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生态文明建设与技术创新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825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武汉城市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节点与重要载体,在当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城市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到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城市资源环境是有限的,若经济和技术发展对生态不断造成损害,就将会缩小子孙后代的发展选择空间,甚至给人类社会的延续性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城市圈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技术创新的实施需要以区域发展的可持续状态及其生态潜力为前提的,实现城市圈的和谐发展关键在于要有明确的技术创新措施。
  
  关键词:城市圈;生态文明;技术创新
  
   一、武汉城市圈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武汉城市圈经济的高速发展实际上是以牺牲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的。资源浪费、水污染、土地退化、森林面积锐减等问题不仅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成为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瓶颈。在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努力建设城市生态文明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控制建设的强度,保护现有的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始终是关于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重点。在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上,文明发展的历史证明离开技术进步,离开技术创新就会减缓人类文明进程。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既离不开技术创新又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必须寻找出理性化的技术创新的路径。
   当前武汉城市圈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态文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圈中,由于人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变成了自然、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自然生态支撑着整个城市化的进程,同时自身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由于城市圈中各城市的经济水平、资源、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导致城市圈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不平衡,这也对各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基础性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资源丰富,湖泊密布。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生物种群多样化,这些基本的生态因素为武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态空间。武汉还是全国交通的重要枢纽和特大城市,高校密集,人才优势明显。
   第二,城市圈生态承载力差异不明显。总体来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生态承载力的差異性并不明显,其中黄石和鄂州两市的生态承载力相对最小,反映出两传统工业城市长期以来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经济活动强度过大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系统的破环和相对较脆弱的环境承载力。在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中,经济越发达的城市资源利用的效率也越高。因为对于生态环境的补偿和改善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作为经济发达的城市在财政上具有绝对的优势,相对欠发达的城市在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农业技术应用、科技创新和制度供给上处于劣势。城市圈中不少城市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生态环境建设形势相当严峻。武汉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最好,在城市圈里经济发展付出的生态代价最小,这得益于武汉市实施的产业调整战略,重点发展高级形态的第三产业和关联度、附加值较大的光电子等高新产业。
   第三,武汉城市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不高。从总体来看,武汉城市圈的生态需求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较为严重,处于生态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武汉城市圈是重化工业密集区,尤其是武汉、黄石和鄂州三市,均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钢铁、冶金、石化、建材等为支柱产业,不但对矿石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很强,而且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大。据湖北省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显示,武汉城市圈的环境承载能力已十分有限和脆弱了。城市圈的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环境基础设施也比较薄弱,再加上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承载力十分有限,节能减排压力很大。以武汉市为例,由于重化工业比重过大的产业结构,武汉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8%,高耗能行业和重点企业能耗所占比例过大。武汉城市圈建设不能再走传统城市扩张的老路,而必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城市发展的生态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模式下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
  
   二、武汉城市圈技术创新研究
   “技术创新”一词来源于经济学家熊彼得的创新理论。他把技术创新定义为: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吴国盛.技术哲学经典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8):134.
  ]。技术创新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武汉城市圈中各城市为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普遍注重技术创新。在工业化过程中多采用增大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获取经济的增长,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尽管技术和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生态状况却迅速恶化。为了改善这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政府不得不投入巨资来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再加之GDP是发展经济的优先考虑目标,资源与生态问题并没有引起社会大众和政府部门应有的重视,没有在国家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城市圈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目标缺乏对这类生态问题的应对措施。当今城市圈资源与生态环境已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技术创新赖以进行的自然物质基础已变得非常脆弱。区域性的生态问题已演变为城市圈内部的生态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创新如果仍只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不仅经济发展将难以持续,资源短缺与生态危机也将进一步加剧和恶化。因此,为实现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人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亟需对技术创新作相应的要求和调整。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充分地考虑生态效益,切实把生态的保护纳入到技术创新要求之中。
   当前武汉城市圈技术和科学研究的模式还是那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线性转化模式,局限了城市圈的长远发展。创新过程中忽略生态价值导向,大都是传统的单向线性技术创新,创新主体单一。城市圈的技术创新长期受到传统观念逐利性的影响,被单纯用作谋取超额市场利润的手段,产生了不利于社会协调发展的负面效应,诱发了社会生态失衡。在今天,城市圈中的技术创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人们拥有了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发现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恶化。城市圈要实现理性的可持续发展,仅有传统的自然技术创新已经不行了,技术创新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生态化和人文化,这也是技术创新理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技术创新只有随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自身的调整,才能做出适应时代的选择,要加速技术发展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对传统技术创新进行生态化转向,并深化生态化技术创新理论。在当今,技术创新出现了高科技性、集成性、涌现性等一系列新的复杂性特点,使得技术创新的发展研究模式已经突破单一的线性转化模式,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和开发研究相互作用、相互紧密缠绕的模式”。生态化技术创新是指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追求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和谐有序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是从社会需求出发,将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与人文技术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等价值的动态过程,是自然技术创新、社会技术创新和人文技术创新的有机统一[彭福扬,胡元清,刘红玉.2006.科学的技术创新观--生态化技术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6):60--61.]。生态化技术创新是复杂性科学运用于实践的具体体现,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和技术创新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更为实践中有效地消除传统技术创新的负面效应、促进城市圈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通过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研究,使技术创新主体更清楚的认识到人类、环境、社会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不能单纯追求纯粹的经济目标,而应寻求自然技术创新、社会技术创新和人文技术创新的整合效应。在生态化技术创新活动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低耗、少污染、可循环的利用,自觉担负起使自然技术创新与社会技术创新和人文技术创新协调运作的责任与义务,这将有助于人类摆脱传统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种种困境以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诸多危机,最终实现城市圈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生态文明与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和技术创新的终极价值目标应该是实现人类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经济、技术、生态价值的协同统一是生态文明技术构建的价值旨趣。面对城市发展和生态困境,实现技术创新的生态和人文转向,以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一方面,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与生态进化的协同统一,实现技术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的独特价值。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作为技术开发的前提,通过开发环境友好的技术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同,从而达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
   我国城市生态文明水平与创新投入、产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城市生态文明水平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生态文明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但当前表现得还不是十分显著,地区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因此,我们应该在武汉城市圈继续推进城市化,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在当今创新决定竞争力的時代,积极推进城市圈生态化不失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鼓励城市圈发展,培育技术创新优势,使城市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具有强正相关性。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聚集效应,积极培育大城市作为创新中心的功能优势,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缩小区域差距,提高整体创新能力。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工业区域。在城市圈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技术创新,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可以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形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武汉城市圈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化的技术创新实践迎合了目前湖北省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它为湖北省更早更快地实现经济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历史发展证明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的导航和护航,生态文明建设的调节和保障功能,既可以引导科技发展始终沿着为人类造福的正确道路前进,也可以为科技发展建立和理顺各种社会关系提供强大的动力,从而有力地推动城市经济、政治和生态环境的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 吴国盛.技术哲学经典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8):134.
  [3]彭福扬,胡元清,刘红玉.2006.科学的技术创新观--生态化技术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6):60--61.
  [4]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M].韩连庆,曹观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235.
  [5]张炯,叶元煦,张沈生.创新项目的技术选择评价及其指标体系[J].经济体制改革,2003(2).45-48.
  [6]安德鲁·芬伯格.可选择的现代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7 .
  [7]许慧敏,王琳琳.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动力机制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6,(8) .
   [8]赵黎明,冷晓明.城市创新系统[M]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 63
  
  
  
  
其他文献
食品荒漠是指健康食品缺乏或可达性较差的弱势群体聚集区域.在对食品荒漠概念进行梳理与辨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康公平视域下的城市食品荒漠研究概念框架,从健康食品可达性、
联合国《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明确指出,减轻灾害风险是全世界的当务之急,但是在区域和地方尺度上落实国际层面的努力与共识,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需要针对
珠江在早渐新世仅是涉及华南沿海地区的小河;到晚渐新世,向西延伸到云贵高原前缘地带;到中新世,现代珠江流域格局初步形成.证据显示,南海北部还发育过一条源自南海西部隆起区
国际空间法作为一个年轻的国际法新分支,是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依据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近年来,国际空间探索活动掀起新高潮,但国际空间法律制度发展相对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振冲碎石桩的作用机理、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并对振冲碎石桩在堤防工程中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振冲碎石桩 防洪堤 基础 应用探讨  引言  振动水冲法由德国人S. Stewerman于1936年提出,我国于70年代中期开始用振冲碎石桩加固软弱地基,目前该法在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尤为常见,但应用于堤防工程实例相对较少。2006年福州市盖山南
现代生活,人们都是用白话文交流,因此面对课本中出现的文言文时就会觉得晦涩难懂,其中对于小学生而言尤为如此。教师在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会有很多的困难,解
期刊
如果要问如今的中小投资界什么项目炙手可热但又争议最多,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废水废料提银技术,其中又以安徽黄山方孝玲的废水废料提银技术名气最大。 If you wan
摘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CORS)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精度高、实时性强、覆盖率广等优点,近几年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勘测领域。电力线路勘测是电力工程的重要基本保障,CORS的应用能使施电力线路勘测得到高效精确的数据。  关键词:CORS技术电力 线路勘测  一、引言  CORS,即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ContinuouslyOperating Reference System),它是卫
诗曰:红色苏联开新葩,无产专政新国家。纵横欧陆波浪涌,遍地英雄显风华。为提高工资而战话说苏联辟建社会主义国家以后,城市大搞工业化,农村推行全盘集体化。眼见着一个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