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科学时报报道:当前,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药物研发方向主要是以淀粉样-β(Aβ)脑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典型特征——为靶点。然而,以Aβ为目标受体的临床试验近来却遭受了一连串打击。如今,美国科学家1项新的研究结果强调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不同阿尔茨海默氏症模型中对神经的保护效应,这看起来是受到一种独立于淀粉样蛋白的机制的控制。这项研究表明,BDNF能对参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关键神经元起到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时报报道:当前,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药物研发方向主要是以淀粉样-β(Aβ)脑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典型特征——为靶点。然而,以Aβ为目标受体的临床试验近来却遭受了一连串打击。如今,美国科学家1项新的研究结果强调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不同阿尔茨海默氏症模型中对神经的保护效应,这看起来是受到一种独立于淀粉样蛋白的机制的控制。这项研究表明,BDNF能对参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关键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又有了新进展:延长长效抗干扰素的治疗疗程,可以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传统意义上,基因型D感染的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认为是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群体,采用长效抗干扰素治疗的标准疗程是一年。而在临床实践中专家们发现,对于这些难治性患者,如果延长疗程,可使病毒学应答率获得提高。
目的 研究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的临床结局,探讨超声测量NT厚度在评估胎儿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13+6周,头臀径为45~84mm的4081例胎儿常规进行NT的测量,NT≥2.5mm视为增厚,随访观察NT增厚胎儿的临床结局。将NT厚度分为4组(A组:2.5~3.4mm,B组:3.5—4.4mm,C组:4.5~5.4mm及D组:5.5~6.4mm),不同NT厚度胎儿的临床结局的比较采用R
目的 探讨青春前期骨性Ⅲ类开[牙合]畸形患者的正畸治疗的机械性原理。方法8例替牙期骨性Ⅲ类开[牙合]畸形患者,年龄7-9岁,平均(7.9±0.8)岁。患者均为手术适应证但拒绝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接受面罩前牵引、磨牙[牙合]垫、快速扩弓和固定矫治,结束后随访2年。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患者获得咬合、功能和面容的全面改善,结果稳定。与矫治前相比,上颌骨逆时针旋转(5.3±1.7)°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科学家首次用木头制造了假肢材料。科学家称,该材料最适合填补骨肿瘤移植或严重的骨折等医疗领域留下的空白,同时也可在工程和太空领域大展拳脚。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出版的《材料化学》杂志上。
新华社洛杉矶电,美国研究人员日前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通过抑制53BP1基因,可降低BRCA1基因变异引发的患乳腺癌风险。此前研究显示,BRCA1基因在修复乳腺细胞DNA所受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旦这一基因发生变异,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提高85%。此次研究人员把BRCA1基因变异的实验鼠作为研究对象,对实验鼠体内名为53BP1的基因进行抑制。结果发现,这些实验鼠患癌风险大大降低。这一成果对研究通过基
目的 探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肌力训练对大腿肌群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共选取35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n=19)和对照组(n=16),治疗组给予6周的肌力训练,并在治疗前后在患侧膝关节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记录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的sEMG信号,计算膝关节屈伸力矩值、均方根值(RMs)及其相应协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中诱导期对脑电双频指数(BIS)与异丙酚效应室浓度曲线的影响.方法 本院2009年2月至5月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乳腺手术患者11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或Ⅱ级,完全随机分4组:对照组(C组)、芬太尼组(F组)、布托啡诺组(B组)和布托啡诺芬太尼组(BF组),每组28例.各组均靶控输注异丙酚进行诱导.C组意识消失后,静脉推注芬太尼4 μg/k
由中华医学会和广州医学院主办,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辑部承办的"<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第一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医学发展论坛"于2009年2月7日在广州市召开.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担任主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与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陈敏生教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陈荣昌教授担任执行主席,与会嘉宾共118人,主要是来自中华医
新华社7月13日报道,日本专家发现,用蓝光照射大白鼠受损的脊髓神经细胞,可令促进细胞成长的蛋白质增加,进而加速受损部分恢复。名古屋市立大学教授冈嶋研二和副教授原田直明把10只脊髓受伤的大白鼠分成2组,其中1组每天接受波长470nm的蓝光照射20min,坚持3周,另1组不接受任何治疗。
目的 研究Notchl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早中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12月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40例早中期ESCC和8例正常食管组织病理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otch1和VEGF-C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Notchl和VEGF-C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食管组织比较,早中期ESCC组织N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