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涡河行走

来源 :大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yaya13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篇
  人类文明最初孕育于河流,是源于河流给予人们母亲般呵护、抚养和智慧的启迪。而先哲们也总爱踽踽独行于河畔,凝望河水,感古抚今,思想不时闪现出睿智的光芒。行走在涡河之滨,尾随着汩汩流淌的河水,我总有一种溯源而上的冲动,我的目光总想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搜寻那缕闪烁在人类智慧星河中最耀眼的星光,去探秘老子、庄子这两位先哲留在这块土地上神秘而幽深的足迹。
  在广袤平坦、历史烟云与现代文明交织的黄淮大地,涡河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它发源于豫南的尉氏,与古谷水交汇于安徽涡阳,蜿蜒曲折,流过淮北平原,流入淮河,成为淮河众多支流中的一条。在全长不到400公里的流程中,涡河没有澎湃跌宕的气势,也没有激荡飞扬的浪花,在大地母亲平缓温柔的腹部,它像一个被溺爱的孩子,伴着岁月的风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流淌。我不知道这种自然坦荡、自由无拘的秉性对日后两位先哲思想学术,是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河流的流淌,宛如生命的延续,在漫漫的旅途中,一道流星划过天际,就会照亮一段耀眼的旅程。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历史注定要把这条亘古流淌的河流与古代文明灿烂星河中,两颗耀眼的巨星联系在一起,成就一段人类文明与智慧的佳话。
  在今天的涡阳境内涡河之畔,有关老子身世的种种神奇传说,或多或少带着故里人特有的虔诚,崇敬而演绎滋生的神秘色彩。一说是其母在河边吃下漂泊而至的仙果李子而怀孕;一说是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后人为了考辨其真伪,更是为了证明一代哲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有力佐证,不惜人力物力,上下求索,旁引博征。据说,从涡阳县城向北3公里的流星园址已被发现,现流入涡河的武家河,据专家考证就是古谷水,而传说中的春秋时代九口古井,也在涡河岸边的田野中一一被发掘。兴造于元代、今天被修葺一新、巍峨壮观的天静宫——老子庙就坐落在九口井原址旁,正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祭奠着这位先哲人生轨迹和博大深邃的学术思想。
  传说的真谬已被定格在浩渺的历史时空而变得无关紧要。2500多年前涡水与谷水交汇处的那座村庄,依稀呈现在人们面前。也许是清澈的河水带来的灵韵,村中桑榆成荫,桃李飘香,周边邻里相望,鸡犬相闻。大自然的无为造化,让这里在动荡的东周王朝成为偏安寂静一隅。生活在这里的少年老聃聪颖、好学、善思已是家喻户晓,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世道人伦,总诱使他产生无限困惑和遐想。每每从涡河边放牧归来,老聃总有一堆让母亲难以回答的问题。
  一次,老聃又向母亲问了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问题:“上天为何物?”母亲回答说:“上天是空空的天空。”老聃又问母亲:“空空的天空上面又是什么?”母亲回答说:“空空的天空是天的尽头。”老聃还是追问“天尽头又是什么?”
  对于这今天看来涉及到天体理论,甚至宇宙观的东西,2500年前的老聃母亲当然难以回答。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探求一直伴随着他的人生脚步,直到他从宇宙万物皆生于“道”的哲学玄思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类似这样问题,同样也常常难倒他的启蒙老师商容。
  商容是周朝有名的贤士,通天文地理,精殷商礼乐,熟观星测象。商容教授老聃说:“天地六合之中,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天有天道,所以日月星辰按自己的路线去运行;地有地理,所以山川河流以一定规律排列;人有人伦,所以有尊卑长幼之分;物有物性,所以有长短坚脆的区分。”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似乎让老聃不满足老师所教授的答案,他更想追本求源:“日月星辰靠什么推动按自己的路线运行呢?山川河流是什么力量按照规律排列呢?人的尊卑长幼是谁来分定的呢?物的长短坚脆是什么让它区分呢?”
  商容解释说:“是神的力量,神有千变万化的能力。”老聃又追问:“神的这种能力如何而来的呢?”
  商容说:“这些问题,我的老师没有教过,古籍也没有记载,愚师不敢多说。”
  据说商容教授了老聃3年。也许我们无法知道3年中,发生在他们师生身上更为真实的故事和趣闻,但可以推想的是,商容对这位天资聪颖、善思好学的学生打心里喜欢。商容不但没对老聃类似这些让他无法回答的问题产生丝毫愠怒,反而觉得区区涡河之畔,已难以发挥这位门生的智慧和潜能。于是,一段伯乐相马的故事,同样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对师生身上。商容说服了老聃犹豫不决中的母亲,并主动介绍他在周王室任官的朋友让老聃去求学深造。
  春秋末期,东周王朝在风雨中飘摇,群雄争霸,战火连天。面对年幼的爱子远离家门,要到路途遥远的周朝国都求学,母亲当然放心不下。然而,悠悠涡水难以阻挡一个志存高远的少年求学之心。拜别了慈母,告别了相依相伴的涡河、谷水,老聃毅然踏上日后让他扶摇万里的求学之路。
  关于老聃求学的故事在今天安徽涡阳县天静宫气势恢宏的壁画中有生动的记载,也许我们无法求证其真伪或后人发挥想象夸大的成分。岁月的风吹雨打模糊了后人的视线,但这些传说中的故事,为我们寻觅这位哲人足迹,或多或少提供一些可以辨析的印痕。
  从涡河之滨来到周都洛邑,呈现在这位带着乡野气息少年眼中的周都“典籍如海,贤士如云。”
  老子在周都的经历《史记》只有简短记载,一是关于他的职位:“周守藏室之史也”;二是他的履历:“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守藏室史相当于如今的国家图书馆的官员。在崇尚礼乐典章的周王朝,这应算得上是一个重要的职位。当然,对老子而言,对他产生强大吸引力的是这里“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的礼乐典籍,让老聃如鱼得水。他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阅读,3年后“察先王之制,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规”,渐渐身名遐迩,声播海内。老聃也从此被人们尊称为老子。
  任周王室守藏室史无疑让老子开启了智慧之门,成为饱学之士,也为他哲学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这时他对“道”、“德”、“无为”等一些哲學观点,已经进行了深入思考,并逐渐形成。有史记载并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孔子问礼”就是很好的例证。   孔子出生稍晚于老子。这位儒家学派思想创始人,当时在鲁国已经小有名气。不知是出于对名士贤达的追捧,还是真心求教,征得鲁国国君同意后,孔子便带着学生来到周都拜见老子。
  于是,在2500年前的周都上了十分有趣的一幕:
  老子问孔子:“你现在读什么书?”
  孔子说:“我在读《周易》,圣人都读这本书。”
  老子立刻予以否定,说:“圣人读它可以,你为什么要读它呢,你知道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吗?”孔子回答:“是宣扬仁义。”老子说:“所谓仁义,是一惑乱人心的东西,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子一样,只能给人平添烦恼罢了。你看,鸿鹄不用每天洗羽毛就自然雪白,乌鸦不用每天染羽毛就自然漆黑。天来自高,地来自厚,日月本来就放射光芒,星辰本来就排列有序,草木生来就有区别。如果你修道,那就顺从自然规律,自然就能够得道,宣扬那些仁义有什么用呢,那不是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可笑吗?”
  道家学说和儒家思想尽管大抵产生于同一时期,却像数学中两条相交而奔着不同方向的抛物线,在各自领域诠释自然法则和道德伦理学说。两位学派原创思想家的见面,老子对他的学说观点引用自然造化的例子,加以诠释和佐证。老子的观点当然没有被孔子接受,他没有想到继承并发展他的学术思想的是两百年后,同样出生在涡河之畔一个叫庄周的人。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老子在周都如鱼得水、享受尊宠的日子随着周王朝的动摇而岌岌可危。公元前516年,宫廷内部的一次争夺王位的内讧,结束了老子在周都的逍遥生活。王子朝起兵作乱,周敬王求救于强盛的晋国,王子朝势力孤单,与旧僚携带周王室的典籍逃亡楚国。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老子知道自己有失职之责在劫难逃。
  面对摇摇欲坠的周王室,眼见到处断垣残壁被战火烧焦的国土,老子似乎看穿了这种违背治国之道的周王朝的结局,遁世的思想终于让他鼓足勇气逃离周都。传说老子离开周都后,一度归隐深山炼仙丹,后骑一青牛西去云游,在函谷关应关令尹喜邀请,写下传世之作《道德经》。
  《道德经》仅有五千言,在这部被后来道家奉为“真经”的著作里,老子用一种玄妙莫测的手法,在一个抽象的层面推演着天地逻辑,用博大精深的奇思妙想,构筑一个以“道”为核心的哲学王国。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对于天地万物造化规律,老子的推究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对事物的认知,老子的智慧似乎跨越了时空,让后人醍醐灌顶:“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这部玄秘的著作又不仅仅是哲学范畴的经典,还“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化之妙,言处事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无所不包。
  后人对《道德经》的研究可谓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王道、人伦、军事甚至经济,不一而足。而不同研究似乎都有颇丰的收获。有人说,《道德经》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泉,只要放下去一只桶,就会满载而归。
  《道德经》受到后人的追捧和景仰,尤其是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据说,唐玄宗亲自为之作注,敬佩之余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武则天对老子和《道德经》推崇有加,她甚至把老子家门前的那条涡河支流谷水,改名为“武家河”,与自己同姓。何晏、嵇康、郭象受《道德经》启迪而创立了玄学。这部汇集哲理警言而又充满思辨智慧的奇书,也像旋风般让一些国外哲学、政治、科学人物着迷。黑格尔、尼采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研究,并有精辟的评述。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自称“名誉道家”,并皈依了道家。他说:“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相媲美。”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道德经》的话:“治大国如烹小鲜”。据说,在爱因斯坦的书柜里,也藏有一部《道德经》。
  从涡河之畔关于日月星辰的疑问,到函谷关《道德经》横空出世,老子完成了他的哲学思考和道家学说派理論构架,从而成为几千年来影响和左右中国乃至世界思想学说最重要一脉。
  涡河不老,似乎还在叙述着不朽的传奇。
  下篇
  庄子出生比老子晚两个世纪。两百多年的光阴时差,这位集文采智慧和穷困潦倒于一身的思想家,在涡河岸边孤行独钓中,把老子学术思想又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悠悠涡河流经涡阳之后,拐向东南,流经一个叫蒙城的地方。蒙城,这座如今的皖北大县,战国时期属于宋国之地,名曰漆园。入梦化蝶的庄子,就出生并一世漂泊在这里。庄子曾经任过漆园吏,是一个主管漆事的小官。如今蒙城县依然有许多如漆园宾馆、庄子大道、梦蝶路等以他或和他有关的命名。位于涡河北岸的庄子祠,最早修建于宋神宗元丰之年,苏轼亲自作记。后历经战乱,几毁几修,如今重新修建并扩大规模的庄子祠占地达50多公顷。祠内松柏掩映,芍药灼灼,曲水亭台,环境优美。后人似乎要还给这位化蝶的哲人,一个幽静的托梦之所。
  走进涡河蜿蜒而过的蒙城,人们似乎依然可以寻觅到庄子那潦倒而飘逸的身影。
  贵族血统出身,却时时遭遇到现实生活的穷困潦倒;崇尚自然,想寻求自然之美,而又处处目睹民不聊生的生活场景,这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庄子穷不坠志,自甘无为,逍遥无恃,时时追求精神自由的鲜明性格特征。
  与老子入周都学礼乐典籍的生活经历不同,归隐乡野贫困潦倒始终伴随着庄子一生。据史记载,庄子常常在涡河岸边独自垂钓,似乎只有河岸那些自由飘荡的垂柳,才能读懂他胸中的志趣,只有清澈的河水,才能洗濯他无为清静的心灵。
  他怀有鲲鹏之志,向往自由飞翔,“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然而现实生活中,他却穷困得过不下去,有时不得不编织草鞋到街市上叫卖兑换粮食。一次,家中断炊接不开锅,硬着头皮去朋友那里借,朋友却以等到收割庄稼以后借给他婉言婉拒。一气之下,他以一个“涸辙之鱼”的寓言故事反唇相讥,揭穿了朋友有意托词的把戏。
  他愤世嫉俗,内心深处充满了对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但却能保持着一颗超脱豁达之心。漆园里,他梦见自己成为一只翩翩起舞、轻松惬意的蝴蝶。梦醒之后,他竟分辨不清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周,分不清现实与梦境的差距。显然,这是一只物我合一的自由之蝶,精神之蝶。千百年来,这只蝶成为文人墨客诗化描绘的意象。   他情性孤傲,藐视一切,漠视一切,“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而现实的世态炎凉,他又不得不选择更为现实的生活准则。于是,他规劝人们“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群雄争霸,战乱丛生,生活在乱世之中,要想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精神逍遥与自由,保全自己,往往选择对权贵的蔑视和与官府不合作的态度。对于这些,庄子似乎比别人做得更为智慧和洒脱。楚王听说他是位才智超群的隐士,派人请他去做官,他却婉拒说宁愿做河中摇尾而行的自由之龟,让来者知趣而返。他去见昔日好友——在梁国担任宰相的惠子。有人禀告惠子,说他是想来争抢相位。惠子信以为真,派人捉拿他。他以一只从南海飞往北海,非梧桐不歇、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神鸟自喻,而把恐慌的惠子比喻是抓着死老鼠,发出恐吓之声的猫头鹰,最终打消了好友的顾虑。这种“精神自由”的生存选择,在他的寓言名篇《养生主》里有更好的比喻和诠释。“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虽神王,不善也。”沼泽边的野鸡走上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物,走上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是它自由自在,丝毫也不会祈求畜养在笼子里。生活在樊笼里虽然不必费力寻食,精力即使十分旺盛,那也是很不快乐的啊。
  庄子不愿入仕和蔑视权贵的处世之道,以及他倡导的成才与不成才的修身之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战乱之中避祸求安、清静无为的思想。而这种思想让他在涡河岸边踽踽独行中,把老子的思想学说,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与老子抽象玄秘的推演不同,庄子似乎从大自然万物造化和能工巧匠工艺技巧中,发现老子哲学中关于“道”的普遍存在。他感慨“水无为而自清,地无为而自运”,“天地无为而无不为”,告诫人们抛弃功名利禄,“心灵”不要被外物所拖累,“名也者,相轧也;智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他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暗示驾驭事物的规律。对于生与死、存与灭等哲学无法回避问题,庄子和他的老师有着同样的见解:“人从道中来,回归道中去”。正因为有这种思想,在亲人离世本该悲痛的时候,他却与老子做出几乎相同的惊世骇俗之举。老子在母亲死时饱餐一顿,倒头大睡。庄子在妻子死时“鼓盆而歌”。
  感性世界的发现和理性世界的思索,让庄子意识到人们对事物认识还存在许多迷误,他试图通过“齐物论”,帮助人们认识这种规律。
  在庄子名篇《齐物论》中,庄子用他惯用的善辩的思维,道出他的“齐物”、“齐论”的观点。“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各种事物无不存在它对立的那一面,也无不存在事物对立的这一面。从事物对立的那一面,便看不清这一面,而从事物对立的这一面看,就有所认知和了解。
  一位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一边为生活潦倒奔波,一边却写着意象隽永的文章,在飘渺无踪的思想意识层面,探索着人们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规律,这是何等洒脱,何等超然的精神与境界!
  悠悠涡河,人们依稀看到哲人站在河岸,捏着长且硬的花白胡须,临水而歌。2000多年来,庄子就这样立体地呈现在后人的视线里,如一尊不可磨灭的精神塑像。
  庄子留给后人最重要的礼物是《庄子》一书。在这本书里,他以超乎寻常的想象,意味隽永的寓言哲理,神奇浪漫的笔调,创作了一篇篇令后人无法超越的名篇佳作。把哲学与文学这两个抽象与形象不同的思维载体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用妙意横生的寓言来展示深奥的哲学理念。在古代文化典籍和先秦諸子百家散文中,它永远是一块夺目的瑰宝,发出独特而又耀眼光辉。后人感慨“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沿着涡河行走,我不知道这河流两岸,还曾流传着哪些有关老子、庄子的神奇传说,隐藏着多少消失在岁月风尘中的浪漫而沧桑的故事。我想,纵使沧海桑田,百转千回,不变的依然是后人对他们的追慕与敬仰。一如闪烁在苍穹星河中明亮的星光,无论你留意与否,都永远散发着神秘炫目的光芒。
  姚中华,安徽芜湖人,1963年6月生,1987年参加工作,现供职于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煤炭报》《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安徽文学》《诗歌月刊》《淮北文艺》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各类作品百余篇。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其他文献
乡愁的解藥失效  时光的针灸深入肌肤  我又看见了  老王家的图腾  记忆中三百年的古槐  依然年轻,倔强而直立  一朵又一朵的槐花  像我的前生和今世  承载无法卸下的爱和泪
期刊
那一天  我坐在南農大的草坪上  看远处高大的香樟树  提升着儿子的梦想  我早年的遗憾  已开成了花朵  被我崇拜旧了的桃李  把儿子的幸福  留存在校园  毕业了  我和儿子将一同走远  我们都不是健忘的人  爱和感恩  是很重的东西  如同我们的娘亲  扎根在我们内心
期刊
盲艺人在冰冷的弦上  试着把冬夜拉长  偶染风寒的小资情调  准备向贫穷的书生助力  瘦弱的音符  秀不出T型台上的杯具  鐮一样的弯弓  使劲地扯着时事的耳朵  打酱油回来的流行元素  遭遇欢乐中国行的交通管制  我听到屋外的颤音  恰似雷电在疯狂地醉驾  良宵失足成为二泉中的苦月  高八度的坎坷无需彩排  就是命运春晚上的经典
期刊
啃一块烧饼  去上学堂  一路走来  两鬓染霜  烧饼呢  面貌依然  烤制烧饼  单有火的热情  是不够的  要長久保持一种  传统的风味  其实很难  面对  汉堡包的香  披萨饼的香  烧饼自有一种  历经千年的  很中国的香  以铜为鉴  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以一块烧饼为鉴呢  也许可以明了的  不仅仅是食粮
期刊
院长王静夏(左)和毛伟副院长(右)、助理黄研老师(二图右)、本刊副主编安娟英(圖三右)
期刊
没有你的日子,我的灯火也熄灭着  食不下咽的秋风,仍然没有学会  好好地照顾自己  相爱的心,有时是一种习惯性的依赖  你不在,屋子冷了,我的心  也凉了下来,仿佛满屋的冷空气  也隐隐地,流泻着一种悲哀  我以长江的姿势,在你怀里流淌过温暖  此时,璧南河也懒得流动  仿佛盛大的秋寒,冻住我们的思念  而我仍如一地并末全開的雏菊,这么多年来  仍然只能在一个男人强大的呵护里  才能溢出芳香,才能
期刊
一个老酒鬼刚要走进酒吧,一个修女走来劝阻道:“酒是罪恶和毁灭的根源,饮酒会污染你的肉体和灵魂,远离酒精走向正途吧!”酒鬼看了看修女,问道:“你怎么知道喝酒不好?”修女耸了耸肩没有回答。酒鬼见状,问修女:“你从未喝过酒吗?”“没有。”“那我们一块儿进去,我請你喝一杯,你会知道酒精并不是坏东西。”修女想了想,说道:“好吧,我试试,不过我要是进去,别人会误会的。这样,你进去给我要一杯,记住要用纸杯。”酒
期刊
做一片庄稼的叶子  我们不怕  时髦男女瞳孔里射出的目光  既然选择做一片庄稼  一定能舒展翠绿的旗帜  乡村已不再是一幅残旧的画卷  季节的南风  早就吹出了水稻的清香  一双双泥足跳跃金黄的稻穗之后  田地上每一片叶子都是潮汐涌动的海子  激醒了粮屯上圈圈深思的年轮  嫩绿的一片  接着金黄的一片  在五千年的历史巨卷之上  在祖祖辈辈的血汗之上  阳光下的乡村  皱纹里点缀的汗水  也是我们
期刊
加州一個小镇上的警察发现一个独自在大街上徘徊的金发碧眼的小女孩,只有两岁半,长得非常迷人。但她既说不出叫什么名字,也弄不清家住在什么地方。无可奈何的警察开始翻她的衣兜,希望能找到有关身份的线索。小女孩没反抗,却嫩声嫩气地说:“别害怕,我没带枪!”
期刊
灿烂  太阳占据了我的心  就像一种温暖来自怜惜,在永恒的关爱中  我是如此绚烂,像一颗饱满的露珠  无法不因此发光  灯暗下去时  恰是灵魂灿烂的时辰  月光铺在静谧的床沿  青鸟衔来一朵红色的花,我在花瓣上  为爱情写一首会发光的诗  他们说,我所有的诗都是一轮轮小太阳  映照出另一个人的灿烂  黯淡  只為你灿烂,在其他任何地方  我都把自己乔装成一枚绿叶,安静的  被春天遗忘  我的花朵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