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比较

来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136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镁离子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异甘草酸镁能显著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非结核患者(≥60岁)7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60岁)70例、中青年肺结核患者(21 ~ 59岁)70例分别纳入老年非结核组、老年肺结核组、中青年肺结核组,比较3组患者T-SPOT.TB、结核菌素(PPD)试验、血清结核抗体(TB-Ab)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老年肺结核组、中青年肺结核组的T-SPOT.TB阳性率均高于老年非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肺结核组的T-SPOT.Tb阳性率与中青年
目的 探讨肌炎抗体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8月-2021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住院的49例行肌炎抗体检测的II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肌炎抗体与IIM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49例IIM患者中,肌炎抗体阳性者37例.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中以抗氨基酰t-RNA合成酶(ARS)抗体(32.7%)和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30.6%)阳性率最高;抗SSA/Ro抗体这种肌炎相关性抗体(MAA)亦有极高的阳性率(49.0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患病率高、危害较大的肝脏疾病,与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密切相关.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与适量蛋白质的治疗性饮食方式,可有效降低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水平.生酮饮食中脂肪占比较高,与MAFLD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对生酮饮食预防和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机制如改善胰岛素水平、降低体质量、改变肝线粒体代谢、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与有氧运动的协同作用等进行综述.
目的 观察升降散灌肠治疗痰热蕴肺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医辨证为痰热蕴肺型)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2).2组患者均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升降散灌肠.结果 2组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HIS)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R(IL-2R)、白细胞介素-6
目的 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相关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78例pSS患者,按照肺部高分辨CT检查结果分为pSS-ILD组(n=83)与pSS组(n=195).统计pSS-ILD的发生率;比较2组的基线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分析pSS-ILD的危险因素.结果 278例pSS患者中,发生pSS-ILD患者83例(29.86%).pSS-ILD组年龄大于pSS组,吸烟史比例、咳嗽、咳痰及胸闷气喘发生率高于p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S-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