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三“神”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y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 路
  
  上崆峒山,要到达绝顶,通西台,经“一线天”抵雷声峰,必须登“上天梯”。
  我把“上天梯”说成神路。
  一条378级石阶从天垂落,或者从壁立的岩石直上碧空,两侧深峡邃壑,似乎“天梯”非凿穿的石阶,而是临空悬挂,攀援其中,颠簸摇晃,既不能左顾右盼,又绝不敢向后看,然幽深,恍惚,目眩腿颤。此时此处行万不能气馁胆怯,要屏气凝神聚力,一寸一步,一步一阶,向上,向上。这是真正意义的攀登,身在攀,心在登,从峭岩绝壁上攀登上去,步步攀援,阶阶升高。上者,心中的“神”在张扬;裹足不前,不是气力不足,而是“神”的靡败。八旬老人挥汗拾级而爬,一些俊男靓女望“路”兴叹,他们心身处在两种精神境界。
  在“上天梯”登攀,幻中始觉真,混沌里渐见空灵,有神明指引,显现“超我”的境遇。所谓“神”,就是步入意志、精神和情怀的神圣美妙之中。
  “初唐四杰”的骆宾王有诗云:“沙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这里写登崆峒的维艰,也写到“壮志”、“精诚”的神灵所至,气势浩然。《史记》载:“二十七年,黄帝西至崆峒,登鸡头。”汉武帝三次登临崆峒,抛政务,辞随从,筑陋室,卧白茅,含辛茹苦向广成子求“至道”。广成子讲:“而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
   那么,什么是“至道”呢?我站在“上天梯”的“黄帝问道处”,良久思忖,陡峭的石阶上,黄帝匍匐攀援,而后秦始皇、汉武帝也来登山,远远近近的志士仁人、百姓更是络绎不绝,古往今来都在登“上天梯”,抵达崆峒圣境。他们人生希求经历这样的“神路”,“涤烦嚣,怡神志”,而抑或是“风雨以时,民人以和,意者山灵助我乎”,求“至道”而步“神路”,这是生命的体验。
  崆峒山上有副对联:“头上无冠天作冠日月星斗,足下少履地为履社稷山川。”想象壮阔,胸怀博大,名山生名对,名对状名志。
  还有副对联:“无意拈花是说法是非说法微笑已从这里悟,有心击磬为行道为不行道知音还向个中求。”“说法”要悟,“行道”要向“个中求”,那么“至道”就在“上天梯”中去“悟”,去“个中求”。
  这就是神路的“神”之所在。
  “上天梯”陡、险,但仍要登之攀之,下苦力立大志,这就是“神”;陡且险,登攀而到达胜境又为“神”。我们奋斗生年,走了很多曲折的路,前途并非光明;路,就是方向,大路朝天,其陡险总在“上”,但走上去结果错了,就得走出回头路。我们讲“神路”,大到社会的路,小至人生的路,要走必由之路,达“至道”之路。
  
  神 洞
  
  崆峒山有神洞,这与其他名山不同。
  洞,也就是黄土塬窑洞的延伸或扩展,大部分上穹下矩,背靠崖面,深入腹地,内蕴地气,外含天象,崆峒山神洞尤为别样景况。
  先说本名的崆峒洞,在主峰马鬃山岭太和宫无量祖师殿正中龛下,洞中为1米大,椭圆形,常年有气流喷出,如惊蛰融水,似重阳云飘,通山上的玄鹤洞,又通陕西陇县的龙门洞。传说广成子炼仙丹,泾河三龙王就在此洞往返运龙胆。它还通很多洞,幽深莫测,很早的崆峒山实际叫崆峒洞。
  崆峒山是道教第一山,此是缘,也是因,人文自然的神妙契合,空空同同,大自然赋予其“天”,人而悟出其“道”。
  抵达问道宫的香院,向东南方望去,但见东台的悬崖绝壁上,乳白色的雾嶂里透现出一个乌亮的洞口,流光溢彩,斑斓异常。相传广成子炼丹修道成功,回天宫时,两位玄鹤童子却不愿离开崆峒山,留下守护这里的良辰美景。假如你敞开纯洁美丽的心扉,就会有一对黑色的仙鹤从洞里飞出,双双比翼,翱翔于空谷广宇,衔起一颗仙丹般的太阳,撒开吉祥的光芒,谁不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天下有仙境,胸中有“玄鹤洞”。
  蜜蜂洞,在十万沟面东南的崖头,像摇篮挂在那里,隆隆如风刮杏花,雨落禾苗。远远近近有人开荒种花植树,便从洞里飞出一窝蜂降落他家中,带去生活的甘甜。游览崆峒能跋山涉水到十万沟,山崖便会流下甘甜的蜂蜜,让你品尝。
  还有极小的寸余的洞,在奇险的雷声峰边缘的巨石上,汩汩流溢清澈的泉水,是赤松子当年捧来的“天泉”,专洗治天下百姓的疾眼。试想,在海拔 2 000米以上山峰石岩上,怎么能天长日久地泻一泓清流。
  从飞仙阁再上数十步,就叫一根盘曲如龙状的古枣树挡住,后面有洞,称枣龙洞,明代开凿的“三教洞”,道儒释家在一个洞里讲学。讲《道德经》,讲“克已复礼”,讲释迦佛,各各论理,三教对峙。然而在崆峒山洞里,共融一个天下,可谓幸哉。崆峒还有藏书洞,茶庵寺东南有石室,窄路匍匐可至,相传过去藏有很多经卷典籍。
  崆峒山上有很多洞,入洞出洞,你就领悟到崆峒神之所在——人生的真谛——乃是空空同同。
  
  神 钟
  
  传说,崆峒山东南侧的大阴山上有一座神钟,围径50米,高80米,兀然站在山巅,不打自鸣,钟声响彻遐迩。
  当天下有洪福降临,神钟高亢激越悠扬,宛然动听,似鸟齐鸣,如马喧腾,仿佛人在欢笑,乐震五洲;当天下遭遇灾祸,它低沉悲壮凄厉,沙哑难闻,像狼嗥虎吼鬼怪哭嚎,哀动四海。
  昔日某春天,神钟破晓轰鸣,白鹤祥云翩然齐飞,枫叶云霞灿然皆妍,先祖轩辕登山而来,抬目远望,凝神聆听,和风中有钟磬奏鸣,他甚喜此道教圣地,筑屋居住三月,向广成子请教“至道”。从此,崆峒山钟声长鸣,上天梯处便留下圣迹——“黄帝问道处”,千百年人们络绎不绝地来拜谒,乐此不疲。
  后来到了汉代,匈奴进犯中原,攻克关中,逼近陇原,某天暮晚,钟声如雷炸于沉云,惊醒人们,迅速投入抗击。钟响一遍,天就落一遍雨,泾河就上涨一次浪,匈奴闻风丧胆,仓皇遁退。
  不知何时,神钟消失了,有人说那时贼寇惧怕钟声敲响他们的丧曲,用炸药轰炸,神钟不翼而飞了。还有人讲世事混沌,吉凶难辨,神钟便入土而没。但崆峒山下纯朴的百姓仍能听见钟声。“九·一八”事变有悲哀钟声响起,共和国成立时欢乐钟声又一次奏鸣……
  据说这神钟是太上老君下凡所铸,凡崆峒人无论走到天涯尽头,都能听到钟声。
  无形而有声,有声中悟得无有的神,这是禅吗?
  我突然发觉,凝望中的崆峒山就是一座钟,就是人们说的“神钟”,山下泾河喧响,山上林涛怒吼,这难道不是钟声吗?
其他文献
安全生产费作为一项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支出,在工程建设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安全生产费现有的制度规定下,选择通信工程施工结算审计实务中,安全生产费的两种计取模式为
风险防范机制不足一般来说,贫困户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因此贫困户信贷风险主要包括一是自然风险.农业属于天然弱质性产业,一旦贫困户遭受自然灾害,将导致粮食减产,最终无
期刊
中国的影子银行的规模已经是亚洲第一了,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潜在风险,但是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成度却很低,从发展程度上以及落后与其他西方老牌的金融发达国家,
房地产企业如何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全面、系统、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竞争优势,这对实现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浅析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分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营运资金、投资、筹资以及行业转型方面存在的财务风险,以此为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规避各种财务风险提供的参考。  房地产企业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引言  房地产企业是一种资金密集型的企业,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速
期刊
翻检张掖市志,许多不用或语义缩小的方言土话,留存了过去的生活。如今,经历过的岁月被夹在了历史的纸页间,断裂的历史需要链接。 30年前祖母还在世,不会看钟表,但起得早,老人把晨星叫“亮明星”,把雷叫“呼噜爷”,吓唬我们时就说呼噜爷来了。70年代初搞人防备战时,街头贴出美国鬼怪式飞机和苏修飞机宣传画供人们分辨,我们就把那图上的飞机当呼噜爷,印下了少年更事后对世界的最初恐惧。  30年前张掖大街的地面
在河西走廊东北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瀚海起伏的沙漠环绕中,镶嵌着一道璀璨亮丽的绿色屏障,这就是绵亘数百里的民勤县。   这里少雨雪,风大沙多,干旱缺水。据当地气象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年均降水量只有113.0毫米,蒸发量则高达2 623毫米,是降水量的23.2倍;年均6级以上大风28次,扬沙天气26次,沙尘暴天气13次,最大风速达22.0米/秒,属半封闭的典型内陆荒漠干旱地区
地下害虫是指害虫的为害期间或终生乍活在土壤中的一类害虫,啃食农作物的种子、幼芽、根茎,造成缺苗断条.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毁种。辽宁地区常她的危害较为严最的地下害虫有蝼蛄、
某一民俗事象能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传承下来,首要的一点就是民俗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功能,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民俗事象其最初的产生总是带有某种功利目的。这些功能既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于精神方面,如教育、历史、娱乐、交际、调节等功能。同样养生健身功能是民俗功能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东乡族是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民俗中延伸的养生健身活动,是东乡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其中丰富的养
沉寂中的,是冬日的积石原,太阳未出山之前,那是霜的世界。这些光怪陆离的精灵,是上苍的天使,悄悄地静静地,把原野装扮得肃穆酷美……麦苗白了,树枝白了,连田间地头曲径通幽的小径也嗜睡于白色的寂静中。   打破寂静的,是一声“咯吱”的木页子门响,门开处,露出一个花白脑袋,花白脑袋上的白发,和霜儿一样白,那是一个耄耋老人。老是老了,却不服老,肩膀上压根榆木扁担,扁担上挑两只铁皮梢桶,梢桶里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