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强化自我约束机制,是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减少财经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保障国家资金安全。因此要逐步实现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意义;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124-02
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也越来越重视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财政、财务制度,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规律和事业发展及其活动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财务关系,合理有效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分析、监督资金使用情况,以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实现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它不仅被动地为单位的业务工作提供物质条件,还可以对单位的各项基本工作和业务活动产生积极地影响。如通过预算管理可以促进单位增收节支,尽量少花钱,办更多的事,使原本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支出管理,可以防止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分配关系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财政拨款是事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渠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正确处理好国家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分配关系提供了依据及准则。同时,按照行政事业单位所担负的任务,业务活动的性质以及财务收支的特点、性质、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的预算管理办法,既有利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基本的资金需要又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扩大服务范围,依法组织收入,筹措更多的资金以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单位增收节支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明确规定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权限以及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实行责、权、利三者统一,把行政事业单位和职工的個人物质利益同事业成果和经济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行政事业单位及职工~-A的福利待遇,可以通过合理组织收入、节约费用、降低消耗和提高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改善,有利于单位职工从物质利益方面关心财务问题,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家理财,重视增收节支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合理安排预算资金,加强国家财产和财务收支管理,制定并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开支标准,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上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和收入、支出管理方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职能分工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有些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务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有些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而且部门预算的范围有限,尚未涵盖单位全部财务收支事项。
(二)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首先,账外资产问题较为严重。财政体制改革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政府采购财政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入账规范了,然而对于捐赠、无偿调入、盘盈盘亏等的固定资产就很少有单位登账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实分分离离严重,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采购的固定资产不适用,造成功能低下或不适用。实行政府采购后,行政事业单位对采购的专用设备有着特殊要求,而政府采购办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以及按自己确定的采购渠道进行采购,但采购回来的专业设备往往不能适用,造成功能低下或闲置,影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再次,固定资产不能随意报废或不及时清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行政单位对报废报批意识比较差,随意性很大。
(三)经费管理不规范
统计表明,新财政体制推行后,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控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使用定额标准,下属单位、专项经费支出成了新的“挖掘点”。目前专项经费和项目经费收支核算不够清晰,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尤其是项目经费支出没有明细账,与正常经费混在一起,无法判断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真实情况。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的基础依据和行为规范,通过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这样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加强经济核算,尽可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二)加大专项资金管理力度,确保专款专用
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严禁挤占挪用。尤其是救灾、扶贫、救济、抚恤、低保、医保及教育、社保等重点财政专项资金,更不能把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消费性支出,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
1.单位现金收入必须及时存入银行,不得坐支现金。
2.单位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足额入账,严禁私设“小金库”、“账外账”和“收款不入账”。
3.加强现金库存限额和开支范围的管理(库存限额数额由单位和开户银行商定),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必须及时存入银行,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的经济业务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4.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和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的,应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5.单位必须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原则上一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1.把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相结合
在财务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为核算资产数据,包括财产登记、登记财产卡片、财产单据、生成资产凭证、资产账簿等。而财产采购、财产处置、安全控制及财产登记中的验收登记,领用登记等数据在财务软件中很难连贯地反映出来,而在整个固定资产管理中会涉及单位所有人员。所以,必须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与财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相结合,才能使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共享,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财务部门的数据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
2.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账面及实物的盘点
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制度、时间、人手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处理,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单位盘点、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积极处理好闲置固定资产,引入资产评估程序,运用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回收资金,或依法按政策捐赠边远地区等方式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五)逐步实行票款分离制度,从源头上堵塞漏洞,防范腐败
实行票款分离制度,就是实行“立项、收费、支出、稽查”诸权分离机制,执法单位有权开票,无权收费,开票多少与其正常经费不相挂钩。行政事业单位应缴款项及非财政拨付取得的各项资金,必须严格按规定上缴,实行“票款分离”、“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其统一纳入单位综合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这样,使应缴款项由暗处摆到明处,有利于控制不合理支出,同时也为财务检查、审计工作提供便利,为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非法收入奠定基础,更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六)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薄弱严重制约了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必须重视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监督作用。强化会计基础工作,需要财政机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基础会计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保障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有利于做到人、财、物尤其是资金的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执行财政财务制度,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于提高事业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健康、顺利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梅,财务管理,2009(01)
[2]刘慧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论
作者简介:王良熙,男,汉族,本科,浙江绍兴人,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研究、财务管理。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意义;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124-02
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也越来越重视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财政、财务制度,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规律和事业发展及其活动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财务关系,合理有效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分析、监督资金使用情况,以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实现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它不仅被动地为单位的业务工作提供物质条件,还可以对单位的各项基本工作和业务活动产生积极地影响。如通过预算管理可以促进单位增收节支,尽量少花钱,办更多的事,使原本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支出管理,可以防止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分配关系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财政拨款是事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渠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正确处理好国家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分配关系提供了依据及准则。同时,按照行政事业单位所担负的任务,业务活动的性质以及财务收支的特点、性质、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的预算管理办法,既有利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基本的资金需要又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扩大服务范围,依法组织收入,筹措更多的资金以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单位增收节支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明确规定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权限以及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实行责、权、利三者统一,把行政事业单位和职工的個人物质利益同事业成果和经济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行政事业单位及职工~-A的福利待遇,可以通过合理组织收入、节约费用、降低消耗和提高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改善,有利于单位职工从物质利益方面关心财务问题,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家理财,重视增收节支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合理安排预算资金,加强国家财产和财务收支管理,制定并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开支标准,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上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和收入、支出管理方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职能分工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有些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务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有些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而且部门预算的范围有限,尚未涵盖单位全部财务收支事项。
(二)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首先,账外资产问题较为严重。财政体制改革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政府采购财政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入账规范了,然而对于捐赠、无偿调入、盘盈盘亏等的固定资产就很少有单位登账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实分分离离严重,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采购的固定资产不适用,造成功能低下或不适用。实行政府采购后,行政事业单位对采购的专用设备有着特殊要求,而政府采购办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以及按自己确定的采购渠道进行采购,但采购回来的专业设备往往不能适用,造成功能低下或闲置,影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再次,固定资产不能随意报废或不及时清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行政单位对报废报批意识比较差,随意性很大。
(三)经费管理不规范
统计表明,新财政体制推行后,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控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使用定额标准,下属单位、专项经费支出成了新的“挖掘点”。目前专项经费和项目经费收支核算不够清晰,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尤其是项目经费支出没有明细账,与正常经费混在一起,无法判断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真实情况。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的基础依据和行为规范,通过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这样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加强经济核算,尽可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二)加大专项资金管理力度,确保专款专用
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严禁挤占挪用。尤其是救灾、扶贫、救济、抚恤、低保、医保及教育、社保等重点财政专项资金,更不能把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消费性支出,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
1.单位现金收入必须及时存入银行,不得坐支现金。
2.单位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足额入账,严禁私设“小金库”、“账外账”和“收款不入账”。
3.加强现金库存限额和开支范围的管理(库存限额数额由单位和开户银行商定),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必须及时存入银行,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的经济业务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4.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和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的,应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5.单位必须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原则上一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1.把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相结合
在财务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为核算资产数据,包括财产登记、登记财产卡片、财产单据、生成资产凭证、资产账簿等。而财产采购、财产处置、安全控制及财产登记中的验收登记,领用登记等数据在财务软件中很难连贯地反映出来,而在整个固定资产管理中会涉及单位所有人员。所以,必须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与财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相结合,才能使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共享,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财务部门的数据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
2.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账面及实物的盘点
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制度、时间、人手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处理,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单位盘点、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积极处理好闲置固定资产,引入资产评估程序,运用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回收资金,或依法按政策捐赠边远地区等方式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五)逐步实行票款分离制度,从源头上堵塞漏洞,防范腐败
实行票款分离制度,就是实行“立项、收费、支出、稽查”诸权分离机制,执法单位有权开票,无权收费,开票多少与其正常经费不相挂钩。行政事业单位应缴款项及非财政拨付取得的各项资金,必须严格按规定上缴,实行“票款分离”、“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其统一纳入单位综合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这样,使应缴款项由暗处摆到明处,有利于控制不合理支出,同时也为财务检查、审计工作提供便利,为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非法收入奠定基础,更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六)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薄弱严重制约了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必须重视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监督作用。强化会计基础工作,需要财政机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基础会计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保障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有利于做到人、财、物尤其是资金的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执行财政财务制度,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于提高事业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健康、顺利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梅,财务管理,2009(01)
[2]刘慧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论
作者简介:王良熙,男,汉族,本科,浙江绍兴人,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研究、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