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教学模式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ps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主体”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和客体互为依托,能够在动态转换中提增教学成效.高校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为了优化“双主体”教学模式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遵循教师主导性原则、教学有效性原则以及教育实践性原则.基于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从以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素养要求为基点,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内容投入和教学成效为核心,用卓越的课堂管控能力达成思政课教学预设目标;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多维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将党史学习融入高校思政课,深挖百年党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党史学习高标准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是开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迫切需求,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战略需要,是讲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根本要求,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新时代高校教书育人有其自身的科学内涵,即以育才育德为目标导向,以学科渗透、师生互动、人格感染为实现形式,以高尚师德为精神内核.大力推动高校教书育人,有利于发挥教师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质量,有利于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新的时代条件下,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教书育人制度机制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校教书育人先进典范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营造高校教书育人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国内学界关于教育主体问题的各种观点,具有共同的抽象的理论思维方式基础,这种思维方式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抽象的人,按这种思维方式思考教育主体问题虽然能得出许多理论观点,却不能澄清问题.推进教育主体问题的研究不在于引入“主体间性”等新理论,而应当坚持运用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以“现实的人”为核心的思维方式,依据这种思维方式思考教育主体问题,就要从具体的教育关系中分析作为现实的人的教师与学生.
新时代开展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把品学兼优、符合党员发展条件的大学生源源不断地吸收到党内来,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内在要求.全方位推动大学生党员质量与数量“双提升”,须在源头上增强大学生对党的认知,在衔接处做好各阶段接续培养,在标准体系上进行多维度分析.文章从建立大学生党员综合评价体系、改进大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健全大学生党员分级培训体系、配齐建强党务工作队伍等方面,提出全过程加强大学生党员考察及培养教育的优化路径.
传统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传统家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有意识形态的政治传输功能、崇高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功能、和谐社会的构建功能.为此,要从凝练家训思政教育精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性;扩充家训传播途径,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整合家训教育力量,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性等方面积极探寻传统家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辉煌党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是史诗般的“思政大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光荣传统和精神谱系,承载着巨大思想道德伟力,对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有巨大教益.讲好百年党史“思政大课”,要充分发挥百年党史资政育人功能,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讲好百年党史的理想信念教育课、爱国主义教育课和道德教育课,引导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人格特征和德性修养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这些人格特征和德性修养对增强当代大学生修身的获得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其中,“仁”“智”“勇”的君子之道有助于塑造大学生修身之目标,“信”“义”“和”的君子品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修身之境界,“真”“善”“美”的君子德性有助于培育大学生修身之情怀,“学”“思”“行”的修德方式有助于导引大学生修身之进路.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是检验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依据.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具体可从四个方面着手.在更新教学理念层面,思政课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需求导向、“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为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深拓教学内容层面,思政课教师要强调教学内容的理论底色、突出教学内容的问题意识、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在改进教学方法层面,思政课教师应通过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多渠道加强课堂互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优化教师队伍层面,应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
党史教育融入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思政课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助于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与深刻性的糅合、实现个体价值目标与公共价值目标的统一、促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与碎片化的融合.党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应遵循起承转合的内在逻辑,在小学阶段注重使学生知史悟情,通过“真、美、情、思”的党史故事情境,推动产生社会主义情感启蒙;在中学阶段引导学生明史通义,通过党史与地方史相联系的体验式学习,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在大学阶段强调信史笃行,构建党史、行业史、人物志史相统一的党史话语体系,使
“信息茧房”肇始于个人偏好,壮大于算法推送,叠加于群体分化.在大数据时代,“信息茧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直接作用于青年爱国主义的信息传递、理性意识和崇高意义,而且对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效力、内容供给、实施效果、理性实践提出了严峻挑战.鉴于此,需要多元主体联动以实现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协同发力,优化内容供给以丰富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饱满内核,规范法制保障以健全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