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团队精神刍论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e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团队精神是21世纪最显著的时代精神之一。大学阶段是学子们由学校进入社会的纽带,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成才,并对民族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阐述:首先分析了团队精神的基本定义、内涵;其次阐述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现状;再次对影响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原因进行剖析;最后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以期高校进一步关注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现状及培养,为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合作关系 大学生 团队精神
  作者简介:张国志,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233-02
  在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背景下,团队与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社会的进步亦要求大学生求职和创业应该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一个成功的组织,往往是一个既敢于开拓创新,又善于团结合作的集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团队的目标,并促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并随集体发展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考察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基本条件。因此,要使我们的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和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和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团队精神的基本定义、内涵及定位
  1.怎样理解团队精神
  我们知道,团队是为实现既定的目标,需要多人合作而组成的集体。核心构成要素有:共同目标、人、团体合作。团队精神,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与组织成员的统一性和不可缺性,自觉以组织利益和目标为重,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并且在与其他成员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的同时体现其他成员的创造价值!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的统一。
  2.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定位
  随着人们道德水准的提高,弘扬人的个性、提倡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将成为社会的主流。同时,人们的依存关系更加密切,信息和知识资源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因而,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是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如何呢?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指出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八个方面的不足,其中就有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较差这一条。也就是说不少同学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精神,同时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集體、团队意识还很薄弱。因此,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进行认真地思考,加大力度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任重而道远。
  二、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现状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现状总体上来说是好的,但是还有缺陷。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团队精神的教育培养,一些同学团队意识薄弱,集体精神不强等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过于强势,集体观念相对缺乏。
  现代大学生中个人主义盛行严重,只注重个人的价值和作用,而忽视集体的力量和作用。看问题和处理事情只从自我出发,不从大局着想;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往往凭一时的情绪,高兴了就干,不高兴就不干;在学校开展的工作中,不与其他同学商量;还有些同学只埋头忙自己的事,对集体活动从来也不参加。
  2.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意愿不强,同学之间关系过于淡漠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家一个孩子的教育投入显著增加,父母对孩子的宠爱日趋严重,从而导致学生之间多了纷争,少了合作和谦让,更有甚者把市场经济的金钱原则与竞争原则泛化,盲目拓展领域,在人际交往与合作中,也以此为原则,最终导致学生之间的交往过于冷淡。
  3.大学生自身对合作关系认识有所偏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与合作成为大学生人际关系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例如:学习上力争上游、生活上彰显魅力,等等。在对待竞争与合作的问题上,大学生只是一味的注重竞争胜利后的结果,却忽略了合作后的双赢。
  三、影响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笔者将其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分别进行分析和阐述。
  1.客观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的不充分及其社会的不良现象的增多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缺失造成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化的迅速积累与精神道德方面的缺失形成鲜明对比,大学生正处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更替,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的体验和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同时随着社会中各种不公平现象的凸现,使得大学生在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过程中畏手畏脚,并且将其他同学视为潜在或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对手。这种观点的存在必然会严重的阻碍大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2)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对大学生团队精神观念的影响。随着学业的加重、就业形势的压力,大学生无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竞争,这就导致他们为在竞争中胜出而更加关注那些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杀手锏”。例如,各种各样的证书,奖品等。(3)物质收入差距的不均衡对大学生团队精神造成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经济不曾独立,物质上的需求多由家庭供给,而家庭条件的优劣则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在物质上不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大多自尊心较强,性格过于敏感,由于社会的物质性过于严重,各种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缺失。(4)地域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大学生团队精神造成的不利影响。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区域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有所不同,又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事物的理解能力、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因素都对团队合作造成负面影响。
  2.主观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现状认识偏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与合作成为现代人际关系中一个最常见的现象。大学生在对待竞争与合作的问题上,往往过多的强调和倚重竞争,轻视合作中的竞争,忽视合作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竞争中的双赢。(2)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膨胀。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80,90后的独生子女,培养团队精神对于这部分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因而自信心和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因而更缺乏与他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3)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够,对团体工作过于淡漠:大学校园文化丰富多彩,适应不同群体的学生参加,并可使学生在得到锻炼,但是有些学生喜欢我行我素,在成长、发展历程中,比较注意自己的个性张扬,习惯于自己奋斗,缺乏与社会、他人的合作意识,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负责的态度。
  四、大学生团队精神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建设
  1.从教育体制入手,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团队精神建设的问题
  我们知道,团队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大学生个体的知识和素质基础,而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是形成大学生素质基础的主渠道。因此,加强教育改革与团队精神培养有关的课程,使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做到资源共享、知识互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样有利于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性、针对性、等特点,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2.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入手,注重文化建设、道德建设两手抓,发挥校园文化的基础性作用(覆盖和渗透)
  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载体,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有很好的覆盖和渗透作用,所以,加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是建设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在发挥校园文化一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两点,(1)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性,突出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引导,切忌不要只停留在认知的表面,而要大学生能将所学内容上升为认识、思想意识并能够自觉指导行动,从而实现修养和能力的提升。(2)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协作性,我们知道团队精神主要强调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只能通过实践得以提高,并最终运用于实践。
  3.从班级文明建设、宿舍文明建设入手,发挥个体优势,起到以个体表率作用带动整体
  众所周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或宿舍往往具有以下共同的特點:荣誉感强、凝聚力大、合理的制度、班级或宿舍成员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帮助、人际关系融洽,和谐等等。而这些特点,恰恰是大学生团队建设中最需要的东西,利用学生会这个平台,将一些好的班级、宿舍,当做典范标立起来,给予鼓励,使其能够起到引导作用。从而增强其它班级、宿舍的凝聚力,使其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每个成员都能获得归属感、荣誉感,并受到他人尊重,获取自信,最终凝聚成强有力的团队,进而更好的激发大学生和所属团队的内在动力。
  总之,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还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它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引导,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地组织各种增强团队合作的活动来完成。更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勤奋上进、团结协作、做一个不仅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而且有很强的团队精神,人格健全的高素质综合性的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16号文件.2004.
  [2]杨志君.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
  [3]曹军芬,周银超.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大学时代.2006.
  [4]张国才.团队建设与领导.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5]李会娟.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中国电力教育.2009.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社会管理是国家机关的基本职能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活动日益繁多,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不仅使社会管理在政府职能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也对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提出了迫切要求和严峻挑战。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必须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必须明确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最主要的方式是法律监督”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是法定的,其内容不得任意增删。但以社会管
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改革,“文化强国”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的重点,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文化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助推器。长春市文化产业办公室在长春市委的领导下
订单式培养是适合于独立学院培养英语实用型专业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本文分析了订单式培养在独立学院实施的意义、特征,探索了订单式培养模式结合英语专业的具体实践,对
摘要:企业管理中,有不同人性假设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最基本的管理方式有德治和法治两类。本文首先对人性假设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法治和德治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利弊,最后,本文认为企业管理应该将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  关键词:民营企业 法治 德治  作者简介:胡火林,江苏隆力奇集团有限公司法律顾问。  中图分类号:D9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
摘要: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高校离退休干部是离退休干部中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离退休干部工作服务质量,做好高校离退休干部工作,对高校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 离退休干部 教育工作  作者简介:鲍文慧,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
在营销越来越同质化、市场资源拼抢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创意显得弥足珍贵。营销战就是创意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大脑与大脑之间的竞争。因此,在这创意产业大潮滚滚而
期刊
[摘要]文化创意形成的产业经济,必然要用经济的方式来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是通过投资来实现产品和服务以获取经济利益的有组织的活动。面对这样的问题就要揭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理论、生产要素和结构,以及在资本投入和产品中涉及的物质资本、文化资本和组织资本。文化创意产业就是通过文化资本投入而生成的生产和运营的产业,其资产的评估和测量也应以文化资本为核心。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资本 体制化 物质资本
摘要:面对大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新形势新任务,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工作中,应当摒弃“就办案而办案”、“重打击轻预防”、“重任务轻创新”的思维定势,坚持强化服务经济大局意识,注重服务经济大局的方式方法,增强服务的实效性。  关键词:检察工作服务 突破思维 服务发展  作者简介:唐斗,资阳市人民检察院;陈琼,资阳市乐至县人民检察院;李利亚,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