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代学术概论》有感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man_s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梁启超先生的《清代学术概论》,原为蒋方震所著《欧洲文艺复兴史》所写的序言,是梁启超先生无心插柳的著作。通观全书,不仅是一部论述清代“思想界之蜕变”的学术论著,也是梁启超个人的学术回忆录。全书涉及了考古学、地理学、金石学、哲学、经学、史学、文献学、诗歌、历法、数学、佛学、美术、水利等学术领域,而贯之以时代思潮兴衰转承的主线,气势磅礴,思路明晰,是“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珍品”。本文浅析从梁启超所提出的研究学问所应具有的精神——善疑、求真、创获。
  关键词:梁启超,善疑,求真,创获
  最近拜读了梁启超先生的《清代学术概论》,感慨颇多。此书原为梁启超为蒋方震所著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所写的序言,由于梁启超下笔不能自休,短短几天,竟成数万字之文,于是独立成书,可以说这本书是梁启超先生无心插柳的著作。通观全书,不仅可以视之为一部论述清代“思想界之蜕变”的学术论著,也可言之为梁启超个人的学术回忆录。全书以梁启超回忆的形式写成,书中虽然有些偏颇之处,但此书涉及了考古学、地理学、金石学、哲学、经学、史学、文献学、诗歌、历法、数学、佛学、美术、水利等学术领域,而贯之以时代思潮兴衰转承的主线,可以说气势磅礴,思路明晰,一气呵成,可称之为“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珍品”。此书使我受益最深的是梁启超所提出的研究学问所应具有的精神——善疑、求真、创获。我仅从这六个字浅谈一下我的感想。
  一、 善疑
  梁启超在书中写道“可以知学问之价值,在善疑、在求真、在创获。所谓研究精神,归著于此点。”梁启超将“善疑”视为研究学问的首要精神。他在书中高度评价了“善疑”的阎若璩和胡渭。梁启超认为阎若璩攻《伪古文尚书》,渐开学者善疑之风。胡渭的《易图明辨》,也触及宋学主要根基,使宋学受到致命伤。由此可见,梁启超极为赞赏这种“善疑”的精神。
  梁启超本人也是一个善疑的人。他不仅对古人的权威定论敢于提出质疑,而且对待自己的恩师也是如此。如梁启超质疑其师康有为的治学方法,认为他过于重视主观,而轻视客观事实,而且不能摆脱依傍别人的风气。在向西方学习的浪潮中,他更是反对其师的故步自封、僵化保守,而认为应当因时而变,最终导致师徒论见不合,分道扬镳。
  朱熹有言曰:“学贵在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我们应该做到真正的善疑,能够在常人不疑之处,提出深刻而正确的疑问。这对于治学者来说是一桩严格的考验。它不仅需要严谨的学风,还要有较为深厚的知识积淀和高尚的学术道德。因此,这对初步踏入学术殿堂的人来说确实困难重重。但是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的设疑、存疑、破疑,从而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二、 求真
  梁启超在总结清代正统派学风特点的时候提出“凡立一义,必凭证据”“孤证不为定说”“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认为不德”“凡采用旧说,必明引之,剿说认为大不德”,这几点都是在讲“求真”的精神。他认为清代学者中,“求真”精神最好的践行者就是戴震,“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是戴震践行“求真”的最好说明。梁启超认为,这种“求真”精神为我国古代书籍的辑佚、辨伪、整理、校勘等方面取得了对后世极为有用的成果,他高度赞扬了这种事实求是的治学精神。
  古人治学如此,当今亦然。在当代,求真的治学精神仍然是每个学人都要遵守的准则,治学者只有求真、求实,其学术成果在本学术领域内才能经得起考验和推敲,从而具有真正的学术价值。“求真”甚至被多所高校作为校训中的一词,然而颇有些讽刺意味的是当今高校中学术造假现象却屡禁不止。学术上的造假如同假冒伪劣的商品,虽然不至于危害人的身体,但有悖于学术研究的求真精神,更重要的是从这种行为我们可以看到此类人学术道德的沦丧。
  当代社会很浮躁,这种浮躁同时也渗透到了学术领域,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甚至扭曲了真正的学术精神,但我们应当清楚,不論社会如何浮躁,“求真”的治学精神仍然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支持和传承,只有这种精神得到延续,学术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 创获
  对于“创获”,我想从两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创”,即创造。对于清代学术启蒙时期的代表人物顾炎武,梁启超很是推崇。他认为顾炎武在学术史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建设研究之方”。梁启超总结其方法,列举有三,而首先就是“贵创”,即抱有实事求是的客观精神,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成见,提出自己的学术思想。
  其次是“获”,即收获,有所得。这里的“获”也许不仅仅单是自己有所得,也指令后人能有所得。这一点我们能从梁启超提倡的经世致用观点中看到。在书中梁启超对于顾炎武等人重视“致用”的学术的态度给予了积极的赞扬。
  经世致用的思想可谓影响深远。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实也是经世致用的体现。但是不能否认,过于重视致用会有很多问题,梁启超在书中就涉及了这个问题,他看到了学子之求学者,不以学问为目的而以为手段,其十之八九,动机已不纯洁,用为敲门砖,过时则抛之而已。
  创获精神对于当代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创造性距很多学生还是比较遥远,纵然是标明素质教育的当代,考分仍然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更好教育的重要标准,而分数高低则取决于与标准答案的相符程度,但是有些学科尤其是人文学科的答案并不具有唯一性,而标准答案却是唯一的,这就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因为那些考题不要求学生提出任何疑问,完全是一种灌输性的、记忆性的知识,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当我们的邻国日本都频频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当中国的教育面对“钱学森之问”时,不管是教育管理者,还是从事基层教育的工作者,在面对这种尴尬的同时,是否能引起反思?
  梁启超在百年前提出的科学研究精神确实值得当代人去学习和思考,我们在折服于大师高超的学术水准之余,更应该深入的领会一代学术大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良好的治学方法,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作为一个真正的史学后继者。
  作者简介:
  李莉娟,辽宁省大连市,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大连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监控几乎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视频监控技术的成熟给我们的生活安全带来了保障,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监控数据,这些数据的检测和运算往往只能通过人工来进行,如果无法实现海量视频数据的智能化检索,那么信息量越大所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也就越多,因此本文就是基于这种背景提出了海量视频信息的检索算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小学生分析解决能力的培养。应用题教学是小学生思维发展及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核心基础,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认真贯彻落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初中化学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认识了解化学原理,还要做到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熟练运用,掌握化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初中阶段的
智能变电站的网络报文具有持续和海量的特点,相应的分析处理装置必须处在不间断分析处理模式下,网络报文的在线存储流量极大,因此对存储功能要求极其苛刻,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这种海量数据的存储介质必须依赖于硬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硬盘分片和随机存储的储存方法,并建立了与之匹配的算法设计及处理流程,避开了硬盘文件系统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实现了简单、稳定、坚固的直接读写硬盘存储方案,提升了网络报文分析
摘 要:对西欧中世纪城市复兴问题的阐释,史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图从商业复兴的影响来分析这个问题。对此,本文认为:商业的复兴和发展为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复兴创造了商业氛围,同时它也从城构成城市生活自身的基本要素,另外它还驱使封建主参与到城市复兴的建设过程中,所有这些无疑对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复兴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商业的复兴,城市复兴,商人,市场,封建主  一、 前言  西方学者关于西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与深入,让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懂得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变得更加重要。以心理角度而言,问题意识主要是人们对一个具体事实、客观现象产生了
风险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筹集资金、评估项目、投资运作、退出投资多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阻碍风险投资循环过程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导致整个投
2019年的十月,秋意盎然,"深圳第一个装配式项目""深圳市首次采用半灌浆套筒连接技术"-中建二局一公司民治上塘工业区1-04地块保障性住房项目结构顺利封顶,项目经理李明洋心里
摘 要:基于信息技术设计音乐鉴赏课,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的安排音乐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和要素,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已经与各学段、各学科进行了有机融合,音乐教育中也
“讲政治”是三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讲政治关键是要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所以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提高政治素质”。认真学习、理解和贯彻江泽民同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