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人口红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m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红利是基于人口机会窗口动态延展的经济学概念,探讨人口红利不能脱离人口机会窗口,也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中国实践历程表明,以特定人口抚养比为机会窗口的传统型人口红利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改革开放前半程,中国处于传统型人口红利的上升期和高峰期,缔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当前,在传统型人口红利下沉期,中国人口红利并未消失,而是在合宜制度激活下,向新型人口红利动态转变.具体而言,新型人口红利不仅包括以健康和广义教育改善为机会窗口的资本型人口红利,还应包括以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下人口流动迁移为机会窗口的配置型人口红利,借助人口腾挪空间和双循环的大国优势,逐渐成为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其他文献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将女性文学放在世界文学的语境中进行研究依然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在20世纪上半叶,有两位在文学史上看似十分具有"颠覆性"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凌叔华.尽管两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却跨越文化边界,产生了思想碰撞.她们都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颠覆了传统的性别概念、女性写作模式以及文学创作中的文化中心论.由此可见,正是基于性别共同体所产生的女性共鸣和力量,让全世界范围内的女作家超越了民族、文化的边界,发挥出文学与思想潜能,从而颠覆了已有的写作模式与性别印象,加速了世界文学的繁荣.
耕地资源是中国农村发展与农户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强化耕地保护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实践“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国耕地保护历经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矛盾调和的初步探索期、建设占用与耕地质量管护的制度发展期和新时代“三位一体”的转型完善期三个阶段.新时期耕地保护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着行为主体、技术环境、制度环境等方面的现实约束.鉴于此,应因地制宜从增强组织引导与技术培训、加强差别化耕地保护顶层设计、强化新技术研发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探寻深入推进耕地保护
关圣帝君作为一位身后被朝廷多次赐封的圣人,被民间大众虔诚奉祀为武财神,大众对他的崇拜可谓传统中国最有道德想象力的崇拜方式.在此崇拜之中,包含了一种根源于圣人崇拜的名分信任.这种名分信任,既有关羽之忠义仁勇的道德象征及其名分,亦有中国信俗崇拜的层层强化,呈现出深厚而强烈的圣人正义感、神圣庇护感、人际依赖感,乃至作为人际是非中的神圣判决,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涵.梳理和研究关圣帝君崇拜关系中的名分及其被无数民众视为神圣的信任特征,当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当下信任淡漠、缺乏规则等社会问题.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伟大先驱,还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最早将农民问题纳入中国革命视野,深入分析农民问题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必然联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回答了中国革命何以需要关注农民、近代中国农民革命何以发生和何以实现的问题.李大钊关于农民问题与中国革命关系的宝贵思想,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发挥了奠基性作用,同时也对当前中国的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农民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清末“海权”概念传入中国,其最初意指海上权力,即海洋空间的政治强制力.1900年,马汉的“海权论”被译成中文发表,但并未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之后,经过1904年日俄海战、中德在山东洋面的渔利之争,“海权”概念逐渐由知识界、翻译界走向社会舆论,其含义也由“海上权力”扩展到“海洋主权”“海洋权利”.在1907年开始的清政府与葡萄牙关于澳门水界的争端中,领海权引发国人关注,而海权的含义则进一步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