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痒英菲尼迪难掩颓势

来源 :家用汽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p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向前追溯到2013年底, 档大型亲子互动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为大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随之声名鹊起的,就是节目全程相伴的唯 官方座驾——英菲尼迪。伴随着这次成功营销,英菲尼迪可谓 炮走红,2014年乃至2015年度销量持续走高,然而好景不长,时间来到了2016年,这匹黑马并没有走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怪圈,逆势上扬的销量最终止于2016年。
  2016年是英菲尼迪艰难生存的 年,这个直以“无限(Inflnite)”命名的豪车品牌并没有像它的名字样延续快速的增长势头,2016全年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销量仅4.15万辆,相较2015年,仅同比微增3.4%。而纵观同级别车企,捷豹路虎、凯迪拉克、雷克萨斯在2016年均突破10万辆大关,沃尔沃、保时捷也分别达到了9万辆和6万辆英菲尼迪的4.15万辆与之相比简直不忍直视,而旗下车型QX60更在几年之内连续被两次召回,消费者信任度的再降低,令这个豪车品牌逐渐走到了市场边缘化的末路。
  尽管及时召回勉强挽回了消费者对于英菲尼迪的信心,然而品牌营销的僵化还是令英菲尼迪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大量资金被投放到机场、户外,受众缺失令英菲尼迪销量落千丈,这个曾经红极时的豪车品牌仿佛江郎才尽,最终在激烈的战场厮杀中泯然众人矣。
  不管是豪车品牌第阵营的奔驰、宝马、奥迪,还是第二阵营的凯迪拉克、雷克萨斯,英菲尼迪都以种相去甚远的姿态路狂奔。仅拥有两款国产车型的英菲尼迪相较于其他专耕细分市场的车企来说过于单,而雷克萨斯突破十万年销量的事实却又告诉大家,坚持进口也不定不会成功。那么英菲尼迪到底输在何处?
  产品线单、经销商渠道混乱、总经理及各部门总监竞相离职,英菲尼迪几乎上演了一出令人眼花缭乱的高层动荡。新车上市动力平平,产品质量问题频出,在这个消费者决定市场价值的汽车市场中,英菲尼迪陷入了步错、步步错的窘境。产品定位模糊、质量问题困扰,经不起时间打磨的品牌当然不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焦急自救的英菲尼迪先后重金赞助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极速前进》等时下火热的综艺節目,企图再现当年的辉煌战绩,然而豪掷千金的结果依然是销量惨淡收场,消费者不愿再为市场价值落千丈的英菲尼迪买单,居于第二阵营的尴尬局面下,英菲尼迪面临着销量垫底的惨状,相较第阵营年销量均超过20万辆的成绩,更是遥不可及,品牌竞争力和消费者认可度都大不如前。
  屋漏偏逢连夜雨,日产集团在2016年10月突然对外宣布,其豪华车品牌英菲尼迪未来将不再使用与戴姆勒合作打造的MFA2平台,而两家车企的合作终结,将对其在墨西哥耗费十亿美元打造的共享工厂造成影响。英菲尼迪指出,自身共用平台无法有效吸收奔驰的生产技术,是合作终结的原因之。
  2010年,雷诺日产联盟与戴姆勒达成技术合作,七年之后,日产集团宣布提前终止与奔驰公司的全新豪车研发合作。据外媒报道,日产豪华品牌英菲尼迪由于销量表现不佳,再难承受奔驰技术上的巨额花费,这两家车企巨头也无法逃过七年之痒的魔咒。
  回顾刚刚过去的2月,奔驰延续了2016年的大涨之势,2月在华销量同比大涨42%,可谓风光时无两,反观英菲尼迪,即使是全球销量,也不足奔驰十中之。实力差距过大的两家车企联姻本就不被看好,此次散伙也在意料之中,失去奔驰的资源支持,英菲尼迪的处境更加尴尬与绝望,困境中的英菲尼迪很难再展现往昔辉煌。
其他文献
2017年,由于新能源汽车地区补贴政策以及车型目录的影响,其市场销量逐渐呈现收缩态势,微型电动汽车逐渐成为市场新宠,以占据新能源汽车销量半壁江山的姿态杀出重围。  国民用车  微型电动汽车作为新型短途交通工具,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经济实惠、便捷安全”的购买和乘用体验,深受市场青睐。这类车通常乘员4人以内,用12千瓦时左右的铅蓄电池,一次充电可行驶约100公里,百公里耗电10-15度(约每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