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真实的法律“底线”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er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却与法律真实进行着不断的碰撞。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都来源于客观真实,两者既有着矛盾的一面,又有着统一的一面。作为目前审理新闻侵权案件重要法律依据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却有不完善之处——对新闻真实的“基本真实”没有界定。所以,在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止新闻侵权的方法就是,将新闻的“基本真实”向“法律真实”靠近,新闻报道应以法律真实为“底线”,不应超越法律真实。
  【关键词】新闻真实 新闻侵权 法律真实 基本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新闻在追求真实的同时,却不断与法律法规乃至社会道德碰撞。近年来,以媒体为被告的新闻侵权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在这些侵权诉讼中,针对“新闻失实”提出的侵权案达80%以上。在这些案件中,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涵义
  关于“真实”目前存在三种认识,即客观真实、法律真实和新闻真实。新闻真实和法律真实都是来源于客观真实。那么在认清新闻真实以及法律真实前,必须要厘清客观真实的涵义。
  客观真实的定义有赖于客观事件的界定,客观事件是指事实曾经发生或实际存在的状态。①由此可以说,客观真实就是指该事件的真实状态或者实然状态,即实存。
  新闻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新闻真实有着自己的独特涵义。“新闻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必须如实反映事物的原貌,它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②,包含事实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两层涵义,即新闻的“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具体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反映;“总体真实”则是指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揭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中存在的内部规律性。但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和新闻特性的影响,新闻真实也只能是事实性真实、过程性真实、有限度真实和即时性真实。
  法律真实是指公检法机关在诉讼证明过程中,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应当符合形式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应当达到法律的角度认为是真实的程序。③法律真实的形成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并受制于法律的评价,它实际上是“法官主持下当事人一起构造的人工世界”,④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参与诉讼的各方当事人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对外只提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这就使证据的真实性有一定的概率,由此所最终认定的法律真实也有一定的概率。
  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关系
  法律真实和新闻真实都是以客观真实为来源,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
  无论是新闻真实还是法律真实都是以真实性作为自身存在的第一要素,新闻真实要求:第一,作者所报道的事实必须真实无误,不允许有任何差错、虚构或夸张;第二,对事实的说明、解释也应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歪曲或掩饰。同样,司法审判的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可见,崇尚真实是新闻与法律相通之处。
  但法律意义上的真实与新闻意义上的真实不尽相同。法律真实是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法律认定的事实,而新闻真实仅仅反映了事物的面貌,是表面的真实。显然,二者区别的重心是对客观事实的认知方式。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1、价值取向不同。法律真实体现的是诉讼的合法性内涵,新闻真实更多专注于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
  2、对真实的理解不同。新闻对真实的理解属于日常生活的理解,凡是存在的、发生的、非记者虚构的即为真实,而法律对真实的要求是:凡是事实必须要有证据支持,不能证明的事实就不能认定是真实的。
  3、对证据的需求程度不同。法律真实需要真实存在的证据,以及由证据组织起来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没有证据的真实在法律上是毫无意义的。新闻真实却不一定要求有实在的证据。通常情况下,记者在采访中由于受新闻的时效性、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的制约和调查手段的限制以及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不一定都能从新闻源中找到确实的证据。
  4、证据特征的不同。法律真实强调合法性基础上的真实性,证据既要有证明能力,也要有证据能力,而且在证明标准上,法律真实要求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而新闻真实只强调事实的真实性,不关注证据能力,也不要求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在新闻报道时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媒体报道了一个还没有被认定为法律真实的事实时,无论媒体穷尽多少对于新闻客观事实来源的审查,这个新闻的客观性从法律的角度就是有瑕疵的。这样的报道即使在事实上没有失实,但是其却超出了法律的“底线”,替代司法程序进行了法律真实的判定。这将直接导致报道人承担相应法律规定的责任。如果没有法律救济的“底线”,新闻真实被当作法律真实来报道的话,对被报道者来说就是不公平的,且是侵犯名誉权的。
  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统一
  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虽然在内涵、外延及价值标准等方面具有对立的一面,但是在维护人权的根本立场上两者并没有歧义。随着新闻法制的建设和社会法治化的进步,新闻与法律都在不断调整自己,力求为对方所认同并适应对方。
  最高人民法院在1993年颁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是目前审理新闻侵权案件的重要依据。《解答》规定“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文章反映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或者文章反映的问题虽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⑤
  《解答》中把构成新闻侵权的“新闻失实”认定为“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由此可见,法律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是“基本属实”。这既对新闻报道中难以避免的轻微失实或者无法举证予以宽容,同时又限定了真实的最低限度“基本属实”:新闻内容不能误导读者对真实的看法,不能改变问题的性质,也不能对问题的性质轻率下结论,否则就是构成侵权的失实。
  但是“基本真实”这一法律术语如何理解?司法解释“基本真实”还只是一个法律概念,没有具体明确的定义和界定,如何理解因人而异,具有很大弹性。实践中由于每位法官对问题的看法不同、经历各异,其判断也就不尽相同。
  如何既能合理保障公民人格权不受侵犯,又能保证舆论监督的正常开展,使新闻真实和法律真实进行真正的融合统一呢?这就需要国家尽快制定专门法律,从新闻工作的特点出发,对“基本真实”作出符合新闻发展规律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
  由“基本真实”向“法律真实”靠近
  新闻侵权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防止和避免新闻侵权也必须从法律的层面入手。在现阶段,国家法律无法对“基本真实”进行明确界定时,防止和避免新闻侵权的最有效做法就是:新闻真实由“基本真实”向“法律真实”靠近。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媒体或记者来说,对所要报道的事实不仅应该从新闻真实的角度加以认识,还应从法律真实的角度加以把握,努力做到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之间的统一和平衡,在法律的范畴下实现新闻的真实性要求。为此,新闻工作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锤炼,使新闻真实由“基本真实”向“法律真实”靠近。
  1、使新闻事实报道程序合法化,拒绝媒体审判。
  “媒体审判”即媒体在司法机关尚未做出判决前,根据自己掌握的“新闻事实”,对相关案件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并将自己的判断传播给了广大的受众,使大家对案件有了先入为主的观点。然而,媒体所依据的并非是法律真实,而是未经证据证明的新闻真实。虽然新闻真实可能更接近于客观真实,但法院只能就法律真实做出判决,因为法律真实的可信度要高于新闻事实。为了避免媒介审判,新闻工作者要牢记“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法律原则,站在法律的层面上去思考、观察和审视新闻事实。
  2、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强化法制观念、加强新闻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懂法用法的新闻工作者。
  法制观念并不仅仅是法律的专门知识,而是对正在建设中的整个法制环境和法制社会的自觉认同。新闻工作者应该了解与新闻传播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基本的民法、刑法、行政法的知识,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新闻侵权事件。
  3、了解证据的重要性和举证责任。
  证据及举证责任是构成新闻真实的新闻事实向构成法律真实的法律事实转变的关键。诉讼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查事实和适用法律来保护被侵害的权利。在有新闻机构或新闻从业者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案件中,无疑会牵扯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转化为法律事实材料。在二者的转化过程中,证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新闻真实有了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其可信性,那么法院就会采纳这个新闻事实材料,从而完成新闻事实向法律事实的转变。新闻工作者要知道什么是合法有效证据,注意收集保留证据,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材料等等,皆可作为证据。
  4、要注重全面深入采访,眼见为实。
  采访一定要深入、全面,这是实践检验了的、新闻采访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过分相信采访对象,仅依靠一方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写新闻,是很容易造成失实的。深入采访要做到细问、细听、细察,注意每一个细节,防止片面性,防止先入为主,防止主观感情用事。同时对新闻事实中的重要细节、关键性内容,不能过分相信采访对象的叙述和记忆,最好是找到文字依据仔细查对,眼见为实。
  在防止和避免新闻侵权时,有一种倾向应该被杜绝。在新闻侵权所引发的诉讼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一些新闻媒体为防止侵权,采用一种消极的方法,即尽力避免对有争议的事件的介入,或者放弃对非正常现象的抨击。这样做虽然在表面上减少了因新闻报道而可能产生的纠纷,但它却是以放弃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作为代价的,违背了新闻自身的规律和要求,不应该提倡。■
  
  参考文献
  ①孔祥俊,《论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J].《政法论坛》,2002(05)
  ②刘建明:《宏观新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③樊崇义等:《刑事证据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
  ④陈乐,《法律视野下的新闻事实》 [J].《理论与思考》,2007(09)
  ⑤李毅,《真实与谎言之间有多远——新闻失实和侵权的法律界限》[J].《中国记者》,2008(08)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探究背景:  在观鸟活动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白鹭喜欢和鸭子一起觅食,鸭子往东走,白鹭跟着往东走;鸭子往西走,白鹭就跟着往西走。为什么白鹭要跟着鸭子呢?  基本思路: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本次探究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白鹭喜欢跟鸭子在一起觅食这一现象,了解动物之间和谐相处、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主要方法:  白鹭完成迁徙后,我们
【摘要】20世纪60年代,《理解媒介》的出版让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迅速风靡世界。在经历了重重褒扬和批评之后,麦氏理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新媒介的特点及带给人类的影响证实了麦克卢汉媒介观的预见性和合理性,也对麦氏理论作出了新的诠释。  【关键词】麦克卢汉 媒介即讯息 媒介即延伸    1964年,《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出版,给整个西方甚至全世界都带来了一场巨大的震动和冲击,作
不久前,50多歲的梁叔来到市皮肤病防治所看病。他告诉医生,自己患湿疹多年,经外用激素药膏、内服抗过敏药治疗,会稍微好转,但没几天又长出来,晒太阳后皮疹会加重。  梁叔身上的皮疹,看起来和寻常的慢性湿疹并无二致。但医生发现,他的皮疹多数在四肢和头面部。考虑到他的皮疹集中在曝光部位,而且发病和晒太阳有关,医生判断,梁叔的“慢性湿疹”是对光的“过敏”引起的。  慢性光化性皮炎极像湿疹  “慢性光化性皮炎
为给全县孤老、烈属、军属、复员、退伍的老人、老战士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安排好他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让他们有一个欢度晚年的幸福之家,安徽省蒙城县民政局近年来投资近三百万元,将始建于1958年、座落在万佛塔南、嵇康路西的蒙城县光荣院进行了改建、扩建,并将她建成了名副其实的快乐之园。  现如今的蒙城县光荣院占地面积近一万平方米,内设40张床位,基本实现了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并达到了居
农村低保工作  蒙城县民政局在2008年农村低保 “提高待遇标准,扩大覆盖面积”的基础上,不仅以“一卡通”方式将低保金发放到户,而且今年再次提高了待遇标准、扩大了覆盖面积,全县农村低保覆盖面由原来的3%扩大到了3.9%;现在,全县享受农村低保对象达两万余户,41104人,占农业人口的4%,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  五保供养工作  蒙城县民政局为更好地解决“五保供养对象多、经费紧张”等实际问题
今天,欧洲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在很多语境中,它是欧洲联盟的同义词。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人类政治史上的一大创举。作为超国家的政治实体,欧盟一方面有别于一般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必须遵守共同制定的法律,一方面又不同于美国这样的联邦制国家,每个成员国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自行制定外交和国防政策。加入欧盟的国家必须达到相应的条件,在政治上需要具备稳定的民主制度,尊重人权与法治,保护少数族群;在经济上
对记者介入新闻,无论学界业界,一直以来都有争议。但是,无论结论如何,从电视新闻的发展来看,记者介入新闻却一直无法回避,甚至愈演愈烈。  有学者以为,民生新闻相对传统新闻,在视角上有从“‘全知’、‘俯视’等,向 ‘介入’、‘平视’”的转变。①而作为“民生新闻的更新换代产品”②——帮忙类节目更是以介入为己任。山东有线电视中心生活频道总监,《生活帮》的创始人王忠甚至认为,“如今,电视民生新闻就是由报道者
摘 要:运用田野调查法,借助文化人类学文化记忆和认同理论,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节庆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性节庆体育不仅能促进族群内部的交际和文化传承,同时对族群间交流和文化认同也具有积极影响;分析节庆体育影响族群集体记忆和民族文化认同的内隐化机制,能从深层次上全面考察和揭示节庆体育的社会存在意义以及与社会文化的交流互动关系。  关 键 词:民族传统体育;节庆体育;集体记忆;文
"回看这30年,给中国带来巨大变化的是谁?其实就是这些普通人每天的工作。"    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是一个不愿意回忆过去的人,从不热衷任何校友活动,却一定要来参加时政作家凌志军《中国的新革命》一书的发布会。她说:"这本书把我带回了20多年前的中关村。"  王小兰1984年下海,中关村先后诞生了2万多家公司,最初的那些公司只有20多家存活至今,时代集团是其中的幸运儿。  大浪淘沙的一幕每天都在中关村
神秘的印加古国留下的不仅只有马丘比丘遗址,还有古城库斯科。    库斯科在印第安人盖丘亚语中的意思是“肚脐”,印加人认为这里是世界的肚脐,即世界的中心。  传说,在远古时代,古代印第安人在这里披荆斩棘,缔造家园,感动了太阳神,赠给他们一柄金斧。公元1200年前后,印加国王曼科卡帕克遵循太阳神的指示,从的的喀喀湖迁都这里,建成雄伟华丽的库斯科城,并以这里为中心,建立起了北至厄瓜多尔,南至智利与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