防汛救灾 习近平始终把这件事摆在“第一位”

来源 :三月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l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我国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防汛形势十分严峻。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心系灾区,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其他文献
上海作为全国群团改革试点地区,自2015年11月启动工会改革工作以来,在市委和全总的领导下,上海工会按照增“三性”、去“四化”、促“三转”的改革总要求,围绕工会组织体系这一重点,不断强化工会功能建设、机制建设、载体建设、队伍建设,着力夯实工会组织基础、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努力把广大职工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为上海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习近平主席鲜明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在2014年10月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文艺创作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更是家国情怀的炽热抒发。电视动画在青少年群体中有着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军旅题材系列动画《聪明的顺溜》以平民视角讲述了00后特种兵李顺溜从新兵入伍,到过关斩将,最终摘取兵王称号的故事,塑造了国家新生代军人形象,奏响了时代最强音。
在中国共产党100年披荆斩棘、奋勇前行的道路上,总有一些灿若繁星的名字,让后人仰望。吴运铎就是其中熠熠闪耀的一颗星辰。历经3次重伤和20余次手术,全身布满100多处伤痕,身体残留着几十块弹片、左手4根手指被炸掉、右腿残疾,左眼几乎失明……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产动画系列剧开始制作是基于小团队模式的,原用于生产短片,这种创作团队长期磨合形成的集体创作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分工和外包的组织替代,转向了多团队的流水线生产。但这样的现代化工业生产却没有带来连续剧创作质量的提升,制作质量反而由于外包加工有所下降。现行的制片人核心制下的动画片质量仍然不高,为了打造稳定的动画品牌,只有建立充分磨合的主创团队才能实现。如何借鉴美影厂的集体创作模式来创建这种创作组织,为创作团队营造创作环境,减轻盈利压力等都值得探讨。
[摘要]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支柱和社会支柱,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在新发展背景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持引导作用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基于组织变革的角度,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以及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动力和阻力,探究组织变革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机制,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模式以及灵活的市场化经营模式等
在互联网语境下,人们对漫画的阅读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二维平面,而是要求能够更多地与作品本身进行互动,因而便出现了“动态漫画”这一概念。从概念上看,动态漫画可以理解为以静态漫画为素材,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添加动态元素,使其具有动态效果的漫画作品。虽然出现时间较短,但动态漫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漫画的阅读方式,在移动终端逐渐占据整个网络终端主体的时代,动态漫画的形式会有更多的可能。
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在中国动画百花园中拥有特殊的地位。而曾贡献经典动画IP形象“阿凡提”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又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朵。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西行总动员之楼兰传奇》为例,从少数民族的自然生态意识、人文生态意识,以及民族融合语境下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转型等方面展开,围绕新疆的独特自然环境和民风文化,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动画创作中的生态意识表达。
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GNSS自动化监测设备在滑坡位移监测应用中监测数据存在波动性,采用未经检验、处理的监测数据进行滑坡趋势分析会产生偏差影响,因此采用"四分位数法"对GNSS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划分内限,"甄别"异常值后,将进一步降噪后的GNSS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曲线拟合,进行长期趋势项与周期性趋势分析,并将拟合长期趋势函数曲线与规范变形曲线进行对比,进而判断滑坡体处于的变形阶段,而且通过对比不同
我在企业担任中层管理干部时,同时兼职干工会工作,但发现很少有人找企业工会组织反映问题。一是因为企业工会组织在职工心中存在感相对较弱,大部分职工有建议和诉求都是向部门领导反映。二是有些职工担心反映问题会得罪企业领导,影响自己在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选择有问题不反映、有意见不敢提。召开职工会议,大多数职工往往选择沉默,有些职工提建议也是泛泛而谈。为了提高工会在职工中的影响力,发挥好“娘家人”的作用,我抽空主动到职工中以聊天的形式,倾听职工内心的真实想法。还别说,经过一段时间下沉,我真的听到了不少尖锐和真实的
大洪水神话(The Deluge Myth)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为知名的神话体系之一,其源头可上溯至公元前4千纪的苏美尔文明时期,经过漫长的文本演化进程,至公元前7世纪已发展成熟,其多个版本广泛存在于该区域的重要经典文献中,其中以神话《亚特拉哈西斯》、史诗《吉尔伽美什》等最为典型。大洪水神话亦对两河流域周边文明,特别是古希伯来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其核心经典《塔纳赫》的《创世记》中,保留着一个以色列版本的大洪水神话,诸多证据表明其是对两河流域大洪水神话体系的观念性重构。该版本大洪水神话随着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