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蝶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baba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佳羽

  迎面的冷风里还存着秋日细若游丝般的温暖,像晨光蘸着梦呓向脸上扑粉。地面是湿的,天是灰的,雪花任性地飞扬着。我走在上班的路上,感受着2019年11月20日浅浅的冬意。
  回想今年秋雁南飞以后,兰州落过两三场雪。
  头一次,秋的尾巴还在扫来扫去,突然就降温了,雪急急迫迫地来了,被市内压制不下去的余温熨平了层次,一拧一滩水,好不狼狈。但雪不懊丧,在高处编啊编,给兰山编了一顶毛茸茸的白帽子。街面上遛达的人们仰头一望:噢,黄河流水哗啦啦,兰山初雪白花花!
  这算是对首雪的总结了。雪后,气温迅速回升,似乎又见秋高气爽时节,天儿蓝,云儿白,风和日丽,满街盛开女人花,一朵一朵,素衣素锦,十里飘香。人们由此推断,今年可能是个暖冬。
  第二场雪,是在立冬后的下日。很显然,雪是举着令旗来的,有了冬的威威不可蔑兮簌簌不可无。它在兰州城的上空布阵,旗招北风寒,令至雪翩飞。问高楼:接不接纳?高楼抱襟:接纳接纳。问道边树:接不接纳?道边树张冠:接纳接纳。问青青草坪:接不接纳?青青草坪匍匐:接纳接纳。于是大雪盈盈,铺满城池。
  这场雪维系了一天,在兰州的大街小巷,生生地描抺出冬的眉目。躲在树林里的斑鸠一遍遍召集家庭会议,研究一大家子的过冬问题。我在读者大道的好几处空地上,相遇群鸠席地而围,说着唯它们能听懂的鸟语。
  人们以为冬威临幸,没个两三日是不会撤离的。冬神从此落户,要与大家成邻居了。错,雪的战术速战速决,来得快,去得利索,好像戏弄了一下向来还算准确的天气预报,九日扫了金城秋,十日班师回天都。
  这可苦了红叶城的金丝菊、羞女菊、瑶台玉凤菊、美人菊们,正开得艳艳的,冷不丁一床雪被压下来,虽不到24小时,待晴日,撩被相看,菊花一点正经的样子都没了:精致的妆容毁了,蓬头垢面,枝折颜残,东倒西歪。人们摇头,罢了罢了,雪摧秋菊了残生,从此香艳诀别冬。
  但菊花的命运恰恰是不接受所谓命运的摆布。暖阳复照一周,她们又坚韧不拔了。虽不及始前的冲天竞放齐灿烂,却也娇巧娥眉犹新发。人们围着菊园,这样合照那样摆拍,好不惬意满满。
  节令不可违。冬天来是来了,扬雪,尝不留雪,天象不到刻意处,穹庐不识薄暮。该明丽的地方,依然明丽,只是银杏的叶子似乎一夜之间通体金黄,像是一株株挂满金元宝的发财树,招人赞叹。垂柳还矜持着,欲黄还休,一辫辫长长的枝条醉熏熏地绿着,绿得干渴,绿得混杂,没了少女的纯真和迷萌感。
  到了11月17日,是个周日,睡懒觉的人们八九点钟晨起,发现花园里草尖凝霜,窗前飞蛾。这是今年兰州迎来的第三场雪了。
  雪不大,但足以说明降温的频临。天,阴嚓嚓的。本想将这一整天交给雪,让它占满三顿饭的时空。谁料午饭碗筷刚放下,窗上放晴,放眼望去,云絮撕破了,天露蓝底了,冬阳探头,照得玉宇澄清万里空,到处一派和谐相生的画卷景象。

  人们竞相走出楼宇,尽情地享受不售票的新鲜空气。南河道,雁滩公园,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听人欢鸟叫,看碧波倒影,闻冷颜氧吧。逐放心情,吟成几句诗;回味岁月,哼成百段歌。天鹅朝天青铜叫,野鸭逐波啄床深。
  随后几日,再见银杏树,轻风习习,金鳞片片萧萧下,遍地余辉曈曈明,脚下一层软绵绵,枝头万梢皆成空。老槐也不低调了,青叶解缆慰沃土,满街美眉迎风舞。冬象开元作序,不管你喜不喜欢,接下来要长篇大论了。冬的好处,冬的坏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冬都置之不理。该让季节木脱衣服的,你不帮忙,它照宽衣解扣;该让百花卷帘入阁时,你不允,它照赐凋残不误。
  有了冬的感觉,想每日出门的行头,红蓝搭配,灰白搭配,青黄搭配?搭配来搭配去,把自己搭配得剪不断理还乱。向镜而立,怎么看,都像快要趴窝的冬眠虫。
  回想前几场雪,很是疏忽了一件事:忘记观赏,以致于雪是怎么下的,连个囫囵的概念都没有。雪,来来去去,不曾影响我什么,但于冬的形态来说,我很是自责的——没有像恋人一样时时刻刻关注着它。
  今日这场雪,是在后半夜下的。六点的挂钟按惯例唱一曲“大红公鸡喔喔啼,起床上学我第一”,虽已名不符实,我娘还是赶早起来,收拾一下并不杂乱的家务。她撩开窗帘向院子张望,夜幕还未将最后一层幕布彻底拉开,燃了一夜的路灯有些疲惫,耷拉着眼神,只照着周围一掬亮。我娘探看了一会儿,忽然扭头朝两个卧室嚷嚷:“是不是下雨了?地面好像是湿的。”我翻腾下床,凑上前,没错,灯光下的地面有些泛明。但我肯定地说:“不是下雨,是下雪。”
  到了七点半,天色大亮,我在窗上看到有雪在飞。雪是轻盈的,率性的,零乱的,不多,如入自由世界,有从近前向远处滑翔而去的,有从远方向窗口旋转而来的,有向上可劲努力的,有向下任随陨落的,有互相追逐嬉戏的,有貌似激烈争论相向发怒的……有几朵贴着窗玻璃朝里看,想找个缝儿钻进来。它们顺着玻璃面向上爬,向左摸,向右摸,甚至绕着窗口画圆,雖看不见它们的翅膀,但飞得生灵,飞得曼妙。
  我突然冲口而出,冲着它们叫:“雪蝶!”对,它们是雪蝶,一群有诗性的雪蝶!我要走路去上班,用我热情的对视,去喂养它们的饥渴。它们是冬神的使者吗?那样动漫,那样精灵,那样有韵律。
  地面湿漉漉的,踩在上面有些湿凉,裤脚的风啩啦啩啦地叫,却寻不着一处结冰的方生地。空气像被滤过一样,呼吸不到一颗尘粒。东方渐明,城市里的所有空间都辽阔起来,广场东口那两栋玻璃楼浑身嵌满深蓝,远远看去,像包装错了的姐妹牌口红,想给天空重重地涂唇,却打不开头上的封口。

  雪一阵大,一阵小。大时,像群蝶赴约,风一吹,朝一个方向倾巢而飞,尤其是柏树、松树和一些别的红叶杂树高阻处。它们不顾一切向里钻,最后钻得自己全不见了。我佩服它们对人类的一个词学以致用:前赴后继。前面的进去了,后面的跟着来。小时,几片雪花翻飞,那样悠闲,遇着行人,追前围后,通体玉洁晶亮,动作流畅舒展。你捉它不住,它若即若离。你爱它,它吻你;你不爱它,它撩你。我不忍心捉一只在手,怕弄坏它们的翅膀;它们也不忍心粘上我的皮肤,怕激灵我的体温。
  就这样,我望着雪,走在读者大道上;雪围着我,送过一程又一程。万物沐浴,叶润肤鲜;四方昂然,气宇非凡。飞啊,雪蝶,与我一路随行。天空,薄云如蝉翼,我生怕急急火火赶来的朝阳刺破这雪的帷帐,使万蝶不复,空留长念。
  出门预备了厚衣,多余,身上没一处感到寒冷。呼出的气微微有些泛白,但白得不浓,稍不留意,就化作看不见的空气。双手潇洒挥动,完全可以旁无所顾地指点江山,从黄河飘来的冷气在手指上啄一下,既不见伤口,也不见疼。
  在这个逢雪的早晨,我没有遇到冬雪。
  我相遇了一群雪蝶。
其他文献
刚满十七岁那一年,我有一种很强烈的被世界抛弃的感觉。  我會百无聊赖地追赶一只瘸了腿的猫,或者往洒满阳光的车棚上扔各种古怪玩意儿。我坐在教室角落的最后一排,看窗外一只脏兮兮的白鹁鸽肆无忌惮地在空中拉屎。我在人烟稀少的夏日正午,围着一棵吵吵闹闹的芙蓉树转来转去。很多时候我都感到,我和《百年孤独》中那个拴在栗树下不停转圈的老布恩迪亚并无不同。我们一样孤独,然后被人忽略。  在那个布满孤独的旅途中,幸或
期刊
五行缺土的人,会对故乡的稻谷把水田让给稗草、苞谷把山坡让给草木而深感自责,又为土地从不拒绝任何的庄稼、草木而顿生慰藉,爱就不会那么疼痛。  五行缺水的人,故乡的流水时常流入梦中,梦中我摆舟捕鱼,梦中我身临一个个巨大的漩涡惊恐到汗流浃背,梦中我有时也会溺亡。  五行缺木的人,一草一木在故乡的土地上大片大片生长,绿色延伸到无际无边,当所有的绿色发出呐喊,我看到树叶齐刷刷指向某个特定方向热闹地打招呼,这
期刊
张同武  牛羊肉泡馍是陕西小吃里的老大,历史悠久、品类丰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员流动的陡然加剧,这个原本是陕西人养在深闺的珍品,渐渐成为更多地域的人们喜欢的美食。由于饮食一般没有法定的标准,更没有教科书,所以,人们对一种食物的种类、特征往往会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比如,牛羊肉泡馍的历史、类型、做法、吃法等等,到底有多少种?到底是怎样做?到底该怎么吃?这些问题实在不是个原则问题,但却是个有
期刊
陈楠  宋代文坛规整而有序,知识分子们做事情大多妥妥帖帖,在宋初欧阳文忠公大公无私提携后人的风气影响下,有宋一代的文人“相轻”之举少了很多;在赵匡胤立碑为誓不杀文人和直谏者之后,知识分子受到了尊重和优待,文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放言说真话的胆量也都增大了,很多文人敢于放言不避大忌。从北宋初开始,科举选材数量大大增加,知识分子们一旦考取,拿着政府给的优厚待遇,投身于“兴文教、抑武事”事业当中,办书院、整
期刊
大片的芦苇如波涛般起伏。  一只母天鹅,静静地卧在精致而又温暖的巢里。她不时用怜爱的眼神凝视着身下的两只蛋。阳光轻轻地跌落在这位年轻妈妈的身上,生怕惊扰这一处充满幸福的宁静似的,便急急退开,只留下风的絮语与水的呢喃。  丈夫出门找吃的去了。他一直都是那么的温柔体贴,从与他相识的那一天起,他们的日子一直都充满着希望与幸福的。他是一只健壮的雄天鹅,上帝是如此地眷顾他,于是把他塑造成了力量与美的结合。他
期刊
父母的结合是旧时代包办婚姻下的产物。爷爷奶奶的朋友的朋友给父亲介绍了母亲,两个人年龄相仿,门当户对。  于是,远在广东打工的母亲被叫回来结婚。  “当年我还在厂子里工作,没有手机。一回来室友就说有我的信,说我母亲,就是你外婆来信让我回家结婚。我当时很震惊,室友还说‘你自己结婚你不知道吗’?我只好摇头。”  回了家,两家打了个照面,就开始筹办婚礼。母亲和父亲性子温和,也没反对,就定下了。婚礼那天,两
期刊
长条的,浅黄色的豆参从麻袋中被拿出来,灶上铁锅中炖着奶白奶白的鲜鱼汤,灶下烧着柴,橘黄的火光点亮了灶前一小方天地。  “咯洗手去,要恰饭哦!一群饿牢里出来的死鬼!”奶奶围着围裙,操着方言朝我们吼着,但皱成一团的眼角里,分明有着无限的慈爱。檐上一缕陈灰落下,惊醒了墙角正打盹的懒猫。  一群泥猴围在灶前,贪婪地盯着锅里上下翻滚的鱼片。有胆大的伸手去拈,被奶奶一锅铲拍中了手背,烫得嗷嗷直叫。  奶奶把豆
期刊
苑金江老院子  记得一天大清早,父亲从乌鲁木齐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平日父亲很少给我主动打电话。我心里一惊,以为出了什么事,父亲低沉地说,给你说个事,福海的老院子没了。说完他就挂了电话,我愣了一会。  老院子是我上学后的家,父母在那里生活了三十多年,他们对它的感情很深。可以说,这个院子是他们用双手一点点刨出来的。他们很早就希望我们兄妹能够早点离开这院子,身上可以少沾点土。后来,我们兄妹陆续上大学离开了
期刊
山野清晨,静谧一片,一切都在沉睡之中。不远处,一间小屋子里面发出黯淡的光。  “先师爷,求您庇佑开通天眼,世事清明……”奶奶嘴里念叨着保佑的话,爷爷在一旁默不作声地敲着木鱼,他们神情肃穆,古怪的念叨声交织在一起,在寂静的夜空中格外清晰。  这是爷爷和奶奶在驱妖鬼,这也是他们的职业,往往有人生病查不出原因或是久治不愈时就会采用这种方法。出门时,他们全无刚来时的愁苦,似乎都是一脸轻松。  生于驱妖世家
期刊
12月,一个梅花盛开,灯火繁荣的热闹月份。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千里迢迢地跑去扑进家乡的怀抱。  记忆里,外公家的香味是最浓的。  常常在楼道里,就隐隐约约地嗅到那种熟悉的味道,是一种汤味,一种酥酥香香的味儿。我只要一闻,就好似全身浸泡在汤里,瞬间整个身子从冻僵的状态变成软绵绵的橡皮泥。  进屋以后,我总是还没放下行李、换好鞋就“嗒嗒嗒”跑進厨房里一探究竟。揭开锅的那一刻,从热气中看到的,一般是莲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