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料·手把肉传统变前卫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1978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蒙料·手把肉把地道的蒙古族美食,原汁原味地带到北京。物以稀为贵,很多菜品,如铁板奶酪、烤奶豆腐等因为北京罕见所以让人向往。
  蒙料,草原上的“树”
  蒙料与众不同之处,是用一棵“树”来表达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包房墙面与顶面用牛皮铺筑,整体使用纹理清晰的木制,与造型独特的钢体融合,贯穿餐厅是一棵茂盛的大树。树下最大的两个厅苍狼和白鹿厅可贯通使用,同时容纳30多人用餐。为什么餐厅里会用一棵树?草原风急、土壤浅薄,却扎扎实实长出一棵浓荫大树。它是蒙料的精神,不惧疾风,不畏土薄,不负光华,不负雨露,点滴灌溉都可坚韧挺立。
  冷水起锅的蒙料一八手把肉和用羊骨头为容器的“爆炒羊头肉”
  “蒙料一八手把肉”虽然作法简单,却考验食材的精良度。蒙料精选肥瘦相间的八月羊八段排,一把盐,一根葱,冷水起锅。地道的内蒙红食,上桌时小锅下面还放着加热包,以便吃饭全程肉肉都是热乎乎的。蒙料的羊肉选自锡林郭勒盟草场的苏尼特羔羊,不仅吃着没有那种恼人的膻味,吃进肚里也不会觉得浑身燥热上火。用一整个羊头骨盛着上桌的“爆炒羊头肉”,会让人瞬间感受到来自草原部落的豪放与热情。
  石头烤肉,追溯到成吉思汗时代的美味
  “石头烤肉”在成吉思汗时代就是一道美味了。相传,成吉思汗在一次围猎宿营时,看到士兵们架在篝火上的肉被熏得焦黑,他忽然灵机一动,取一个士兵的铁盔放到篝火上,拔出腰刀,把黄羊肉片切成薄片,贴在“锅”上烤成外焦里嫩的肉片,然后食用。士兵们如法炮制,果然醇香味美。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据说征战结束后,人们沿用和改进这一烤肉的做法,将其演化成了蒙古人招待贵宾和自家享用的“石头烤肉”。
  做“石头烤肉”首先要准备直径约8到10厘米的圆形鹅卵石。在做“石头烤肉”之前把石头洗净,扔进炉子里烤上半个小时,等石头被烤得通红之后取出。石头烤肉是在最下面放蔬菜,然后一层肉、一层石头……鲜嫩的羊肉碰到滚烫的石头时会发出“咝咝”的声音,烤肉的香味立即飘向四周。在特制的密闭闷罐里,让肉自身的水分和油把自己焖熟。蒙料的系列有石头烤带皮羊肉、石头烤羊尾尖、烤牛窝骨、烤牛舌、部落石头烤肉等。其中部落石头烤肉颇有仪式感,用羊肚做盛石头和肉的容器进行烹制。上桌后,店员会帮忙划开羊肚,取出石头和肉。大块的羊肉铺满一盘,外焦里嫩。作为“容器”的羊肚拿去后厨切成条,又是一道美味的下酒菜。内蒙人最爱的是石頭烤羊尾尖,这在北京是很为少见的。这种石头烧烤的做法,相当于让蒸、压、煮、烤几乎同时进行。这样做出来的羊尾尖,用筷子一托(den)就脱骨,不干不柴也不油腻,汁水均匀分布在肉肉的各个部位。配了料汁,可以蘸着吃。羊肉用的是苏尼特羊肉,苏尼特羊肉肉质紧实,且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
  花样百出的奶制品
  蒙古族讲究红白食。由于蔬菜少,除了吃肉(红食),必备的维生素都是从白食(奶制品)中摄取。蒙古族一日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种,可以在正餐上食用,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奶制品一向被视为上乘珍品,如有来客,首先要献上,若是小孩来,还要将奶皮子或奶油涂抹其脑门,以示美好的祝福。
  铁板奶酪看起来像金灿灿的豆腐块,咬开的一刹间奶香漫溢口中;蒙古奶皮芝麻菜的吃法讲究,得把橙子、奶皮连同芝麻菜一起放入口中咀嚼。奶皮被酸甜清爽的橙子肉浸润,搭配芝麻菜的清苦,香气萦绕,毫无违和感;香稠的鲜奶羹里面加了酥脆的手工小块馒头和特色炒米,醇厚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另外,爵克拌炒米、蒙古奶茶、蒙古熟酸奶都可圈可点。
  让人爱不释口的烤物
  蒙料有很多内蒙风味的烤串和各种酒,烤串放在小炉子上,全程保持温热。“烤杏干”和“烤奶豆腐”在北京其它店很少见。奶豆腐里放了蜂蜜,奶香在口中伴随着甜蜜慢慢融化开来,给人带来微妙的幸福感。“只撒盐的羊肉串”是按照蒙古当地的穿串法,必须是4块瘦,配搭3块肥。调料就只有盐,好羊肉不怕盐的检验,这样才能吃出羊肉最原始的鲜味。
其他文献
编者按:8月1 6日晚,耶鲁历史学教授Paul Freedman受耶鲁北京中心的邀请,分享了东西方文化各自对食物的理解,以及美食在历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展开一场别具一格的美味之旅。Paul Freedman是耶鲁大学Chester D.Tripp历史学终身教授,2007年主编的《食物:味道的历史》-书,目前已被翻译为十种语言出版(中文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 8年出版发行),并荣获了国际烹饪专业
期刊
艾窝窝营养丰富,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适宜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血虚、头晕眼花、脾虚腹泻之人食用。但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发热、咳嗽疾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糖尿病患者不食或少食;另外由于糯米极柔黏,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老人、小孩或病人更要慎用。  基本材料:  主料:糯米500克;  辅料:青梅50克、芝麻25克、山楂糕200克、清水适量;  调料:白糖5
期刊
莎士比亚说:“一颗好心抵得过黄金。”善良好似我们的影子,时刻陪伴着我们,谁会讨厌自己的影子呢?  前两天,本刊編辑在白家大院采访的时候,恰逢雨天,道路有些湿滑。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位引导客人前行的服务生不小心摔倒了,客人急忙俯身把她扶起来,说:“都是我不好,走得太快,没有考虑到你。”发自内心的惭愧,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一位作家说:“善良与感冒一样,是一种传染病,一接触就会传播开来。”善良
期刊
法国中餐业现状一瞥  根据法国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的数据以及各方面的大体估算,大巴黎区的中餐馆、中餐外卖店等加起来达到三四千家,而全法国各类餐馆的数量为17.5万家,其中,中餐馆的数量大约在6000家左右,占比远高于其他欧洲国家。  法国中餐馆为何数量这么多?  法国亚洲餐饮联合总会会长、巴黎新安江餐厅女东主黄美娜介绍说,首先,老一辈在法华人将开中餐馆作为最方便、简单的谋生手段;新一代来到法国的中国年
期刊
近年来,随着川渝文化逐渐走向大江南北,火锅和串串也逐渐被全国各地的食客们所推崇、所接受。做串串的店很多,真正把串串做出品牌来的却不多,把串串做出品牌文化的更是凤毛麟角。“签王之王”的创始人王超兵先生,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打造了火爆全城的明星打卡地标,成都潮流串串店,时至今日“签王之王”在全国已经有300多家分店。“签王之王”串串香为什么如此快速地占领市场?王超兵自有一番心得。  Q:《餐饮世界》A
期刊
火锅的世界,世界的火锅。  火锅全国各地都有,但论及以火锅知名的城市,成都必然排名前茅。无论从知名品牌数量,还是产业总体规模看,成都的火锅业在全国城市中都举足轻重。正是在这座以典型川味火锅为标签的城市,它的市民长期衷爱着一个典型的火锅品牌,这就是本文的主角“三只耳火锅”,以及它的创始人聂志伟。  成都人的宝藏火锅店  “三只耳”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个世纪末的1998年,在成华区天祥街,学医的聂志伟首次
期刊
大暑节令,有几个“最”:天气最热,庄稼生长最快,旱涝风灾害最多。有位作家说:“时光运行到此,露出了它犀利的锋芒。尖锐、暴躁、强劲、奔放……热辣的激情,倏忽的变脸,挑破禁忌揭露一切,所向披靡席卷一切。在我看来,大暑的极端个性,是革命性的;狂飙一般的节奏,让节令进行曲一下子抵达了高音部的上限。”大暑,暴烈尖锐是表,五彩锦绣是里,大暑的“大”,还真的不是一般的繁复茂盛。  如何过大暑最见国人的气度。闻一
期刊
近年来,中国美食在海外发展得越来越丰富,中餐随着华人的迁徙脚步而走向世界,对于每一个离开故土的华侨华人来说,这些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他们记忆里的“家乡味觉纪念馆”。伴随着改革开放崛起成为“国民小吃”的沙县小吃,更是在中餐海外发展浪潮中,一跃成为全球连锁化快餐。中国小吃走出去,有利于在更加广阔的市场中创造价值,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家影响力。小吃品牌承载的不仅是商业价值,更以其地域厚重的历史文
期刊
一提到艾窝窝、豌豆黄、豆汁、焦圈等京味清真小吃,老饕们一准儿会脱口而出“护国寺”!没错,护国寺小吃就是这么深入人心。护国寺小吃总店经理王新梅为《餐饮世界》记者讲述了护国寺小吃的传承与创新。今昔变迁  护国寺小吃成立于1956年,当时政府部门将庙会上颇具名气的茶汤英、扒糕年、白薯王、经营羊霜肠的张大户等十多个摊商组织起来,在紧邻护国寺的93号(现人民剧场对面)开办了集京城小吃之精华的护国寺小吃店。 
期刊
汤城小厨这个经营了1 2年的粤菜品牌,不断在完成着自我更新,201 9年下半年开始,品牌升级为“慢功夫-真粤菜”。在今天厨师人才流失、房租高涨、大家越来越追求效率、菜品都尽量成品的情况下,它却能够静下心来花功夫追求粤菜的好工艺和好食材。在追求慢的同时,也在色彩、创意上进行了改变,主打菜品成为“吸粉利器”。  隔水“慢”炖,汤色“变”清亮  汤城小厨一直以煲汤主打,劳累了、天寒了喝一煲暖暖的住家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