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城探路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8o8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在网上读到一位外国读者在其个人社交网站上分享的阅读《三国演义》的经历。这位外国读者此前从未被“剧透”过任何关于《三国演义》的故事,他“坐在起居室舒服的摇椅上,脚搭在搁凳,悠闲地读着”,并且“能嗅到这本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纸页,有一种像秋后干透了的树叶的味道”。在罗贯中刻画的诸多历史人物中,他最崇拜关羽。当他读到关羽在荆州腹背受敌,兵败麦城时,这位可爱的老外依然坚信一切只是剧本的重演,东吴的阴谋毫无意义,“无敌的关羽会像他斩杀颜良、文丑时一样,高举着他的青龙偃月刀杀出重围,并且砍下孙权、吕蒙的脑袋”。
  然而罗贯中很快宣告了关羽的死亡,这位外国读者扔了书,久久地呆滞后,冲入屋外的夜雨中大声嚎哭,“关羽死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战士死了!虽然他还存在于小说、电影、电脑游戏中,但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他的生命就这样消逝,让我感到无比空虚。”
  看到这里,我既感到好笑,又和这位外国读者产生了感同身受的心灵共鸣。我想起幼时第一次看《三国演义》电视剧,看到老迈的关羽英雄迟暮,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宿命时,心中产生的那种既愤怒又无力的情绪。我们对关羽乃至大多数历史人物的固有印象,来自于自小接触的各类书籍和影视剧,这些作品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束缚了我们思想的空间。
  《三国演义》毕竟不是历史,罗贯中塑造人物的灵感大多来自民间故事和戏剧,他在把那个大混乱时代的英雄人物们逐个复原,让他们千古流传下去的同时,也将他们一个个脸谱化——曹操的奸、诸葛亮的智、刘备的仁、关羽的义、赵云的勇、张飞的莽、貂蝉的美、周瑜的妒……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品三国”类节目的流行,人们渐渐明白,历史人物和生活中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拥有复杂的人性,不是用一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就可以定义的。当我们抛开《三国演义》,甚至抛开《三国志》等史书的记载,再回头去看那一个个血肉凝聚的人物,是否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触呢?赵焰老师在他的小说《千里走貂蝉》中,道出了他的所思所想。
  《千里走貂蝉》取自《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千里走单骑”故事,作者并没有把笔墨着重于描写关羽过关斩将的神勇上,而是从小说一开篇,就定义了他心中的关云长——亲近自然,善于观察和思考,时常自我反思,与其说是一员武将,倒不如说更像一名拥有细腻心思和感性情怀的哲人和诗人。这种和传统形象的反差,一下子拉伸了小说的深度,使小说没有沦为重述已被传颂千百遍的“过五关斩六将”的评书类文学,而是如作者所言,“过五关斩六将不仅是一个传奇,它更是一个心的故事,是人的成长和心的成长”。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数次惊异于作者的胆大,又忍不住为他的奇思妙想拍案叫绝。作者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他将其称之为“击鼓传花”——花朵传到哪里,故事就说到哪里。而我更愿意从戏剧的视角来欣赏这部作品。低沉的音乐声响起,黑色的帷幕被缓缓拉开,在昏暗的灯光下,小说中的人物依次登台,他们纷纷以第一人称视角,向观众述说他们在“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心路历程。
  帷幕落下又升起,主角走马灯似的更替,于是在“演员”的自述中,我们发现原来关羽不仅仅是一个单纯骄傲的战士,他拥有哲学家一样深邃的思想,细腻得犹如古龙笔下的剑客,敏感得近乎多情的诗人;曹操也不只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枭雄,他虽然奉行着极端自我主义的行事准则,但同样有情绪化的一面,因此他才会愤怒于关羽“屯土山约三事”的骄狂,嘲笑关羽为求取貂蝉而低声下气,任性地执意占有貂蝉;貂蝉也不仅是美人计的工具,这个乱世中的风尘女子,看似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其实已做出了自己的抉择;周仓不再仅是个马夫,而是与关羽畅谈宇宙人生的知己;就连被关羽一刀斩杀的文丑,也得到了为自己“伸冤”的机会,甚至连赤兔马也有了自己的思想。
  历史上的貂蝉在吕布兵败后便下落不明,她的人生结局见诸各种野史,唯一大同小異的在于凄惨的程度。貂蝉和关羽的故事为很多人所津津乐道。乱世的女人无法拥有爱情,乱世佳人更是如此,无论是董卓、吕布,还是曹操、关羽,就像“小草离不开水一样”,貂蝉唯有依附男人才能生存。但作者笔下的貂蝉也有自己的骄傲:作为女人,我依附男人,却不害怕男人;我侍奉男人,却不讨好男人。相反,我瞧不起男人,他们不过是“长不大的心智不全的孩子”。
  在关羽身边,貂蝉能否找到真正的爱情?“千里走貂蝉”到底会走到什么地步?作者把想象的权利留给了读者:一位拥有深邃文人情怀的伟大战士,一名娇弱又骄傲的乱世佳人,一段独行千里的漫长旅程。我们有理由对真正的结局抱以期待。
  近年来,历史学界刮起了“翻案风”,人们开始带着挑剔的眼光重新解读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甚至是岳飞、袁崇焕、林则徐这样的民族英雄,这种“翻案风”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文学界,并带动了所谓“新历史主义”文学的发展。虽有哗众取宠之嫌,但我以为,在历史学研究上,我们不妨一丝不苟,以坚实的史料为基础,步步为营;但在文学上,我们大可骑乘着赤兔马纵情驰骋,天马行空放飞想象力。
  就像小说题记所说,真相就像一个迷宫般的城镇,里面有很多街道,而在这些街道上行走的时候,就是我们认识街道的过程。阅读《千里走貂蝉》犹如观看一部充满浓浓王家卫风格的电影——风沙过后,一行车队行走在一望无垠的荒原上,领头的关云长骑着矫健的赤兔马,横提着青龙偃月刀,跨越时间的长河向我们身边走来。“千里走单骑”故事的真相早已埋藏在历史的风沙和破碎的书卷中,既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每个人心中不能有一个独特的关羽呢?
  责任编辑 赵 萌
其他文献
1  手紧握方向盘,大灯打到最亮,两只铜铃眼似的,在黑暗里劈开条光路,一侧偶尔有车超过去,程思凡就浑身一紧。妈,开慢点。儿子小非说。没问题。程思凡嘴上答着,心却揪紧了。下坡,刹车!小非又喊。程思凡恍然,连忙调整方向,是个小坡,少说有三四十度角,不爬到坡顶,看不到对面来车。这是她第一次上高速,学车学得糊里糊涂,找了关系,轻松拿证,买车才三个月,过去总是在市里转悠,真上高速,又是晚上,她考虑再三,加上
期刊
广西80后小说作者方阵中,侯珏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从《立地成佛》《上海,一九八几》到《斯诺克决战》等近期作品来看,侯珏有着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和执着的叙事探索精神。在普遍浮躁的文学生态下,对一个青年小说家来说,这种不懈探索的创作姿态实在难得。  一个巧妙的故事往往依赖于作家在情节推进上驾轻就熟的能力和枝蔓参差中删繁就简的本事。侯珏是讲故事的能手。阅读侯珏的新作《斯诺克决战》,便走到了一个慢镜头控制的世
期刊
这是一篇相对艰涩的小说。  洪放兄这些年的创作,呈现一种喷发的态势,他在写了许多官场长篇之后,近两年开始返回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他的中篇小说《清明》《菩萨蛮》以及短篇小说《芭蕉》《木鱼》我都反复阅读过,喻世和阐禅是其小说的两大主题。《清明》主要揭示了乡村礼崩乐坏的陷落情状和人心的坍塌,《菩萨蛮》则摹写了以田去非为代表的农民企业家的种种堕落、挣扎和自我救赎;而《芭蕉》和《木鱼》这两个姊妹短篇曾是我一度
期刊
1  本来只需25元,舒继扬给了的士司机30元,说了声不用找了,便下了车。他抬头看了看面前这座二十多层,似乎向自己倾倒的四星级酒店,又眯着眼看了看西边半落不落的太阳,嘴角无意识挂了一丝微笑。驻足分把钟后,他步履轻盈地朝大楼走去,不一会就走进大楼的肚子里,又不一会,他便顺着大楼的竖肠子来到了19层。81916房间,这是个很好的号,舒继扬打开房间后,第一开空调,第二烧水,第三开电视。他毫无心思地调着台
期刊
鸡是田园少不了的符号,它们或在庭院里闲逸觅食,或在草垛前翻找麦粒,或在石榴树下引吭长鸣。只要到乡村,你的眼神第一时间遇上的,总是这些跑在村头的鸡们。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丰年留客足鸡豚”,杀鸡是农家待客的朴素之道,也是最高礼遇。农人平时是舍不得杀鸡吃的,来客是个例外。一碗鸡肉,一碟豆米,一壶老酒,能将待客的殷勤铺展成绵绵长路,主客逗留在这条路上闲话家常,将老酒喝成腮边红晕,喝成西天的夕
期刊
终南山的石头是不出奇的暗青色,在陡坡峭壁上显露出来,点缀朵朵墨绿的松树,雾气升腾时,树木显黑,石头显白,墨味很浓,也有些华山的意思了。峭壁边还有一块峭壁,攒起了峰头,因顶上有块“飞来石”,形似人头,当地人称之为人头峰,是这一片山区可见的主峰。人头峰更陡,因而更裸,万万年的裸,石色便转为苍黄了,也有些黄山的味道了。  大凡看山,石头是最显眼的,千奇百怪,莫可名状,才出景色,因此,名山大多是石头山。但
期刊
诗,是人性的确证。  敲出上面这个句子的同时,我的脑中便闪现了诗人石玉坤的形象。作为一个在大学期间就频频发表诗歌的早慧才子,作为一位长期坚守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作为一名无论在什么困境中都坚持艺术创作的草根诗人,石玉坤,以他的坚韧、执着和实绩,向我们展示了诗人清瘦外表下那颗纯洁而高贵的灵魂。在当代,在这个雾霾浓重的国度,找到一片风景干净的山水越来越难,发现一颗纯洁而高贵的诗魂更不容易。石玉坤的诗歌像
期刊
三月初三  春天已深  我不能再粗服乱发  世界上所有的花  只有我手中这朵素面朝天  平和淡定的明月夜  万紫千红的艳阳天  只有我不以脂粉腐蚀自己  如果生活在春秋年代  你将会赠我以兰草  沐浴之后,云鬓轻绾  我也将会为你祈祷:  前程锦绣,或是如意平安  但不再是你我情深似鹣蝶  年幼时我就学了《诗》《书》《礼》《易》  三月三日天气新  在水之湄,在河之洲  我可是你心心念念的丽人? 
期刊
每周回老家,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倘若七日不回一次,心里便装着一事。父母在的时候,是一件小事,现在父母不在了,就成了一件大事。  每次回,村里熟知我的人都招呼我:“回来了!”我的回答都一样:“嗯,回家看看。”其实,我也不确定回家看什么、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老家就在那里等着我,我去或不去,它都保持着一种姿势,弥漫着一种味道。  就在一夜,老屋内的灰尘开始多起来,不知道这些微小者从哪里来,屋子里没有
期刊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母题。纠缠在爱情中的情与欲、情与理、情与梦、情与痛,构成了人类爱情的普通生态。正是有了爱情的悲欣交集,才有了人类生命形态的丰饶多姿,也有了爱情文学的姹紫嫣红。爱情叙事是对人类幽秘情感的一种发掘与呈现、对人性图景的一种观照和勾勒。成功的爱情叙事,是一把灵巧的柳叶刀,剔开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纠葛,切入生活和灵魂的深处,由此打开笔下人物各自隐秘而诡异的人性世界,将一种审美的悲喜和哲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