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7级地震前高b值演化过程和孕震模式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qianlo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1965年以来云南省第Ⅲ,Ⅳ次强震活跃期间6.7级以上强震前一年云南地区b值全地域扫找图象的对比,展示了丽江7级地震前高b值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对照坚固体孕震模式和含硬包体试样在破裂孕育过程中声发射m值与杨氏模量E的关系等实验结果,以及高b值区和高波速区,余震萄的关系,均表明丽江地震的孕震区具备了坚固体孕震模式的高波速,高杨氏模量的特征。
其他文献
介绍了 1999年 4月在腾冲火山地区进行人工地震测深工程 (简称“腾深 99工程”)的目的意义与测线布设的设计思路 ,并考虑到腾冲地区的地形情况和交通条件提出了一套合理的设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工程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法产生以来,地震发生的概率模型在工程抗震中开始受到极大的重视。人们企图尽可能客观地刻画地震事件序列以降低主观认识所造成的不
利用震叶地震波资料平均波束工对计算误差作了统计和分析,提出了在介质存在横向不均匀的情况下数据处理方法,在资料有相当可信度的基础上,动态追踪了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级地震前滇西
本文分析研究了华北地区历史地震不同震级档次、时间尺度、迁移距离及其三者相互联系下的地震活动图象特征,提出了有一定预测意义的10项依据,进而讨论了华北地区今后强震活动趋势
介绍在腾冲地区完成的由一条近南北方向纵测线和两条近东西向的非纵测线组成的人工地震测深工程以及对纵测线资料解释的初步结果。上地壳的平均速度为5.9km/s,顶界面深度为23km左右;中地壳
采用贝叶斯模型和地震危害性分析两种概率方法综合预测克孜尔水库大坝在不同超越概率下的震害等级。采用抗震强度为主因子的二次判别模式法对库区指挥系统 -办公楼进行震害预测。
回顾了实验室中超声波测量Q值的四种常用方法:上升时间法、回声法、频谱振比法和波形反演法。在综合了回声法和频谱振幅比法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等效声阻抗法。该方法借助于参考样
9个发生于观测台网区域上地壳内的地震,用P波到时定位,从TP~Ts-P图得出高V P/Vs值,显示了低速S波存在的信息。在资料有限情况下,假设震中距不变,反演震源 深度,发震时,VP和Vs,得出VP=5.90km/s,Vs=3.04km/s,VP/Vs=2.94。Vp比区域的同深度平
以我国南北地震带中南段的地震学资料为例,基于CAPSeis软件对N值、蠕变值、能量值、b值、缺震值、η值、GL值、Rm值、C值、D值等十项地震学预报指标进行空间扫描向得出的数据,以平均法和模数法
对30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运用滋肾健脑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6.75%,对照组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总有效率86.2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