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皓:科技如何愉悦出行

来源 :汽车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q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纵横》:当前,国际车企巨头纷纷提出了由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转型的战略,国内包括北汽在内也有车企已经开始试水出行市场。做制造商和做服务商的工作有哪些差别?这种转型是基于哪些现实原因的考虑?
  陆皓:自发明汽车这100多年来,厂商始终在制造汽车,考虑如何把这个车卖给消费者。但现在我在北汽新能源,我每天想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创造未来的汽车,如何创造未来的出行方式满足我们的消费者,让他更好地享受出行生活。我们北汽新能源作为中国电动汽车的领航者,过去四年每一年的电动汽车销量都是冠军,今年上半年继续是冠军,但我们不是这样定义自己的,我们有的不仅仅是汽车产品,北汽新能源是一家绿色智慧出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在未来,人们的生活出行方式将会有很大变化。有汽车专家预测国内未来的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4000万辆,如果我们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和驾照数量达到美国一半时,中国的城市拥堵和雾霾将有多么严重?如果让汽车保有量继续增长,未来会面临怎样的出行世界?所以出行的问题并不轻松。根据中科院的研究结果,汽车对于北京环境污染特别是雾霾的贡献度不是大家原来以为的4%,而是25%。全球排名前30的道路拥堵的城市中,10个在中国。作为汽车人,我们考虑的应该是制造合格的汽车?还是怎样更好改善大家未来的出行环境?我认为应当考虑的是如何让人民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更好地享受生活,而不是被汽车所束缚。
  《汽车纵横》:资料显示,北汽集团特别是北汽新能源已经在出行方面做了数年尝试,当前国内民众的出行需求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汽车行业提出了哪些要求?
  陆皓:根据现在市场调研结果可以看到,消费者除了有10到50公里的城市内出行的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近郊和远郊的出行、旅行、探亲访友,在节假日的城际出行、自驾游等出行场景增多了。因此除了摩拜单车、OFO等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也在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如果把租赁汽车、网约车和分时租赁汽车都算在一起,共享汽车去年的使用人数是4个亿,年订单数量超过17个亿,我们的用户中每周至少使用过一次的占比超过65%。共享出行的整个生态已经给我们的行业和民众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机会,包括业态、技术、平台和产品。比如随着智能互联技术的发展,现在大家从A点到B点,有了人工智能的互动,只要跟它说我要去哪里,而不用人工在导航系统中输入目的地;有了无人驾驶之后,可以直接告诉车辆开到哪里接我,所以人工智能从简单的人工交互到复杂的深度交互都会为未来我们的出行提供很好的平台。目前如果我们把交通出行方式定义成个人、公共、共享交通,共享交通已经占2016年整个出行方式的13%,我们对于未来共享出行的预计是到2020年共享交通将会达到30%甚至更多。
  《汽车纵横》:北汽新能源的共享出行将如何发展?在产品技术层面上有哪些规划?
  陆皓:关于北汽新能源的共享出行方向,我们主要做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从技术来说,我们将会分成三步走,第一步就是实现更多的智能网联功能,我们在今年下半年会推出北汽新能源的第一款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汽车从燃油车转变成电动汽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把车联网、网联化、智能化等加入电动汽车,这也会是全中国的第一辆人工智能电动汽车。
  明年、后年,我们慢慢推出L2、L3级人工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的车型,让汽车更人性化,从产品来说实现场景化、系列化、定制化。我们不再简单制造一个四个轮子的从A点到B点的产品,而是通过理解消费者的使用场景(比如理解你今天出门是上班还是为了探亲访友,还是要进行商务谈判),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我们会通过对不同场景和人性化的研究,创造全新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在产品上,智能化的汽车和实时的运行将会帮助我们打造未来共享出行的生态圈。
  《汽车纵横》:从商业化运作角度,北汽新能源准备如何落实这些理念、技术等?如何推进出行服务?具体节奏是怎样的?
  陆皓:我们不是仅仅提供一款产品给到消费者,北汽新能源在今年的5月份已经面向全国推出了我们的轻享出行平台。自2012年起,北汽新能源就开始打造以政府公务出行为主的分时租赁平台,包括绿狗、北京出行和北京绿行等,经过这些年对分时租赁等共享出行业务的探索、产品服务的打造,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要把这方面的经验推广到全中国,推广到对公和对私的全部平台。轻享就是让我们的广大消费者实现更便捷、更智能、更绿色的出行方式,所以它在整个的商业模式打造上会不一样。
  轻享作为北汽新能源第三个产品品牌,会提供一个整体的系统平台,今年除了我们对公的6000多辆车以外,还会在对私市场上推出3000多辆共享汽车。我们把轻享平台开放提供给所有在中国的共享汽车和分时租赁汽车的运营商和制造商,只要有兴趣都可以。
  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在北京、青岛、兰溪等地方推出轻享平台。我们认为雄安是未来最有希望最早实现电动化、无人化、共享化的城市。对于共享汽车平台来说,雄安具有代表性意义。
  关于华夏出行
  2017年4月8日,北汽集团旗下全新出行服务平台——华夏出行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华夏出行将通过智能化综合出行服务平台,以北汽新能源汽车为基础建立网约车、出租车、智慧穿梭巴士、共享物流车等绿色全业态出行服务体系,解决出行难题,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创造绿色生态宜居城市。同时,华夏出行还将为身体障碍人士、孤寡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特殊的出行服务。据悉,整合后的華夏出行平台将走出北京,在全国各地开花,同时向社会各个阶层推出合适的出行方案,涵盖汽车租赁、融资租赁、出租车、网约车、旅行服务、分时巴士、二手车等各种业务模式。
其他文献
5月29日,中国汽车论坛组委会正式宣布,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主办,世界汽车组织(OICA)、世界经济论坛(WEF)唯一支持的行业顶级论坛——“2020年中国汽车论坛”将于8月13日-15日在上海隆重召开。这是今年自疫情之后,汽车行业第一个,也是最高端、最权威、规模最大的顶级盛会。  自2011年以来,中国汽车论坛已成功举办九届,以其“高端、求实、重效”而备受关注,行业影响力日益深远,是公
期刊
在小鹏G3的交付发布会后,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接受了媒体采访,进一步分享如何打造“真智能”的汽车。如何平衡自主研发和联合开发?  《汽车纵横》:此次交付的G3定义为智能汽车,您也不断强调真正的智能汽车在很多方面都要做到自主研发,小鹏汽车的自主研发程度是怎样的?比如目前G3的电子电气架构、自动驾驶及车联网功能等?  何小鹏:电子电气架构、嵌入式系统、液晶仪表等我们都有自己专门的研发团队,而且
期刊
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既要补短板,也要有战略定力和战略坚持。未来科技部将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和共性前沿的技术问题,凝聚科技资源,着力加大基础前瞻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发挥好科技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加强氢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引领。  科技部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协同创新和顶层设计。科技部将与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委等部门加强沟通,在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协
期刊
汽车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稳增长、扩消费的关键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例超过1/4,汽车在扩消费中发挥着顶梁柱作用。深化汽车流通体制改革,促进汽车市场高质量发展,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一、近年来我国汽车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汽车消费和汽车流通工作,有关部门围绕促进汽车流通、
期刊
5月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投资扩消费稳运行若干举措》,指出要挖潜汽车消费,扩大本市汽车消费,优化机动車限购管理措施,适度增加个人增量指标,制定盘活废弃指标措施,更好满足消费需求。此外,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持续合理增长,鼓励在本市注册的汽车销售企业打折让利,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或符合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新车。而在围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
期刊
春季车展上“云”背后  如果没有这场开年大“疫”,汽车行业的上“云”行动或许还不会这般密集而迫切。3 月初,国内疫情形势初见好转迹象。北京一间会议室里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谈话,长桌的四个角落分坐着汽车之家和汽车贸促会的主要负责人,双方隔着长桌,长谈近2 小时,最终敲定了“2020 中国春季云车展”——2020 年首个大型线上车展。  疫情逼停众多行业,以人流汇聚为重要特点的展会备受重创。两年一度的北
期刊
智能互联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的交互、融合越来越迅速,汽车企业也不再仅仅只是关注于汽车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还需要满足汽车用户在整个汽车产品的使用、出行、交通过程中的全部需求。  与此同时,汽车企业还要更深刻地理解消费者,需要建立從制造端到使用端的全面视野,需要对整个产业进行全新的理解,从而让消费者对于产品形成更优良的体验——这已经是传统车企与新兴企业对于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一致看法。也就是说,汽车企业
期刊
4月25日-27日,备受瞩目的2018中国汽车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新时代、新趋势、新策略——聚焦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据组委会统计,近2000名海内外嘉宾出席本次论坛。中国汽车论坛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联合主办、世界汽车组织(OICA)支持的国内顶级高端汽车论坛,也是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唯一全面参与的行业顶级论坛。自2011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
期刊
参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07年零部件年会,出席同期举办的广东汽车零部件分论坛,在致辞中,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提出了几点建议,现录出请大家指正。  我认为在当前,零部件企业的发展,除以往需要注意的外,还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抓住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新机遇。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是当前汽车技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新的领域发展,应该比传统汽车零件领域,
期刊
《汽车纵横》:北汽新能源从2012年开始涉足共享出行领域,创立了数个出行品牌,今年为何要推出轻享平台?准备用这个平台做哪些事?解决出行领域的哪些问题?  王春风:目前这个行业中的企业都在抓速度、规模、运营,但是客户的感觉是什么样?一些机构的数据表明,80%的客户对共享汽车的现状不满意,包括:第一便捷,第二乐趣,第三体验。这种不满意对于我们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激励,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当前的共享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