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表达与建构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表达与建构事关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网络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与灵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不断推进的互联网革命,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正面临话语主体多元、话语内容碎片、话语载体滞后、话语环境复杂等现实问题,从而导致话语权不断流失、陷入难以建构和认同的话语困境。基于此,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厘清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表达与建构的原则与目标,寻求适应新时代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表达与建构的实践路径,是守护好我国人民的网络精神家园、不断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
其他文献
数字经济为我国《反垄断法》的适用和修改带来新的挑战,数字市场中的垄断行为认定,仍要坚持“相关市场界定-涉嫌垄断行为分析-违法性判断”的分析范式。在界定相关市场时,要打破传统思路的掣肘,在界定的数量和方式上进行革新。在对涉嫌垄断行为认定的过程中,要考量经营者集中新方式,注重考察纵向垄断协议,并且重新认识市场支配地位中的市场份额要素,把握数字经济时代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体行为的新表现。在裁量性判断上,要进行正负效果对比,除了企业经营必要、市场整体效率,还要立足立法目的,将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作为重要评判标准,并
以“互联网+”思维为视角,分析了新时代教育现状下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顺应新需求、新变化,以计算赋能为导向,围绕如何赋予学员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机操作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升村级治理能力成为尤为重要的热点问题。从“制度”与“主体”视角出发,探讨治理制度、村干部素质与村级治理能力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发现治理制度中的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制度及非正式制度因素均对村级治理能力有显著影响;村干部素质中村支书受教育程度与任职年数、村主任受教育程度与特殊经历也是影响村级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民主选举能够通过选举出高素质的、管理经验丰富的村干部,提高村庄资源获取能力及发展村内经济能力进而改善村庄综合治理能力;而民主监督与非正式制度对村干部的约
科学地评价“十三五”期间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政策效率,对于推动“十四五”期间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运用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对“十三五”时期中部六
围绕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与模式选择问题,提出了一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治理模式,即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国家为核心,在一定时期和内外环境约束下,通过减排和增汇路径,对中国境内由人类活动造成的CO2排放与人为CO2吸收量之间关系进行调整和平衡的过程;其内部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结构组成,每层结构各不相同。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的提出,拓展和完善了气候变化整体治理理论,为气候变化治理提供了机制借鉴。
制度性农业治理机制和规模化经营的路径依赖使得政策表达与实践之间存在错位,文章基于桂西南A镇的个案研究,试图从政府治理角度呈现规模化农业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困境。研究发现,实践中的农业转型和农业治理并非遵循市场与社会的逻辑,而是表现出行政主导的逻辑,从而将嵌入性农业经营改造成脱嵌的规模化经营。基层农业转型的行政机制表现出多重逻辑——科层与运动的复合型运作、项目治理的行政发包逻辑以及行政“借道”社会关系网络。虽然行政主导农业转型快速实现了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建,却在微观的乡村实体治理层面上导致非预期性后果和农业治理困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描述了财产私人占有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这种占有在社会以及国家建构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人类已经进入风险社会的时候,工业社会的占有方式及其社会系统都对风险社会中的人的共生共在作出否定,成为阻碍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深层次障碍。可以认为,正是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把人类推入了风险社会,造成了人类整体上的全面异化。个人对财产的占有、组织对资源的占有,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分离,无处不构造出了边界并开展竞争、斗争,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社会风险,将这些社会风险积累了起来并笼罩在了整个
从2006年第一期开始,笔者连续在22期《化石》杂志里介绍了进化论从无到有并最终胜利的历史.直到今天,这一系列也还没有画上句号,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的发现、新的理论层出
期刊
本文基于2005—2018年中国对4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与贸易数据,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并探究贸易效应是否受到东道国风险的调节作用与投资动机的影响.研究
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执政党要处理好治党与治国的关系,就要从根本上回答党章与宪法的关系命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求和保证党章与宪法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厘定了二者关系的政治命题。在该政治命题的统领下,党领导国家法治建设的历史事实决定了党章引领宪法变迁是二者关系的历史命题;党规和国法的体系建设围绕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展开,形成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是党章和宪法关系的制度命题;在具体实践中,党既要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要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