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话语的身份建构

来源 :学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wug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泳超撰文《作为地方话语的民间传说》指出,传说与故事最大的不同是它并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所以它虽然也可以很精彩复杂,但在田野中听到的演述,很多时候都非常简短,有时候一两句话就完成了,甚至可以没有任何情节,只是静态的陈述。
其他文献
严正撰文《论经学史与儒学史的统一》指出,自20世纪初经学的神圣地位被取代,经学研究被西方所创立的学科系统所分割,传统儒学研究成为哲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导致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传统的儒学史呈现出支离破碎的景象。其实不论先秦子学形态的儒学,还是宋明理学,都可以解释为经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和存在形态。
张良撰文《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与乡村社会重建》指出,中国乡村社会的重建可以有这样几条道路:乡村共同体重建是一条值得考虑的道路。乡村共同体的重建有三个着力点:一是以公共服务重建农民的归属感与安全感。通过加强农村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任平撰文《资本创新逻辑的当代阐释》指出,资本的幽灵始终是具有双重历史作用的存在物。它在推动生产发展、经济繁荣、财富增长、城市扩张、社会文明的过程中,始终仅仅追求自己的目的。当资本的逐利本性暂时与致富人民的目标一致时,它成为繁荣经济、
潘伟杰撰文《嬗变诉求与锐变依据:论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立法制度的意义》指出,当代中国立法制度的发展已经或正在受到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多方面挑战,总体而言,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代中国立法制度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开放性,这表现在制度架构的包容性、
马汉广撰文《“世界文学”观念的重构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价值》指出,今天重新提起世界文学的概念,我们面临的基本语境是全球化,这和当年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概念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这种理想已完全不同,第一,它既寄寓着人们对世界主义的乌托邦式理想,又是对一种现实过程的概括;第二,它既寄寓着人们对某种普世性价值体系的呼唤,又是对某种求同存异、多元并存价值的吁求,
张立文撰文《熊十力的新心体学》指出,熊十力“体用不二”的思想是贯穿其整个哲学理论思维体系的一条主线和立宗所在。他先是对“体用不二”的体的特征、性状进行描述,并通过对本心义相的界定,揭示了其所讲实体的性质。本心是其哲学理论思维形而上本体的本质,是其本体特征、性状描述的根据和所起。他进而分析“体用不二”的“用”,
敦煌写本R2492+Дx.3865《唐诗文丛钞》是中唐民间诗歌抄本。通过对此抄本的外部形制、内容和特点,结集意图与抄录底本和蓝武关的关系,以及传播方式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此抄本之底本大致是元和十三年左右,流传在蓝武关商山驿道的题壁上,以元白往还诗的意图结集抄录,由路过此处的商旅、迁客抄录后,在吐蕃占领时期传入敦煌。此写本中具体而微地体现了中唐时期,民间在政治、文化、审美以及现实生活上的种种诉求,是敦煌诗文写本中非常宝贵的善本。
姚尚建撰文《利益清除中的政府回归》指出,当政府的公共性逐渐丧失的时候,就是政府必须彻底清除利益完成公共性重建的时刻。政府应从三个方面完成利益清除工作:一是让经济利益进入市场而不是进入政府。在中国的政府发展过程中,既要彻底清除那些显在的、政企不分的利益关系,也要清除那些潜在的利益捆绑,斩断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和权力双向输送管道,即让政府的权力单向导入公共领域,而利益集团的利益单向导入市场,向市场而不是向政府寻求经济利益;要简化政府的审批权限,让市场而不是政府来评价企业的绩效;同时,要改善政府的绩效评价机
杨泽波撰文《康德意义的智的直觉与牟宗三理解的智的直觉》指出,康德智的直觉这一概念的含义较为复杂,学界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但坚持智的直觉的“本源性”,认为这种直觉是一种“本源的直觉”,则是一致的,没有原则性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