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沈的二三事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5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生
  老沈是医生,还是个中医。
  从四五岁起我就习惯了看老沈用镊子夹着烧着的棉球快速伸进玻璃罐里摇一下,再立刻扣到病人背上,火罐下迅速鼓起一个小包。紫色是湿热,红色是上火。
  从那会儿起我便学着蜷起拳头像模像样地在我妈背上揉捏捶打。老沈的病人戏称我为小医生,我欣然接受,并引以为荣。
  老沈实在是个太过细致的人。装修诊所时隔单间他要亲自设计;诊所用的床他要亲自量定长宽,再交由木匠制作;铺在床上的是清一色的蓝色条纹床单、蓝色条纹枕套、蓝色条纹枕巾,必须定时清洗;病人的CT片他都按时间顺序码好,诊断结果也要一一记录在册。
  大概是物极必反,老沈太过认真,我这个女儿反而变得随性起来。书本三天两头找不到,初中以前每学期期中都要跑到书店订购教材,房间里乱七八糟地摆满了书,桌子上放着空奶盒,笔用到一半就找不到。最奇怪的是当我想默写课文时就找不到语文课本,第二天早上又会发现它就摞在一堆书上面,接着却又找不到数学要用的练习册。每次放大假回家,老沈都得跟在我后面帮我收拾随手放在卫生间窗台上的书,大声抱怨整个家连角落都被我塞得满满当当。
  后来和同学聊起星座,我才恍然大悟:老沈是处女座,条理清晰十分挑剔,自然没办法和我这个大大咧咧的白羊座和睦相处。
  老沈的诊所一年四季都是热热闹闹的,甚至过年的时候都要一直忙到除夕的晚上才能落下卷帘门。这时他才能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椅上,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水饺。
  每年的年三十,老沈都得到晚上12点才睡觉,但10点钟他就开始迷迷糊糊地打盹儿,隔上十来分钟就探起头问我:“现在几点了?”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就又忍不住困倦地睡去,我只好笑着给他围上厚实的毛毯。12点的钟声一响,老沈就慢慢地睁开眼,跟个孩子似的掀了毯子冲出门外,“噼里啪啦”地放上一串鞭炮。小心地划了火柴靠近,一有火星就腆着肚子有点笨拙地向回跑,像动画片里的熊二一样滑稽可爱。
  我想,老沈之所以坚持在12点钟点响鞭炮,是为了在新的一年里博个好兆头——见多了病痛受伤,总希望能够获得多一些的幸福安康。
  这世上总有一些可爱的坚守者,我一直为这个守着运河河畔干净安宁的小诊所的男人而骄傲。
  午餐时光
  自从我妈单位迁址到城郊以后,我和老沈就拥有了每天中午的单独两人午餐时间。尽管他一再申明自己厨艺很好,我还是忍不住对着手指粗细长短不一的八分熟土豆丝想念我妈烧的茄子和青椒炒肉。
  一天,他兴致勃勃地买了新鲜的大鲈鱼回来。他做鱼时我正在楼上写着作业,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吓得我立马趿拉着拖鞋连滚带爬地跑下楼,看到老沈正把锅里被热气炸得四分五裂的碎瓷片拣出来,那条鲈鱼硬邦邦地横在砧板上,肉干巴巴的没有一点儿水分。老沈一边挠头一边心虚地笑着说,他忙着给病人针灸忘了时间。
  有时他懒得做饭,就直接开车载我去学校旁边的快餐店。大厅里清一色是海蓝色校服,收银台前穿着西装或休闲衫的父亲们争先恐后地付款。
  “你看,这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差别,妈妈都会给孩子做饭,爸爸只会带孩子去快餐店。”我戳着豆沙包愤愤然地说。
  “呀,还不是殊途同归吗?反正一样让你们吃饱饭。”老沈说完往嘴里送了一口蛋炒饭。
  旅行
  童年时老沈很少陪我出去旅行,十一二岁时我就在假期坐上火车去北京的小姑、天津的小姨家玩。我妈一开始会陪我去,第二天一早再赶回来。但老沈实在对我放心得很,从来没有陪我去过,往往是住了几天以后他才给我打第一个电话。
  等到我15岁时,老沈开始打算和我一起去旅行。我在网上浏览旅游攻略时他会凑过来看,然后小心翼翼地提一下自己的意见。老沈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天南海北地穷游过,兜里没有钱,就租住最廉价的旅馆,看最简单的风景。
  后来我终于提出和老沈一起去爬泰山,老沈欣然应允。我们背着一背包面包和矿泉水,一人一根登山杖就开始从红门向上攀登。老沈喜欢爬山,喜欢登上山顶远眺,这一点我们很像。那种俯视一切、唯我独尊的感觉太美好,美好到我们在半山腰里就开始疯跑,最后累得趴在石栏上气喘吁吁。这时候碰见一位大妈提着裤子往下走,一边踩着台阶一边扯着大嗓门嚷:“紧着裤子上去松着裤子下来,简直瘦了3斤。”
  我笑了,老沈也笑了。我默默地想,说不定我们下山时老沈三尺的裤腰也能松一点。但是很快,我们就笑不出来了。老沈开始拄着登山杖“呼哧呼哧”地喘粗气,我也只想把身后背着的旅行包丢到山下去。
  坐在山口上老沈递给我一罐啤酒,在山顶上卖8块钱一罐。我一口气灌下去,一股气顺着我的鼻子向上,我在山风里狠狠地打了个喷嚏,老沈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人就得一直往上爬。”老沈看着十八盘摸黑向上的人大发感慨,“跟爬山似的,爬上一个山头也免不了要走一段下坡路,但是还得往上爬,要不然咋能到山顶?”
  我累得說不上话来,只记得那口啤酒苦涩凉爽的滋味一直溢在喉咙口。我不停地往嘴里灌着啤酒,眼皮越来越沉,身子软软地越来越斜,最后索性闭上眼倒在老沈肩膀上,鼻腔里全是他身上那股淡淡的草药味道。
  生日
  老沈30岁时我妈才生了我。我一路顺风顺水地成长到16岁,好像从来没经历过所谓焦躁的叛逆青春。如果小区里要评选一对模范父女,我想我大概可以骄傲地在他胸前挂上那个红牌牌。他会欣然接受,然后告诉我这多亏自己这个当爹的教育得好。
  9月20日是老沈的生日,他和我妈两人在家吃烛光晚餐时,我正苦着脸坐在教室里上晚自习。课间我跑到一楼的电话边,在嘈杂的楼道里大声喊出“生日快乐”。老沈笑得豪放潇洒,告诉我他和妈妈给我留了半条鲈鱼在锅里热着。
  如果可以,我想陪着老沈从46岁一直到86岁、96岁、106岁,看他顶着一头白发在公园里打太极拳,手里拎着鸟笼,嘴里吹着不成调的哨子,守着电视咿咿呀呀地跟着唱京剧,或者在腿上放着胡弦摇头晃脑地拉。
  46岁生日快乐,老沈,我亲爱的爸爸。
其他文献
奶奶的假牙不见了  假期的早餐比平常丰盛许多,年年却没心思细细品尝,他只想快点儿吃完出门,好和同学一起出去玩。昨天他和同学一起去了森林公园,前天去了动物园。  年年一边吃饭一边回想着前两天和同学在一起发生的趣事,不禁偷偷笑了笑,随即狼吞虎咽地吃起早餐。  奶奶用布满皱纹的手慢吞吞地夹起菜,颤颤巍巍地往嘴里送时,手一抖,菜正好掉到了裤子上。年年看了看动作缓慢的奶奶和她裤子上的油渍,不耐烦地偏过脸。 
时光悠悠流转,再无青春能换沧桑,它默默擦肩而去,夜已悄然阑珊。  负重前行里,我们由无知到有感,遍览世界的精彩;从幼稚至成熟,体味世事的澎湃。人生所有的不如意,终将随风飘散。即便是人生的无数坎坷,蓦然的驻足,也温暖了前行的脚步。回眸处,脚印深深淺浅,化为生命中最绚丽的风景一片。时光若水,静默不言,静静地载着我们走过春夏秋冬,伴着我们历尽喜怒悲欢。  罢了,时光一去不复返,不若阖目枕水眠。最好还是笃
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做题  刚上高一时,班主任便拿“三年一盤棋”来说事儿。让人听得耳朵都要磨出茧了,但我当时却并不以为然。  一直到高三毕业后,我再来回味老师的话,才觉得很有道理。在老师看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高考就是一盘需要堆砌三年,经过不懈努力才能下成的大棋。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环环相扣,需要我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稳走得远。而我还有自己的理解,高考是无数人共下的一盘棋,你必须有自己
1  “丁零零,丁零零”,上学的时候,我刚走出家门,眼前便出现了一片明晃晃的绿色——那是新来的邮递员叔叔骑着自行车,风一样掠过的背影。他的衣服是绿色的,邮包是绿色的,自行车也是绿色的。  这里是落花小镇,说是小镇,其实更像个偏僻的村庄。唯一的邮局,就设在镇上那棵最古老的香樟树下。邮箱看上去小小的、旧旧的,总是灰扑扑的样子,可也只有它,年年岁岁,为小镇和外面的世界传送着彼此的消息。  五月了,镇上所
TA的成长:温家星,清华大学学生,“天格计划”学生兴趣团队发起人和首任队长。2018年带领“天格计划”载荷技术团队将“天格计划”首颗实验卫星发射入轨并上电成功测试。“虽然也曾想过放弃,但行动上依然在一直努力,如今很感谢曾经坚持下来的自己。”  适用话题:自信;行动;天道酬勤;实践与探索  2018年10月29日,首颗由中国大学生设计的专门探测引力波的人造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卫星
每个人的心里大概都藏着一个念念不忘的人。一个偶然被提及的名字,让女摄影师耿耿的内心掀起了万千波澜,触动了回忆的开关,那个撩人心动的少年余淮再度闯进她的思绪。  那是记忆里最好的时光,耿耿和余淮成了同桌,还结识了简单、贝塔、徐延亮等朋友。校园里充盈着专属于少男少女们的懵懂、青涩、怦然心动和勇敢,耿耿和余淮也拥有了他们的约定。高考后,當耿耿满怀期待憧憬着约定兑现之时,余淮却忽然消失不见了。7年后两人重
适合话题:时机;沉潜;果断;技能;时间:耐心  很久以前的生物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鳄鱼这种动物时,用的是这样一种语气:论速度,它比不上陆地上的猎豹;论体格,它比不上海洋里的鲨鱼;论智慧,它比不上狡猾的狼群。它之所以能够成为食物链顶端的动物,是因为只要你在河滩边小站一会儿,它准能无声无息地接近你,然后趁你不备一跃而起,一阵撕咬,把你拖进水里,然后你就见上帝了。  天哪!我至今仍然记得听到这段话时头皮
适合话题:  成功;付出;  积累;尝试  一个词作者需要写多少作品,才能成就一首经典歌曲?  《我爱你,中国》的词作者瞿琮是这样推算的,他说,一般写10首歌词,最多能有一首得以谱曲;谱了曲的10首歌词,最多能有一首得以演唱;唱了的10首歌词,最多能有一首得以流传;流传了的10首歌词,必须经过至少30年的汰选,最多能有一首成为经典。瞿琮认为,一个人要想写出一首能够成为经典的歌,非要写出上千首歌词不
适合话题:  静气;涵养;  自信;自觉  齐白石老先生在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成一位画坛巨匠?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齐白石先生的话让我想起一则故事。在雍正皇帝编著的《悦心集》里,有一则《尧舜至今尚在》,里面有这样一段对话,很有意思:“昔有一名僧,被召见驾,叩首呼万岁。上曰:‘人生百年且不可得,何云万岁?’僧曰:‘尧舜至今尚在。’上大悦。一日同御便殿,复
2019年12月,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首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职业敏感的张定宇院长第一时间判断,这不是普通的传染病。他果断将这些病人迅速集中到隔离病房,穿上防护服,进隔离区查看症状,分析研判并进行救治。  就在医院收治首批病人22天后,张定宇的妻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进了相隔十多公里的另一家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妻子入院三天后,张定宇前去探望,只待了不到半小时。张定宇自己也身患运动神经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