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盖事件”折射对文明的饥渴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d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用主题:对文明的坚守;慎独;个人行为与国家荣誉……
  2016年10月,两名中国游客在日本拿走酒店马桶盖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不少人认为,这对游客给国人抹了黑。据媒体报道,宁波市官方发布消息证实顺走马桶盖一事属实,游客已将马桶盖寄了回去。
  两名游客贪小便宜,顺走了酒店的马桶盖,对方索要,便寄还回去,并且道歉取得了谅解。这件并不复杂的事掀起舆论风波,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讨论的焦点,显然是被放大了。
  很多人习惯于把个体的不文明放在“国民素质”的放大镜下去观察,把一些孤立的事件不自觉地归纳到“国人素质不济”的认识框架中,以此表达自己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深切忧虑。实事求是地讲,这样的忧虑很多时候并没有足够的逻辑根据。
  人们为什么对一些人在国外旅游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异常敏感?为什么总是习惯于把一些事情拿来认真讨论?归根到底,是因为富起来的中国人,与世界打交道越来越多,内心深处渴望给世界留下良好印象,少数国人的不文明则构成一种现实阻碍,令人非常着急。
  需要指出的是,对少数中国游客在海外的不文明行为猛加批判,可以对文明养成起到一定的舆论倒逼作用,但这样的倒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笔者以为,眼下中国最需要的是构建一套新的文明准则。中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文明,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既然是礼仪之邦,就需要内在的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要求,与中华传统道德伦理一脉相承,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修身正行等伦理要求需要加强培养。同时,我们也应注重外在的礼节培养。《琅琊榜》等电视剧里的拱手礼,每每让人感觉良好;从中国流传过去的鞠躬礼,让日本成为世界公认的“有礼貌的国度”……我们为什么不能从中汲取积极的养分,形成中国人内外兼修的文明呢?
  一个人的不文明抹黑不了整个国家的形象,但国家形象的塑造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马桶盖事件”折射出国人对文明的饥渴。纾解这种饥渴,有赖于每个人自觉地践行文明,也离不开提升国家形象的整体考量。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皮层磁运动诱发电位 (MMEP)在不同年龄期小儿的年龄特征与发育规律。方法 对 197例 1~ 14岁健康儿童和 2 0例正常成人按年龄分 8组进行非易化状态下的经颅磁刺激 (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我院自1977年1月至1987年1月间收治先天性鼻皮样囊肿和痿管1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科一、一般资料男10例,女1例,年龄为1~46岁,30岁以下有9例。鼻根4例,鼻背6例,鼻中隔1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