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蚌埠市粮食生产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kw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分析了新常态下蚌埠市粮食生产面临的困境,发展机遇,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完善强农惠农富各项政策,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抗逆好的品种,大力推广控肥、控水、控药等节本增效技术等。为蚌埠市粮食生产持续增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蚌埠市;粮食生产;困境机遇;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35-02
  粮食稳,天下安。蚌埠市作为安徽省农业生产大市、全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一度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在中央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实现蚌埠粮食生产增长速度换档,增长动力转换,走出主产区粮食生产连续增产困境,实现蚌埠农村和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 新常态下面临的发展困境
  2014年蚌埠市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振兴计划,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夏秋两季粮食双丰收,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粮食总播面积47.02万hm2,比上年增长2.8%,总产275.5万t,比上年增长4.5%。总产增幅位居全省第三位,实现了“十一连增”并位居较高生产水平。粮食生产进入了新常态,持续增产难度不断加大,面临增产困境主要表现:
  1.1 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发生 蚌埠地理位置特殊,处南北交汇地带,气候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降水时空变化大,冬春多旱夏秋多涝。粮食生产历经秋冬春夏四季,依然要“靠天收”。近5s来发生10次较大自然灾害,分别为2010年和2013年各发生1次严重的春(冬)旱灾,2013年和2015年各发生1次倒春寒,影响午季粮食生产,2013年夏季发生1次夏季旱情和1次高温热害,2011年秋季发生1次大暴雨袭击,2014年秋季发生1次阴雨寡照:2011年和2014年秋季各发生1次寒流造成的低温冷害,影响秋季粮食生产。目前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有的年份轻些,有的年份重些,致使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粮食产量会有一定波动。
  1.2 对农药、化肥、水资源依赖性不断增加 粮食“十一连增”背后不难发现农药、化肥用量迅猛增加,2014年蚌埠市农药、化肥用量分别达到0.6万t、30.1万t,分别较2004年增长了45.7%、24.9%;农药、化肥增长率为粮食增长率的2.4倍和1.3倍。水资源也面临逐渐减少局面,浅层地下水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平均0.8m下降至4.7m,并仍呈现继续下降趋势。
  1.3 耕地资源不断减少 粮食连年持续增产,种植面积稳中求进贡献很大,而目前蚌埠市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耕地资源呈现逐年减少趋势,这对粮食持续增产将是重要考验。耕地是不可再生资源,2013年年末耕地总资源为35.64万hm2,10a间全市耕地资源减少了1.03万hm2,可以预见将来耕地还会减少。
  1.4 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化肥、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土地流转成本、劳动力成本也是呈上涨趋势,尽管国家最低收购价每年有所提高,但是价格提高空间越来越小,总体上价格上涨仍低于成本上涨幅度,种粮最终收益难以提高。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 近年来2/3以上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而粮食生产人员主要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关键生产季节面临着劳动力缺乏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应用。
  2 新常态带来的发展机遇
  新常态下,蚌埠市粮食生产机遇与挑战并进,只有牢牢把握住新机遇,才能为发展赢得主动权,推动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在新的起点上发展粮食生产,第一要把握好政策机遇。确保把13亿中国人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离不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释放了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第二要把握好科技机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粮食产能,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潜力在科技创新。第三要把握好市场机遇。粮食生产正在面临由传统走向现代转型升级阶段,生产环节如耕、种、管、收、加等市场化程度低,蕴含巨大发展潜力。
  3 新常态下发展粮食生产对策建议
  粮食生产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过去的单纯关注产量的增长,转向为更加注重粮食产能的提升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为此,在以下方面下大功夫:
  3.1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进一步保护调动好种粮农民积极性 2002年以来,中央先后启动并实施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其中“黄箱”补贴政策比例偏大,一定程度上稳定粮食生产,为粮食持续增产奠定坚强基础。新常态下发展粮食生产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进一步扩大“绿箱”补贴政策比例,增强农民增收后劲,最大程度支持种粮农户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还要针对土地流转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积极探索扶持政策,鼓励他们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竞争力。
  3.2 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的品种,进一步挖掘良种的增产潜力 农业丰产,良种先行。新常态下耕地与水资源更加稀缺,气候异常和病虫害频发,农村劳动力不足,提高粮食产量必须要靠推广一批稳产高产、广适多抗、便于机械化作业的良种去实现。未来要重点围绕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引进1~2个突破性的大品种,引领品种换代升级。
  3.3 大力推广控肥、控水、控药等节本增效技术,进一步改善粮食持续增产外部环境 传统靠“大肥、大水、大农”提高产量的做法必须要打破,转变粮食增长的路子主要依靠科技,通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技术,改进施肥方法,加强病虫草害准确预报,推广新型药械和施药方法,推广品种节水、农艺节水、设施节水、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积极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彻底减轻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力争到2020年,进一步降低粮食生产用水,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
  3.4 努力推进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进一步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应对自然灾害,除了要加强基础建设外,还要主动避灾,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判,推广小麦深耕深松、“一喷三防”,水稻标准化育秧等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强化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推广统防统治,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3.5 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解决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 要解决粮食生产后继无人问题,必须大力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重点在代耕代种、专业化统防统治、农机合作社等方面有新突破,加强耕、种、收、病虫草害防治等环节社会化服务,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资企业等组织开展有偿服务。
  3.6 促进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粮食增收渠道 抓粮食生产,必须跳出粮食抓粮食思维。随着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一大批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投入到粮食生产中,推动了粮食规模化发展。面对土地租金在不断上涨,一些流转大户艰难生存。转变粮食生产方式,迫在眉睫。如:怀远龙亢农场、安徽徽粮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安徽龙海种业公司等新型种粮大户大胆创新,通过延长原粮产业链条,把粮食生产同深加工、粮食贸易、粮种化等有机结合,弥补了单纯种粮效益低不利局面,走出粮食生产困境。他们代表了粮食生产新的发展方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作出典范,全面提高种粮收益,为粮食生产找到新的发展动力。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简述了铜山区农业委员会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為目标,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广,组织农产品信息上网,引导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要做法,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现发展现状;对策建议;铜山区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113-02  近年来,铜山区农业委员会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大众创业、万众
摘 要:该文利用奉贤区气象站1960—2015年日照时数及降水日数资料,分析奉贤区近56a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6a奉贤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945.3h,异常年份9a,月日照时数呈现“一高峰两低谷”的规律,年、季度日照时数气候变化趋势呈现为一元二次方程,四季占年日照时数的比例值除春季外均呈现下降趋势,且21世纪以来各季占年日照时数均近1/4,如2011年、2014年、2015年;20
摘 要:2014年在峡江县进行了秸秆腐熟剂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增施腐熟剂,能加快稻草腐烂速度,使稻草中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尽快得到转化,从而及早被晚稻吸收;促进二晚苗期早生快发、禾苗生长健壮、延长功能叶寿命、后期青秆黄熟,起到减轻病虫危害和后期防早衰的作用,从而促进二晚穗大粒多和提高结实率,最终达到增产效果。  关键词:秸秆腐熟剂;品种筛选;试验  中图分类号 S216.2
摘 要:实验教学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从高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及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实验教改的进一步深化提供资料。  关键词:高职;生物专业;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153-03  Abstract:Exper
该文以大窑圩种植太湖糯为例,介绍了枞阳县粳糯稻种子生产情况,并开展了皖垦糯1号、澄糯218、镇糯19、太湖糯2号和太湖糯等5个粳糯稻品种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太湖糯综合表现
粳稻具有口感好,经济效益高,适应性广等优势,粳稻推广一直是我国稻作生产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该文主要结合陕南地区水稻生产现状,重点分析在陕南地区推广粳稻的可行性,
摘 要:为建立适合广德县及皖南稻区的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示范推广,广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主持了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水稻重大病虫害灾变的关键因子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通过2013、2014年不同水稻品种的抗虫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0个供试水稻品种中,Y两优9918对白背飞虱的抗性最强,丰两优4号对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最强。  关键词:水稻;品种;抗虫性;筛选试验;
该文就马铃薯试管苗繁殖的工艺流程及成本的构成和管理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在工厂化繁殖中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成本管理是组织培养技术市场化和脱毒技术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成本构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引进的10个茄子品种进行综合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紫龙长茄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度最大(r2,=0.867 4),其次是引茄1号(r1,=0.754 9),这2
安农9号是安徽农业大学和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SX0513为母本,自选系SX5229为父本联合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于2008-2011年分别参加安徽省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区域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