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之韵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越老,人心越淡,独坐一隅,手捧书卷,心留余香,静守一窗岁月,将这一路的寂寞与欢愉,放逐于八月的流年。
   正值盛夏,天气热极了。刚一打开家门,一股热浪便扑面而来,我不禁皱了皱眉头,硬着头皮走进后山。我家后山有一小片竹林,由于天气炎热,竹叶都有些蔫儿了。刚一走进竹林,我浑身的毛孔都松散了。
   密不透风的竹叶遮住了强烈的太阳光,显得格外清凉。微风吹过,林间“哗哗”作响,一些竹叶被风吹下来,有的在空中翩翩起舞,热烈而又开朗;有的在空中缓缓飘荡着,好似一位老者在沉思,悠閑且不张扬;有的迅速地落在地上,如晴天霹雳,似猛虎下山,让人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过了一会儿,风停了,竹叶也安静下来了,我不禁发出感慨: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机遇,创造美好!
   竹林像一位充满活力的青年,似乎把控不住自己的身体,总弄得四周沙沙作响;又好似一首深情的乐曲,在我心里荡起一阵阵涟漪;似泉水击石,敲击出“啪啦”“啪啦”的旋律,让人心情如鼓点般明快;似玉珠垂下,噼啪作响,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就这样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无法自拔。
   竹林像一位血气方刚的战士。竹根入石,显出它顽强的生命;竹竿挺立,显出它不灭的意志;竹条招展,显出它不屈的傲骨;竹叶茂密,显出它傲视一切的精神……
   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根根竹子,就像一位位战士,他们挺立在祖国的边疆,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无怨无悔,为了祖国安宁,也为了人民幸福。我感恩,感恩这些战士,感恩幸福生活,感恩美丽自然。
   这一片竹林虽然不大,却承载着许许多多真理,它引领我成长,使我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变成心志成熟的青年;这一片竹林,虽然宁静,却让我的内心陡生波澜;这一片竹林,虽然喧闹,但让人陶醉、着迷,思绪飞翔……
  (安徽舒城县第二中学七·33班)
  点评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作者借竹子那种坚韧顽强的意志和铮铮的傲骨象征充满活力的少年和血气方刚的战士。习作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按照“寻竹——绘竹——听竹——赞竹”这样的顺序来谋篇布局,可谓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另外,细节描写也是很成功的。竹叶在风的吹拂下发出的各种声响:“似一首深情的乐曲”“似泉水击石”“似玉珠垂下”,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小作者细腻的情感。
  (周桃萍)
其他文献
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中。我们身边的那些平凡的英雄,尤其是“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他们平凡的事迹和不凡的精神,平凡的坚守和不凡的力量,彰显着中国人的品格,他们是最值得我们书写和赞美的。他们是疫情中志愿服务的快递员汪勇,是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是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是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是不畏艰险丈量祖国山河、六十七年初心
期刊
【文题亮相】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   周星驰说:“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林清玄说:“拥有自己的梦想,就能维持自己的热力。”   还记得你最初的梦想吗?   请以“最初的梦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注重细节描写;(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
期刊
在某次小学语文习作研讨活动中,有人向参会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位教师在课上展示学生习作片段时,有位学生将手举得很高,表现欲很强。这名教师走过去看了他的习作,但并没有将他的习作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这名教师的做法是否妥当?该教师当即解释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那位同学字迹潦草,涂改处较多,版面不整洁,且课堂上时间很紧,所以综合考虑,没有当众展示他的习作。现场有教师认为这位学生的习作是可以展示的,因为这也
期刊
学校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摇篮,班级环境是构成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更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活动和思想道德情感。一个干净、舒适、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产生美的感受,学生置身其间会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班级艺术环境的建设,能培养学生热爱美、欣赏美、呵护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由于部分同学的环保意
期刊
语感即语言感悟能力,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而获得的心理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凭借文本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去影响并感染学生。”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如何让学生去领会作家们深邃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呢?自然是靠语感,所以说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感。  语感有以下
期刊
提起李白,我们都知道他是“诗仙”,一提到“仙”,我们总会感觉他不食人间烟火。其实,李白也有自己的世俗追求,更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喊出了千百年来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的心声。那么,李白是不是真的不愿意“摧眉折腰事权贵”呢?纵观李白的经历,我们会发现答案是否定的。  像其他读书人一样,青年时期的李白对读书做官充满强烈的渴望。在当时,
期刊
经调查,学生最不喜欢上的课大多是语文课,最不喜欢的老师大多是语文老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喜欢我们的语文老师呢?如果我们的语文课能做到以下“四有”,学生保准会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  一、有微笑。曾有学生写诗歌赞美老师的微笑:“你的微笑像太阳一样灿烂,折射出爱的光芒,给予我们温暖。你的微笑像一缕轻柔的风,拂去我们心灵上的尘埃。你的微笑像一朵艳丽的百合,散发出爱的清香,给予我们智慧……”
期刊
内容概要:目前,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现象严重,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应全面关注学生文本研读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文本研读,积累丰富情感。二、教师要在文本研读中展示独特视角,引发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三、充分整合课程资源,重视师生情感交流,让学生能有创意地表达。  关键词:文本研读;关注;中学生;情感体验  文本研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理解、评价
期刊
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细致地批改的作文,结果学生只看了一眼分数就将其束之高阁,老师费心伤心,学生毫无收获。到底作文该怎样评改呢?笔者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的作文评改方法。  一、及时批改  心理学告诉我们,反馈的时效性是反馈的生命,反馈越及时,越能有效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学生最关心自己成果的时区是在交作业后的一星期之内。教师的反馈越及时,就越能引起学
期刊
不擅长赞美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但赞美学生也需要一定的赞美艺术,不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和实际的赞美,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反而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曾有一位教师在表扬一名学生时说:“虽然他的父亲进过监狱,但这位同学出淤泥而不染,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这位教师的本意是想表扬这位同学,但这位同学最不喜欢别人说他父亲曾进过监狱,教师却在表扬他时屡屡提起,使得这位教师一表扬这位学生,他就深感头痛和无奈,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