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探索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的工作中,是保障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地区建功立业形成长效机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人文关怀 引导和鼓励 面向基层就业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和谐的大事。然而目前,单就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来说,就是异常严峻的。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就业的强劲需求也逐渐由东向西、由大城市向乡镇、农村演进,导致西部基层人才需求缺口很大,也使西部基层地区成为当前实现就业分流、减压的巨大阵地。所以,对毕业生加强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地采取措施促使大学毕业生选择西部、选择基层就业便成为目前各大高校加强本校毕业生树立面向西部基层就业观教育的有效举措。
  
  一、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开拓基层就业市场
  
  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高校的专业设置,高校专业设置对经济的适应能力情况如何,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高等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服务社会,服务基层,就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坐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专业,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课程设置上力求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为目的,增强学生在应用、操作和技能等方面的实际能力,提升学生基层就业竞争力,为毕业生基层就业奠定良好基础,更好地服务于基层。
  高校应当积极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加强与各地基层人事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的联系,开拓基层就业市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建立一批相对稳定、不断发展的就业基地,逐步建立稳定的就业市场。使毕业生有组织、更方便地到基层就业,避免择业的盲目性,减少就业成本,拓宽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学校优先向这些基地推荐优秀毕业生,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并在学生中长期义务为基地做宣传;基地每年来校组织就业招聘会,接收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并向学校反馈毕业生用人状况及对学生培养提出意见。
  
  二、深化人文关怀,制度保障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落到实处
  
  西部基层地区经济落后,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增强西部基层地区就业的关注力度和吸引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制定有关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文件,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和基层就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从而在制度上落实和保证高校对毕业生的人文关怀,使到西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享有的一系列优惠措施落到实处,包括可优先评选为“校级优秀毕业生”,授予“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学院党组织可根据其在校表现,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已经取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志愿服务者,学校可保留其入学资格,待其服务期满后,可回学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服务期满两年以上报考本校研究生的,可享受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
  西南政法大学在重庆市高校中率先出台《中共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毕业生立足西部、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办法》,设立毕业生“立足西部、面向基层”就业专项奖励基金50万元,根据具体情况按每人1000--6000元进行奖励。在2007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上隆重表彰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其中82名立足西部、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被直接增选为校级优秀毕业生,128名被评选为“立足西部、面向基层优秀青年志愿者”,还有11名表现优异的同学,学校在毕业之际推荐其加入中国共产党。开辟专门的宣传栏,培养学生“到艰苦地区和基层就业光荣”的荣誉理念。在政策的引导下,学校2007年有14名毕业生到西藏、新疆工作,有210名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并首次有较多毕业生到宁夏、甘肃等省份就业。2008届增选出校级优秀毕业生91名,优秀志愿者180名。2008届增选出校级优秀毕业生91名,优秀志愿者180名。发放专项奖励金共354000元,对参加“重庆市乡镇人才建设计划”的82名同学每人奖励3000元,对到村任职、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每人奖励3000元,对到西藏、新疆等艰苦地区的同学奖励为6000元。
  
  三、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以人为本”树立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的观念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课程的优化设置并结合现行的学分制度,把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纳入全校的课程体系,使大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的就业指导教育,适时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认知社会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在原有讲座式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改革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在全校的就业指导课中把面向西部、基层就业设置为专门章节,并作为专题授课,积极以国家发展基层、西部的政策为导向,并组织经验丰富的就业指导专职教师认真调研、摸索,逐渐将面向西部、基层就业指导独立出来,通过整合组织部选调、“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等国家及地方专项扶持的大型计划,辅以乡镇企业就业、基层自主创业两个大块,进而形成就业指导教材中面向西部基层就业的专题,同时配以大量西部基层的农业、交通、资源、群众生活等各方面的图片、视频、实物等资料。在教学中,就业指导教师以图文并貌的专题形式进行授课,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激发和培养他们对基层的兴趣和报效国家的志向。通过全校性的面向基层、西部就业专题课程的开设,让大多数学生了解基层,使学生自我规划职业生涯,自发树立到西部、基层就业的理想,体现了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人文关怀。
  
  四、树立典型,利用校友,“现身说法”,营造基层就业氛围
  
  高校应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当作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定期组织在西藏、新疆长期工作及在基层、西部工作的优秀典型和在一线默默奉献的先进代表回母校,通过举办讲座、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现身说法”,将他们在基层不畏艰苦、勇于拼搏的感人事迹展现给广大在校学生。他们那种在基层干到底的义无返顾、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信念会深深感染与他们面对面交流的大学生们。同时,校内各学院、各年级的报刊注重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将优秀典型的事迹编成报道,并邀请评论员发表评论文章,掀起校内的大讨论,让更多的同学关心、关注面向基层、西部就业的大方向,并切实的参与进来。学校出版专刊介绍组织部选调、“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知识,在就业网站及《就业指导报》以专栏形式报道、各学院在年级大会学习本校西部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典型事迹,教育感染在校学生,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树立“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理想与信念。
  
  五、依托社团,以人为本开展自我指导服务
  
  充分调动学生社团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引导和鼓励毕业生立足西部面向基层就业的工作中来,引导和带动在校学生适应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及促进就业,一方面使他们成为学校鼓励到西部基层就业就业工作的宣传者和促进者,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成为实际的受益者。目前,西南政法大学已建立了校友事迹传播中心及学生自发成立了“《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西南政法大学启航俱乐部”,通过学生自编报纸《西政人》报,自己充当志愿者,利用校友基层成长的事迹教育感染在校大学生,及时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该中心开展的“选调生论坛”和“西部基层知识讲解”活动,使在校大学生深入了解选调、了解国家关于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的计划项目及相关鼓励措施等基本知识,了解选调生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奋进的朴实奋斗历程,促使更多的学生转变择业观念,积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艰苦地区、落后地区等最基层的工作;自主探讨、研究毕业生成功择业就业的经验及基层就业的感悟,并力求开展大学生基层自主创业论坛及创业大赛,以创业带到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
  
  六、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掀起西部基层热
  
  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了认识社会,认识国情、锻炼毅力和品格,了解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切实关心的问题,及时掌握他们整体宏观的思想动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居委会、村委会的支持下,与当地群众融为一体,挨家挨户地了解他们的收入结构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相关知识,广泛论证,多方查找一些群众为何难以走出贫困和当地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选派优秀学生代表随团赴基层、社区考察研究,重点观测农村及西部落后地区的交通、卫生、医疗、教育等多个典型指标,同时广泛深入实践“第一线”,在送知识下乡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深入调研和观察,撰写调查报告,并就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自己的治理措施。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加深同学对基层的认识,促使他们转变就业观念。该项活动的深入开展,旨在让大学生亲身接触广大农村和社区,让他们自己主动思考基层、西部的现实问题,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择业观念,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那些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基层、西部的学生代表本身就是播种机、宣传队,可以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学积极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观念。
  
  七、建立基层就业跟踪反馈长效机制,高度关注毕业生后续发展情况
  
  毕业生离校后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的系列情况是检验和反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社会声誉,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反映学校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指标,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更是近年来探索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措施合理有效的重要途径。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服务不仅限于在未离校时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认真宣传并落实好基层就业学生档案转递、户口迁移、组织转接及人事代理工作,解除他们面向基层、艰苦地区就业的后顾之忧,关键在于要建立起基层就业跟踪反馈长效机制,建立基层就业工作情况反馈调查制度,了解用人单位意见,帮助下基层毕业生解决工作、科研中的问题,沟通当地有关部门,解决实际困难,按照基层对人才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课程设置,并特别关注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再就业服务和后续发展,以保证后续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的热情与动力。目前,西南政法大学已通过建立就业信息短信通知平台向到参加国家基层项目的西部志愿者及时通知就业信息,并建立了基层就业毕业生情况档案及工作情况定期追踪调查制度及不定期慰问的联系机制。学校党委和行政也高度关注毕业生在西部基层工作的后续发展情况,由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牵头,学校出面邀请西部基层用人大户的代表来校就如何给服务西部基层的大学生提供发展平台举办大型研讨会,以此引起广大西部基层用人单位对优秀毕业生长远发展的重视,号召他们积极制定逐步培养优秀毕业生成长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进一步体现对在西部基层服务的毕业生的关怀,学校就业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再回炉”培训计划,即凡是我校志愿在西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工作满五年的,由毕业生本人申请,单位同意,达到一定人数的,学校将开设免费脱产提高培训班,为广大在西部基层服务的毕业生再充电。
  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虽然已经离开母校,但学校仍然从思想上、工作上与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关注他们服务西部、服务基层之后的再就业情况,及时跟踪了解并协助他们解决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采取各种方式继续营造到基层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和谐氛围,激励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争取干出一番事业来。近几年来学校就业工作始终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服务和保障国家发展大局,把毕业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作为中心工作来抓,进一步深化人文关怀,找准着力点和关键点,以过去的成功经验为契机,自我创新,谱写了毕业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工作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曾泽鑫.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长效机制建设的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1).
  [2]胡永青、徐颖云.高校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途径选择[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
  
  作者简介:吕亮(1980—),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研究生毕业,现供职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突出,给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本文从分析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入手,借鉴国外相关指导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以建立“生涯辅导”理念为前提,由安置型就业向可持续型就业转变,建构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模式,实现由过去的问题式指导向发展性指导的转变。  【关键词】教育改革;就业指导教育;观念转变;模式创新    在“
期刊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09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问题更加突显,国家推出了系列缓解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开辟基层就业空间。本文分析了当今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并对如何进一步有效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基层    大学生就业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牵动着学生、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神经。尤其是2008年9月出现金融
期刊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铁道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校。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
期刊
从天津市教委获悉,2010年天津市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近12万人,其中研究生1.2万人,本科生5.7万人,专科(高职)生5万余人。2010年高校毕业生总数高于2009年,就业形势依然趋紧,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市教委发出通知,并制定八项措施,全力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广大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推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二是加大工作力度,引导高
期刊
教育部11月20日召开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在会上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不松懈、不动摇,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的重要决策,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袁贵仁指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
期刊
近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的《山东省就业促进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中,对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等问题又进行了新的规定。  修改稿规定,明确要求用人单位使用实习生要签实习协议,学生实习时间不得超过在校学习时间的30%。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实习协议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实习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用人单位使用实习生的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30%。实习期
期刊
【摘要】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与时俱进、具有创新品质的学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此类课程中的ACCESS课程为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ACCESS;数据库应用与开发;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
期刊
2009年秋季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16日正式启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根据网络招聘会人才需求信息的汇总分析,发布了高校毕业生招聘职位需求十大专业。  这十大专业是:工商管理类、电子信息类、土建类、经济学类、机械类、交通运输类、医学类、教育学类、化工制药类和管理工程类。  据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任司益磊介绍,参加本次服务周活动的人力资源社会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和公共就业服
期刊
【摘要】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已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但基本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外交学院针对在校本科学生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需求状况做了全面详细的调查,本文就学生对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需要、对课程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汇总,供即将开设或正在完善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同仁参考。    【关键词】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和管理
期刊
调查:2010年企业薪酬及大学毕业生薪酬有所回升     智联招聘薪酬数据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  全球金融风暴后的2009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人才市场也渐渐抹上暖色。日前,智联招聘薪酬数据研究中心就全国5428家企业(样本企业构成为外资:民营:国有=4:4:2)进行调研统计,全面盘点2009年不同行业、城市间职场人薪酬总体状况和毕业生起薪点,并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者们最新的分析预测,为2009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