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深厚的真情

来源 :课堂内外(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题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十七岁时寓居长安之作。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也称重九。古代有重阳佩带茱萸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诗人的家乡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首句用一个“独”字,两个“异”字,表现了“在异乡”、“为异客”、“孤身独处”三层含义,既是对客居外地的自己说,也是对远在故乡的兄弟们而言的。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感受,全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再加上两个“异”字,就把他那种摆脱不掉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四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更加深沉。诗人以“遥知”领句,续写他在重阳节思念亲人之情。重阳节时佩插茱萸,据说可以避邪、御寒,因而诗人想到故乡的兄弟们在重阳登高,身佩茱萸的时候,会发现少了一位兄弟,那便是诗人自己,这实在是太遗憾了。
  这首小诗尽管写得质朴自然,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在做客他乡的时候读这首诗,仍然会感受到它强烈的艺术魅力。尤其“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句就像家常话一样脱口而出,看不出任何雕琢的痕迹,却凝炼地概括了人们“独在异乡”时的普遍感受。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