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世界史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理论分析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jiei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从提高学科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而言,中国高校的世界史学科都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就其可行性而言,中国高校的世界史学科具备了开展双语教学的师资、学生素质、教材和教学模式等基本条件。
  关键词:世界史;双语教学;必要性;可行性
  步入新世纪以来,双语教学在中国高校全面开花。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实施双语教学的科目主要集中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理工科领域,历史学等人文科领域相对较少。其实,作为一门涵盖内容最为广泛的学科,无论是从必要性还是可行性而言,历史学均应开展双语教学。作为历史学学科的二级学科,世界史尤其如此。
  一、世界史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响应政府号召
  2001年到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连续发文,积极倡导在中国高校的本科教育中推行双语教学。如教高[2001]4号、教高[2004]21号、教高[2005]1号、教高[2007]1号、教高[2007]2号。在此期间,教育部为有效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曾在2004年12月发布题为“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提出了八点具体措施。2007年初,教育部又多次发文鼓励和推动双语教学工作。2007年8月为落实文件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启动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提出从2007年至2010年,共支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作为对政府政策的积极响应,世界史学科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
  (二)提高世界史课程教学水平的迫切需要
  1.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国各高校的世界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授课模式依旧在课堂上占主角,学生普遍对历史课程不感兴趣,尤其是距离国人较远的世界史。所以,尝试在世界史课堂上推行双语教学,可以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提高世界史教学质量的效果。其二,为了更好地在世界史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查阅大量的外文资料,能够及时了解国外前沿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外语水平以及专业素养,为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提高教学科学性的需要。在世界史学科中推行双语教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科的严谨和科学。和其他学科不同,世界史的内容涉外性强。它包含国外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其国外元素的成分和国外影响的程度都比其他课程要高得多。这种学科特性决定了世界史课程最适合双语教学。唯有通过双语教学,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准确地理解国外知识,也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洞悉到同时代国外学者的研究旨趣和研究水平。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良好的国际沟通能力成为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学生除了能够进行基本的语言沟通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全球视野,能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观点出发考虑问题,理解、关心并且宽容不同的文化,能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传统习俗、价值观、世界观等,藉此减少文化冲突,增进国际合作。
  目前的世界史课程主要是讲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历史,涉及地球上众多民族的衣食住行、宗教、艺术、文学、社会变革等内容。通过用双语讲授这些国家、地区的历史,受教育者可最大程度上学习到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化,准确地了解和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了解和理解世界上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具备不同的文化,这些不同文化之间理应相互宽容理解,理应和平共处,惟其如此,世界才能和谐。由此使得受教育者具备开放的胸襟,逐渐形成全球意识。简言之,一个没有世界史知识的国民不会具有完善而敏锐的世界意识,在人格上也必然存在缺陷。选择世界史的内容进行双语学习,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二、世界史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尽管中国政府明确支持开展双语教学,尽管世界史学科本身具有开展双语教学的内在特质,也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以中国著名英语专家包天仁教授为代表的许多专家学者并不看好中国的双语教学活动,他们除了对有关双语教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心存疑虑外,更认为中国并不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那么,中国高校的世界史学科是否具备了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
  (一)宏观上
  从宏观上看,21世纪的中国开展双语教学,已经具备了两方面的优势:一是有大量国内外科研成果的理论支持;二是有众多国内外双语教学的具体实践经验可供借鉴。
  1.国内外科研成果的理论支持。在双语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很多学者对双语教学的一些理论问题产生了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双语教学是否损伤汉语教学和学科教学。对此,国内外的理论研究表明,只要方法得当,双语教学不会损伤汉语教学和学科教学。
  以克拉申的“监控模式”、斯温的“第二语言假说”、罗德·埃利斯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奥德林的“语言迁移理论”等为代表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双语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地习得双语知识与双语能力,由此阐明了双语教育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思想库模式的研究表明,尽管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保持着各自的特征,但是两种语言的表现取决于大脑中共同的语言能力,它们的运作方式源自同一个“思想库”。两种语言共同刺激了思想库的成长发育。国际著名双语教育研究专家柯林·贝克经过研究指出,通过双语教育使学生习得两种语言,不仅不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反而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007年12月3日,在湖南省首届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座谈会上,中国著名学者、山东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姜宏德研究员经过多年的双语教学实验,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各学科学习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会影响学生母语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王斌华教授则根据对日本加藤学园实践双语教学的研究,得出以下看法:在截然不同的东方语言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实施双语教育是完全可行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而且能保持学生的母语发展和学科发展。不仅如此,添加性双语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母语水平,因为第二语言或者外语不可能取代学生的母语。国内外的理论成果清楚地表明,双语教学不会损伤汉语教学,也不会损伤学科教学。世界史学科从理论上具备了推行双语教学的条件。   2.可资借鉴的国内外双语教学实践。中国目前进行的双语教学,除了既有的理论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有大量的国内外实践层次的经验教训,从而为世界史学科顺利推行双语教学提供了条件。
  就中国而言,维新运动时期筹集于北京的京师大学堂,筹建于天津的西学学堂和上海的南洋公学均实行过双语教学;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积极培养双语理工人才,当时的北洋大学和南开大学均以北京大学为楷模,先后成为我国重要的文理双语人才培养基地。鸦片战争后,很多传教士在中国开办了教会学校。这些教会学校的共同特点是“根在国外,权在教会,西人为主,外国方式”,均推行双语教学。20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也开展了双语教学,并获得了成功。解放初到文革前,我国则培养了大批通晓汉语和俄语的双语人才。
  就国外而言,许多国家和地区双语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如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其中,瑞士、新加坡、卢森堡等国家实施了“三语”教育和“四语”教育。它们在双语教育的办学规格、师资素养、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业评价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体系,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参照。特别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不仅在加拿大得到了肯定和发展,而且先后被借鉴到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芬兰、日本、瑞士、新西兰等许多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
  (二)微观上
  从微观上看,无论是从师资、学生水平,还是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而言,世界史学科也具备了推行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
  首先,师资方面,中国每年派往欧美国家大批留学人员,同时有大批留学人员回国并从事高校教学工作,这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具体到世界史学科而言,由于专业的特性,在著名高校从事世界史教学研究的教师大多有出国留学、进修、访问的经历,他们既有世界史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有能力承担双语教学的重任,由此保证了世界史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其次,学生水平方面,虽然中国的很多学生在表达和听力方面有些困难,但水平已经在步步提高,正在逐步具备双语教学的听课能力,在大二学生中经过适当选拔作为试点班开展双语教学是完全可行的。
  再次,教材方面,国内各出版社从国外引进大批原版教材,为我国高校各学科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此外,众多出版机构已经出版或者正在筹划出版一些较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实验教材;上海和广东等省市的部分学校组织双语教师把用汉语编写的教材翻译为英文教材,以此来满足双语教学所需。这些来源各异的双语教材都可以为世界史学科开展双语教学提供条件。相比其他学科而言,世界史学科较易解决教材不足的问题。因为我们完全可以将国外学者用本族语言编写的历史教材引进来,有选择地加以筛选利用即可。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双语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素材。
  最后,教学模式方面,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学界都提供了很多的双语教学模式。早在1993年,柯林·贝克在综观国外双语教育的实施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十种双语教育模式,即弱式双语教育和强式双语教育。中国现行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基本采用全英语沉浸式双语教学和半汉语/半英语沉浸式双语教学两大类型。具体学校可根据本校师生的具体情况而灵活采用上述不同教学模式。
  新世纪有新要求,高校世界史学科不仅有必要推行双语教学,而且也基本具备了开展双语教学的各项条件。只要方法得当,双语教学会在世界史学科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董霄云.探析文化视界下的我国双语教育——基于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新加坡四国双语教育的国别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
  [2]王莉颖.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高芳英.世界史双语教学实践中的得失[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09).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了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基本理论,并分析了元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及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元认知能力     随着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元认知理论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元认知策略理论已经成为语言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的新热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元认知策略对阅读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基本理论,并分析了元认知策略在英
摘 要:猜想与假设是探究活动的一个核心要素,如何让学生进行猜想假设是顺利进行探究的关键问题。本文总结归纳了科学探究中猜想假设的一般方法,结合实际教学例子,谈谈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初中物理;猜想假设;情境  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探究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在实际教学中都受到更多的重视。“猜想假设”是探究活动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有重要作用。  国内学者从科学假
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学北京中日友好医院(100029)鲍镇美人类从出生至青春期,前列腺的大小很少变化,从青春期到30岁这一段时间内,前列腺迅速增大,约每年增长1.6克,从31岁到90岁,前列腺增长的速度减慢,约
脑梗塞病人局部大脑血流定量分析上海市纺织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0090)杨思军曹中柱谷德祥对157例经头颅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病人采用133Xe吸入法测定大脑局部血流(rCBF),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
《蔷薇少女》(Rozen Maiden),是日本双人漫画家组合PEACH-PIT的漫画,目前漫画还在连载第二部,并且已经三度动画化。虽然最近的一部是在遥远的2006年,但是现在最新版动画终于来了。在日本曾传出因PEACH-PIT不满幻冬舍遗失原稿与长期对作品的订正错误,因此双方展开长期冷战,使得《蔷薇少女》的连载进度严重拖延。在经过数次的协调后双方关系依然冷淡,因此PEACH-PIT决定结束《蔷薇
摘 要:学年论文就是高等专科院校要求学生每一学年都要完成的一篇学术论文,这是一种初级形态的学术论文。它的目的就在于指导学生学会对一年来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  关键词:学年论文;选题要求  一  每学年写一篇学术论文,逐步培养好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将来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打好基础。撰写学年论文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写论文和一般的考试、考查不同:它不是全面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运用频率越来越高,小学信息技术也成为小学一门重要的学科。做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
曾以古桩腊梅而饮誉海内外的保康县,而今又以发现原始野生牡丹群落再现金身。并在加强管理、防止牡丹种质资源流失方面,引起保康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这片原始野生牡丹群落终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计算机公共课在普及与提高大学生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作用,本文从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实验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公共课;实验类型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第二个
老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210029)占伊扬,程蕴琳,陈建国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夹瘤),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此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如不能尽快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