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我们教学生写人外貌的片断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即使你讲得天花乱坠,说要抓人物外貌特征来写。什么是特征呢?就是你这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显著特征。不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或是从头写到脚却无一突出特点。整个就是什么都是不大不小、不胖不瘦,全部正常,而观者对你所描写的人什么印象也没有,废话一堆,毫无意义浪费笔墨。我也曾多次努力举例子,现场对比描述,多方提醒点拨,但终究收效甚微,学生写出的人物仍是毫无个性、特点可言,令人懊恼。
如何改善这种局面呢?又一次教到让学生“自我介绍”了,外貌描写自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至少也是一种必须要训练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抓住人物特征呢?首先,要依平常以往套路先大讲特讲什么是特点,举一、两个现场真人例子也不为过。但实际上很多人的外貌特点不是很明显,或是很难写出其突出特征,又不可能一一举例或是让其随手乱写。于是,我想到了旁敲侧击——猜猜他(她)是谁,引导其先观察同桌特点。毕竟同桌朝夕相处,很熟悉且易于观察、了解。为了很好地示范,同时又避免说教的单调。我采用了“猜猜他(她)是谁”的举例法以示范,即我抓住班里的一名同学为“模特”,当场说出他(她)的外貌特征,让学生猜一猜我说的是谁。学生的兴趣果然很高盎,个个瞪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等着猜“谜”。猜中者欢呼雀跃,失败者不甘心失败,踌躇满志准备汲取经验再猜再战。我也不忘趁机煽风点火,因势利导:引导猜中者说说是从我的哪些描写语句中获得准确信息的。我就势板书:发型、身材、五官、衣着、肤色、四肢等等。同时,对于那些长相确实不大有特点的,我又扩展到说其言行、说笑等动态特点及整体感觉等,慢慢地,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了,对“特点”的认识也要深入、立体了。原来“特点”不光是指面部,还可以包括其他一切可视部分;不仅可以是静态、明显特征的发掘,还可以是动态、常态特点的表现。渐渐地,学生的猜中率高了,速度也快了。我又放手引导跃跃欲试者自选模特编“人谜”,大家更是乐在其中,越猜带劲儿。看到他们在“编”和“猜”中思索、欢呼,我也为他们的进步骄傲、自豪。
同时,我又开始酝酿我的第二步计划:“猜谜”的主角由别人转向自己,推出系列“猜谜二”——猜猜我是谁。即引导学生课下多自我观察、反思,力求捕捉到自己最显著的特征,(不只限于外貌,还可扩展到性格、喜好、特长、优缺点、个人事迹等等)写出匿名的自我介绍。到时收交上来,由我来念,大家当听众兼评委。看谁的匿名介绍,让人一猜即中就是成功的。学生一听又要猜“谜”了,个个喜形于色,摩拳擦掌等待大展身手。等到了规定收交日期,一篇篇大作呈了上来。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抓住了自己的显著特点一、二来自我介绍,由从前的千人一面变出了“稀疏的眉毛下一双眼睛不大却时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齐耳的短发下,一张圆脸蛋黑里透红”、“爱笑的我,胖乎乎的脸蛋上一双小眼睛常常弯成月芽儿”、“我憨厚老实,和谁都能和睦相处,一笑便露出两颗黄黄的大门牙”、“我浑身黑不溜秋,细手细脚,像猴子一般好动”等各不相同的极具个性的真实花样儿来。看着读着,猜着乐着,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一张张各具特色的脸,感受到了我正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原来,教学可以如此轻松,习作也可以如此快乐,我喜欢这样的快乐习作。让我们一起向传统挑战,向快乐出发!
如何改善这种局面呢?又一次教到让学生“自我介绍”了,外貌描写自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至少也是一种必须要训练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抓住人物特征呢?首先,要依平常以往套路先大讲特讲什么是特点,举一、两个现场真人例子也不为过。但实际上很多人的外貌特点不是很明显,或是很难写出其突出特征,又不可能一一举例或是让其随手乱写。于是,我想到了旁敲侧击——猜猜他(她)是谁,引导其先观察同桌特点。毕竟同桌朝夕相处,很熟悉且易于观察、了解。为了很好地示范,同时又避免说教的单调。我采用了“猜猜他(她)是谁”的举例法以示范,即我抓住班里的一名同学为“模特”,当场说出他(她)的外貌特征,让学生猜一猜我说的是谁。学生的兴趣果然很高盎,个个瞪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等着猜“谜”。猜中者欢呼雀跃,失败者不甘心失败,踌躇满志准备汲取经验再猜再战。我也不忘趁机煽风点火,因势利导:引导猜中者说说是从我的哪些描写语句中获得准确信息的。我就势板书:发型、身材、五官、衣着、肤色、四肢等等。同时,对于那些长相确实不大有特点的,我又扩展到说其言行、说笑等动态特点及整体感觉等,慢慢地,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了,对“特点”的认识也要深入、立体了。原来“特点”不光是指面部,还可以包括其他一切可视部分;不仅可以是静态、明显特征的发掘,还可以是动态、常态特点的表现。渐渐地,学生的猜中率高了,速度也快了。我又放手引导跃跃欲试者自选模特编“人谜”,大家更是乐在其中,越猜带劲儿。看到他们在“编”和“猜”中思索、欢呼,我也为他们的进步骄傲、自豪。
同时,我又开始酝酿我的第二步计划:“猜谜”的主角由别人转向自己,推出系列“猜谜二”——猜猜我是谁。即引导学生课下多自我观察、反思,力求捕捉到自己最显著的特征,(不只限于外貌,还可扩展到性格、喜好、特长、优缺点、个人事迹等等)写出匿名的自我介绍。到时收交上来,由我来念,大家当听众兼评委。看谁的匿名介绍,让人一猜即中就是成功的。学生一听又要猜“谜”了,个个喜形于色,摩拳擦掌等待大展身手。等到了规定收交日期,一篇篇大作呈了上来。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抓住了自己的显著特点一、二来自我介绍,由从前的千人一面变出了“稀疏的眉毛下一双眼睛不大却时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齐耳的短发下,一张圆脸蛋黑里透红”、“爱笑的我,胖乎乎的脸蛋上一双小眼睛常常弯成月芽儿”、“我憨厚老实,和谁都能和睦相处,一笑便露出两颗黄黄的大门牙”、“我浑身黑不溜秋,细手细脚,像猴子一般好动”等各不相同的极具个性的真实花样儿来。看着读着,猜着乐着,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一张张各具特色的脸,感受到了我正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原来,教学可以如此轻松,习作也可以如此快乐,我喜欢这样的快乐习作。让我们一起向传统挑战,向快乐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