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社区早期语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aaaa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区是同一地域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特定场所,是儿童成长的主要阵地。社区环境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完善社区休闲娱乐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社区文化氛围、成立早教机构等方式建立实效性强的社区早期语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儿童语言发展提供活动平台和教育载体。
  【关键词】社区 早期语言 教育 公共服务体系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为《0—3岁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立项编号为 B-a/2011/01/003。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高教重点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14-01
  儿童的早期语言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借助于语言,人与人之间才得以进行思想的交流并相互了解,因而语言教育对儿童的个人成长甚至一个家庭、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发展阶段论中指出:2-7岁时儿童的语言发展速度惊人,这个阶段他们逐渐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所经历的某些过程[1]。社区作为儿童生活的主要区域,其环境时刻影响着儿童的语言发展,因而构建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把握关键时刻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势在必行。
  一、儿童早期语言的获得途径及主要影响因素
  关于儿童早期语言获得的途径学术界不同的学者分别持不同观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坚持“后天习得论”,即认为儿童都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而语言的获取来自于儿童对成人的模仿,如语音、语调、语气等。与此同时,如果环境中存在同一语言的反复刺激,将会对儿童语言行为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尽管如此,乔姆斯基则提出“先天决定论”的观点,他认为儿童本身具有一套语言系统,个人语言规则的形成都是在先天基础上不断加工完善形成的。除以上两种观点之外,也有学者提出了一种中立的说法,即儿童语言的发展情况受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2]。综合以上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我们可以推知影响儿童语言获得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生理特点(包括基因遗传情况,儿童的健康状况等)。二是儿童所处的环境,尤其是语言环境,成人所用的语言每时每刻都对儿童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冲击,儿童会在生活中选择性的临摹成人的语气、语调、日常用语等等。生活环境的语言表达习惯也会对早期语言的形成产生影响。三是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儿童先天遗传特性不同、发育情况、学习能力等都具有差异,因而语言习得的速度、能力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此外,儿童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水平也时刻影响着其早期语言教育情况。
  二、社区早期语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
  儿童早期语言的发展既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又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制约,而社区作为儿童成长的主要阵地,对儿童早期语言规则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健康发展,必须尝试构建实效性强的公共服务体系。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思维偏向形象化且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所以在构建语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时应该充分结合以上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配置休闲娱乐场所,搭建语言交流平台
  社区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的语言文化氛围对儿童成长有着无形的影响。语言是搭建人与人心灵的桥梁,是人与人进行交际的工具,儿童要学会语言词汇、掌握语言表达技巧离不开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流。因而社区首先需要为儿童提供一个与人相处的休闲娱乐场所,如健身场所、社区小庭院、社区小花园等。在这些场所活动时儿童可以不断认识同一社区的其他伙伴并与之谈话、交往甚至成为好朋友。在相互的沟通中,可以锻炼彼此的口头表达技能,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另外,他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从而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升高。在日复一日的交往中,儿童也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交际圈,语言风格也会渐渐形成。语言或犀利、幽默,或平和、严肃。与此同时,他们可以耳濡目染成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并进行模仿与学习。由于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儿童甚至可以在社区公共场所学会不同地域的方言,丰富自身的语言词汇。
  (二)成立早教机构,提供专业语言教育服务
  儿童语言教育不仅包括语言表达(语音),还包括词汇、语义、语法等内容。[4]在词汇量扩大方面,社区可以通过开辟社区文化宣传栏、播放社区广播、制作社区刊物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儿童在听觉、视觉的双重刺激下,能够不断强化日常生活中高频词汇的发音和书写。为更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社区应成立早教机构,由早教机构的幼师们对其进行正规的教育指导,纠正儿童在生活中养成的不良语言表达习惯。早教机构能够为儿童提供与年龄特性高度契合的读物,能够创设优良的阅读氛围,能够激发儿童自我学习的内在动机。
  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途径,如诗歌朗诵、阅读、唱歌、讲故事等,能够为儿童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甚至可以增强儿童的语言创造力。
  三、结束语
  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曾经提到词汇能够丰富人类的高级思维,个体的语言能力影响着人的一生,因此早期语言教育在儿童健康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儿童来说,社区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区域,家长和物业管理者通过相互配合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实现早期语言教育意义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32
  [2]刘电芝,洪显利.影响儿童早期语言获得的主要因素[J].幼教论坛, 2000,6:10-12
  [3]高宝梅.“语言获得理论”对早期语言教育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3,16(2):72-74
  [4]郭熙.语言教育若干问题之管见[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3:28-33
其他文献
目的查明1997年11月在北京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发生的新生儿腹泻暴发流行的病原。方法对患儿的粪便进行了细菌培养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并进一步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标本中检测到的轮状病毒VP7全基因及VP4基因,再用巢式PCR和核酸杂交分别对扩增得到的VP7及VP4基因进行分型。结果采集到的9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显示完全一致的A组轮状病毒核酸图型,而4例无腹泻症状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