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不再遥远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大量历史、地理知识的出现,使品德课程的综合性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本文从历史类品德课教学的现状与困惑出发,结合六下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不平静的世界》的教学,从“量体裁衣定准目标”、“铺路搭桥寻找链接”、“异曲同工擦亮火花”三个方面来阐述本人对历史类品德课有效教学的粗浅建议。
  关键词:历史题材;有效教学;品德教育
  一、现状与困惑——乱花渐欲迷人眼
  现行浙教版《品德与社会》课程高年级教材中大量史地知识的出现,使课程的综合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何让“品德”和“生活(社会)”两方面的教育无形之中得到有机融合,已成为目前品德教学中比较难把握的问题之一。本人及周围品德教师教学知识性较强的品德课时,也表现出了众多不成熟之处。
  下面就结合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不平静的世界》的教学,谈谈对这类品德课教学的几点策略:
  二、策略一:量体裁衣定准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融合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目标,最终目的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因此,教师要深刻领悟品德课程性质,以引领学生做人为核心,在学生生活、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找准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生长点”,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材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量体裁衣,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步着手:
  第一步:解读教材。《不平静的世界》一课的关键词是“战争、冲突”。基于对本课多维目标和关键词的解读,我认为教材的编排意图旨在让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简单经过以及带给人类的苦难,了解当今世界上各地区间的一些冲突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从而体会和平的美好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感情。
  第二步:分析学情。现行品德教材的设计与编写,呈现给学生的史地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战争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对于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他们不一定能全面地了解。
  第三步:明确目标。在充分研读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必须把握本课的多维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将教学目标确定。
  第四步:划分板块。在确定课时目标的基础上,以第一课时为例,可以将教学流程划分为四大板块:“谈现代武器模型,导入新课;走近战争 了解战争;走进战争,感受残酷;再次为武器模型命名。”教学中要明确每个版块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知识情感目标螺旋上升,最终实现总目标。
  经过“量体裁衣”四步曲,教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已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品德教学必定能融生活于课堂教学,寓情感于历史知识。
  三、策略二:铺路搭桥寻找链接
  《品德与社会》教材在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中蕴涵着德育目标、教学要求,并辅以或简或详的文字说明、关键词提示等来帮助师生理解。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学会“铺路搭桥”,找准教材呈现的历史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链接点。
  《不平静的世界》这一课的教材知识储备丰富,涉及面之广,足以使上课老师望而生畏。教师如何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上,将这么多的知识点有序地呈现给学生呢?课前,教师必须对知识点进行筛选和整合。
  1.找寻历史经典事件。借用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历史经典事件,把学生引入教材内容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中,使学生情感受到震撼,从而激活他们解读历史的热点,感受到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
  在教学《不平静的世界》这一课时,我就将一战、二战为这世界性的大冲突为切入点,聚焦一战、二战的典型数据,围绕一战、二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凡尔登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展开,使得抽象的数字立体化。同时,把歌曲、绘画等传承历史的艺术方式融入课堂,让学生明白读史的方式是多元丰富的,从不同角度加深对历史的了解。
  2.回放历史经典影片。有了课前的精心找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回放经典历史画面, 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等方式,架起学生与历史对话的桥梁,使教材中物化为文字的历史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不平静的世界》第一课时时,整合这一课的教学资源后,我在课堂上播放诺曼底登陆电影剪辑片段,学生感受到再精妙的决策、再伟大的事件,都是以牺牲无数生命为代价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永远不可抹去的伤痕,什么是令人刻骨铭心的难忘。让学生在历史面前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真正实现知识教学和品德教育的有机融合。
  四、处方三:异曲同工点燃火花
  现行品德教材呈现的历史内容是把历史以生命叙事的方式来表达,一个个与儿童同构的活生生的生命体就站在了儿童的面前,儿童就可以与“历史人物”展开对话,儿童的生命在与“历史人物”融合中就会获得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1.找准古今对话的切入点。在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入点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突破口,让教材中的“历史”能与现实生活中的儿童进行对话,而儿童也能移情体验。
  教材中的“世界大战”、“德国法西斯对待犹太人的罪行”及当今世界各地区冲突等知识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不易产生情感共鸣。我就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请进来——请身边的革命前辈讲述亲身经历的抗日战争故事现身说法;走出去——利用踏青、远足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感同身受,亲眼目睹抗战中革命者使用过的枪支弹药、以及他们在枪林弹雨中英勇奋战的资料。找准了古今对话的切入点,就打开了一扇历史通向学生生活的大门。
  2.激发情感涌现的兴奋点。情感是一切品德形成的催化剂,情感的缺失就意味着人文追求的放弃。教学中,教师可依托情感丰富的语言,引领学生去努力寻找“历史人物”的心灵踪迹,感受他们的痛苦与快乐,从而产生内心的情感与体验,促使良好品德的形成。
  《不平静的世界》第一课时教材呈现了德国法西斯对待犹太人的罪行,以此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长久创伤。但集中营的孩子是怎样的呢?我想到了呈现集中营孩子的画作,让学生在读画中得到情感的震撼和升华。在这个教学中,学生情感在强烈的对比冲击中引发孩子对生命、对和平的普遍意义的思考,学生的情感体验渐行渐浓。
  课堂生活是儿童生活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历程的精神之旅。历史题材的品德课,只有准确定位目标,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给历史知识融入情感的元素,才能拨动历史的琴弦,在孩子心中烙下心灵的印记,让历史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德育》 2010年第18期、第22期 2011年第11期.
  [3]《让“历史题材”的品德与社会课与学生对话》 饶晓媛.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提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即“三维目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学生的年龄还小,对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缺乏理论认识,虽重视但表述模糊、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导致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当前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的确,综合性学习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体验、实践、探索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1.与阅读教学密切照应,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  我们并不认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  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  当今很多中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应用方面捉襟见肘,在当今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各种类型的信息交流日趋频繁,几乎随时随地都要应用到写字、说话、应用文写作等语文实用能力,所以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
期刊
摘 要:“个性化阅读”作为新课标的核心概念之一,要求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体验,从而使学生阅读过程中产生个性化、与众不同的学习效果。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相关原因,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生地位等方面就如何有效实施“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它要求学生学会自己认识和构建知识的方法,在学习中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学会怎样学习,怎样拓展。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政治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自主学习;策略  许多初中生都认为政治课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宣传说教,因而缺乏学习的兴趣;认为只要读读背背就能应付
期刊
摘 要:我国在基础化学的改革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自主、探究与合作”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作为载体,致力于培养学生们团队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基础化学;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  一、“自主、探究与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思想原理  “自主、探究与合作”式教学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化学教育中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性,环保教育应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可以结合教师渗透环境教育,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化学教育环境保护教育重要
期刊
数学的发展一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是纯数学的研究。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展示出它的魅力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也就是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课前孕伏
期刊
摘 要:一手好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然而,小学的写字教学还处无序的状况,绝大部分小学生的书写还是非常的不规范,解决的途径有:搞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结合;培养兴趣,事半功倍;总结规律,学生少走写字弯路;辅导学生正确使用字帖;培养写字能力重习惯;开展课外书法活动。写字非一日之功,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写字老师应在努力提高自身基本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写字兴趣,耐心地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能力。  关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发生较大变化。在新课程理念下,特色教育体系不断增加,学校硬件条件逐渐完善,现在我国小学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使教师能够高质量、高效率教学。多媒体教学的表现力极强,可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因此,我们必须明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