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军旅诗中的文学独立化契机例析--从《诗经 小雅 鼓钟》的成诗年代说起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ck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考定《诗经.小雅.鼓钟》一诗的创作年代入手,揭示出周宣王朝初期,曾存在一种篡改军士原作和地方风乐而入《雅》的成诗方式,并由此论及中国上古文学艺术中的审美发生问题。指出在古老的宗法制度渐趋衰败的时候,原本作为社会集体意识形态,长期附属于政治功利目的的诗歌艺术,是如何伴随着自我本位意识的萌动和个体精神从社会共同体引退、逃避而逐渐脱离伦理—政治母体,转变为独立的审美活动的。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uthor’s creation of the poem “Xiao Jing. Drum Bell”, revealing that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Zhou Xuan dynasty, there was a way of writing poems that tampered with the original sergeant of the sergeant and the local wind into the elegant music. This talk about the aesthetic problems i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and art. It points out how the art of poetry, originally a social collective ideology, attached to the purpose of political utilitarianism for a long time, is gradually detached from the social community due to the sprout of self-awareness and the individual spirit of retreat from the social community when the ancient patriarchal system declines. Ethics - political motherhood, into an independent aesthetic activities.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宝库中,有许多商业文化的精华,挖掘、整理、利用这些商业文化的精华,也许对于今天研究儒商文化有所裨益。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文
杭世骏的《词科掌录》记载了乾隆博学鸿词科中数百名"与试未中"徵士的生平著述,是研究清代博学鸿词科的一本重要文献,其价值与地位应该不亚于李集的《鹤徵录》和秦瀛的《己未
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自20世纪末以来一直活跃于中国学术界和批评界,几成显学。但这个虽来自于域外、却具有本土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理论或“学科”,似乎并没有如其外观显现的那样
工程建设项目中造价的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对于建设工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合理使用,以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中,将对包括投资决策、项
[摘 要] 和田地区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且全地区大部分地层为粉沙土、沙壤土、沙土及粉质壤土,个别地区属于砂卵石戈壁,水的渗漏十分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和城市用水量的激增,农业用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干早缺水成为制约我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力普及推广渠道防渗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是进一步改善我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水资源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