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护患互动、角色扮演的认知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认知度的影响

来源 :齐鲁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r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于护患互动、角色扮演的认知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认知度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2月1日~2019年5月31日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选取51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从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就诊者中随机选取51例纳入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护患互动、角色扮演的认知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心理弹性状况[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认知度[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疾病知晓率及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治疗依从性、疾病知晓率、GSES评分及自我效能感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CD-RISC中坚韧性、力量、乐观性评分及总分和SAQ中自我接纳、自我评价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护患互动、角色扮演的认知干预有利于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心理弹性、认知度及自护效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参与式饮食干预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1日~2021年4月1日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的12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实施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参与式饮食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与营养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焦点式心理护理联
目的:探讨健康档案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20年3月31日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健康档案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后半年、1年,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出院前和观察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出院后半年、1年,观察组自我效能与出院前和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
目的:探讨King互动达标理论对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9月30日收治的62例单孔腹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肺叶切除术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King互动达标理论干预.比较两组术后3 d及干预3个月后的肺功能情况[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自我认知水平[疾病感知问卷B-IPQ],心理弹性水平[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护能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阶段模式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收治的148例哮喘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7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48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行为转变阶段模式.比较两组干预1、3、6个月后预后转归[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情绪障碍[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及生活质量[采用成人哮喘生活质量表(AQLQ)].结果:干预3、6个月后,研究组A
目的:探讨校正MEWS评分信息化预警监护联合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急诊抢救且顺利实施院内转运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监护方案与院内分级转运;选取2018年5月1日~2019年8月31日急诊抢救且顺利实施院内转运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校正MEWS评分信息化预警监护联合团队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院内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转运到检查室、手术室、介入室、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自然口标本取出手术(NOSES)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80例行腹腔镜NOSES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42例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期间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效果指标(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围术期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70例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实施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干预前后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
目的:探讨网络远程精准护理在门诊根除幽门螺杆菌(H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124例行根除治疗H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网络远程精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服药依从性[采用中文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MMAS-8)]、相关知识、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及治疗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MMAS-8评分、相关知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
目的:探讨病情分级管理联合急诊流程图对急诊科患者抢救效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4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病情管理;选取2017年1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5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病情分级管理联合急诊流程图.比较两组抢救效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等待时间、检查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就诊秩序、输液巡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
目的:探讨医院投诉接待处在提高门诊患者非技术服务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9年9月1日~2020年4月30日医院接收的200例投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9月1日~12月31日未设立投诉接待处时的100例投诉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1日~4月30日设立投诉接待处后接受投诉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非技术服务的满意度及对医疗服务投诉的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就诊环境、门诊楼层分布局、院内指示标识、专家信息公示、医院信息查询系统,便民服务、医患沟通、诊疗进展、医生、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