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皮瓣在毁损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策略及临床效果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带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皮瓣在各种毁损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策略及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各部位毁损性创面患者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25~66岁。本组患者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7 cm×8 cm~35 cm×22 cm,分别采用带蒂或游离带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8 cm×10 cm~37 cm×24 cm,血管蒂长13.0~17.0(15.1±2.3)cm。对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创面,采取2种方法重建手部血流:一是应用大隐静脉桥接桡动脉,二是设计血流桥接皮瓣。供瓣区先用聚丙烯补片加强腹壁强度,再直接拉拢缝合;如不能直接拉拢缝合,先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加强腹壁强度,再于大腿取自体中厚皮移植覆盖。观察皮瓣移植、手部血流重建与供瓣区修复情况,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创面和供瓣区愈合情况,以及随访时皮瓣外观、创面和供瓣区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患者中13例行带蒂皮瓣移植、15例行游离皮瓣移植。7例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患者采用大隐静脉桥接桡动脉重建手部血流,3例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患者采用血流桥接皮瓣重建手部血流。16例患者供瓣区用补片加强腹壁强度,然后直接拉拢缝合;12例患者供瓣区用异体ADM加强腹壁强度,再移植皮片覆盖。术后皮瓣完全成活。24例患者创面愈合;3例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患者及1例髂部慢性放射性溃疡患者因皮瓣下仍然有部分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创面未能愈合,经再次清创及换药后愈合。随访6个月~3年,本组患者皮瓣外观良好,创面无复发,腹部供瓣区无腹壁疝发生。

结论

带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皮瓣设计灵活、血管蒂长,切取面积较大,可行带蒂或游离移植,是修复各部位毁损性创面的一种较好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益气健脾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和西药组,除空白组外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及高糖高脂不规则喂养法建立糖尿病胃轻瘫模型。成模后针刺组每日给予三阴交、足三里穴针刺30 min治疗,中药组每日给予益气健脾中药复方5 g/kg灌胃,针药组先给予益气健脾中药复方5 g/kg灌胃再行针刺(操作同针刺组),西药组每日给予多潘立酮3.15×10-3 g/kg灌胃
单纯性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滋生的土壤,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中医外治法等方面,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单纯性肥胖多辨证为脾虚湿阻、胃肠实热、脾肾阳虚、痰瘀互结等,主要治法有健脾祛湿、温补脾肾、清热解毒、化痰祛瘀等。单味中药、中药复方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均在治疗单纯性肥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研究的规范化有待提高,作用机制探讨有待深入,为单纯性肥胖的进一步临床与科研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