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整合的幼儿园美术课程资源挖掘初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元整合教育模式中,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为幼儿选择美术课程资源的原则是:尊重幼儿天性、立足本土、来源生活、面向民族世界,关注社会发展、家庭亲子教育潮流。探索美术课程内容游戏化、生活化、地方本土化、创新时代化是多元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多元的美术教育需站在新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儿童观、教师观、评价观,多维度对美术教育进行实践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多元    整合    美术课程   初探
  一、整合学科与主题课程下的美术教育实施与探索
  美术活动拓展、渗透于各领域活动之中,涵盖不同的主题,使之有机整合。多元美术活动与幼儿园一日活动整合的课程体系。
  1.选择适宜幼儿的经典文学作品,挖掘其与美术活动的结合点
  《幸运的一天》《小老鼠偷蛋》等故事篇章,如老鼠偷蛋、小猪逃跑等环节;我们找到幼儿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作为开展美术活动的基点,结合形式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让幼儿进行创作活动。
  2.围绕主题展开想象创造,实现美术活动与经典文学作品的有机融合
  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及知识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拓展幼儿的美术创想。如《三只小猪》的故事,让孩子用多种美术绘画形式给小猪画房子等。
  3.在表演区表演中拓展幼儿的艺术表现空间
  表演活动时所需各种服装道具、舞台背景,可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进行环保时装、各种头鉓、发夹、手偶、背景制作。让孩子美术活动成果大有作为。
  4.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探索挖掘多元美术教育
  《多彩的秋天》美术活动设计,我们可以同课异构,如:课一故事+树叶拼贴喷画形式开展,课二音乐+水彩颜料混合泥工的形式开展。课三科学+颜料拓印的开展等。
  二、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相结合的美术教育实施与探索
  1.采用幼儿作品布置园所大环境,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信心
  幼儿园在楼梯道、大厅、走廊等公共环境,创设了丰富的多元化美术元素。如:在楼梯道,呈现了幼儿创作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泥工、纸艺;在幼儿园长廊中,呈现了大班幼儿的一幅幅水墨画,青花瓷装饰服饰、纸盘;在大厅,将幼儿的手工作品如:毛线画、线条画、布贴画、插花、印染、版画进行展示等等。这种用幼儿的不同形式的多元美术作品建构出的美术环境,即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及成就感,又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继续进行美术创作的欲望。
  2.欣赏名画,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在幼儿美术工作室内,我们将国内外美术大师的作品进行展示,如:梵高的《向日葵》;徐悲鸿的《奔马图》;齐白石的《虾》;关山月的《山水画》等等,请幼儿欣赏,并引导幼儿体会大师在作画中的大胆用色、抽象表现以及创意等,然后开展国画、油画等多样性的创作活动。
  三、与幼儿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美术教育实施与探索
  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幼儿在课堂中感受的是一种艺术美,一种唯美,而我们更应该让幼儿感受到身边的美,生活中的美,并学会去发现美。将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使幼儿美术教育更丰富多元。
  1.大自然融合美术教育
  带领幼儿在自然中用心感受生活艺术美。大自然无处不美,百花争艳,百鸟争鸣,小溪流水,一座雨后的彩虹,一片新生的绿叶,甚至是日落时五彩斑斓的云彩,这些都能激发孩子对美的感受。教师们可以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组织写生活动,草丛的小昆虫(蚂蚁排队、走路抬食物)水里的小鱼、小虾游来游去等情景都可以让幼儿观察其形体动态美等,并用画纸去记录美;秋天到了,带领小朋友们去秋游,到校园里、田野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寻找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小朋友发现了秋天:树叶变黄了、叶子飘落下来了;路边的豆子成熟变黄了;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菊花开放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田野里的稻子变成了金黄色,弯下了腰……于是,一幅幅美丽的“我眼中的秋天”主题画,展示在了“金色秋天”的主题墙上,一个个手工作品“我心中的秋天”也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2.幼儿家庭、社区活动融入丰富美术教育
  将美术课程与家庭教育、社区文化联系起来,使幼儿美术教育走出课堂。现代社会的公共资源给现代家庭也提供了多元的美术资源和机会,给家庭提供了亲子活动机会,也提供了开展多元美术活动的户外资源。比如:博物馆教育、参观各种艺术展览、参加各种家庭美术竞赛活动,或者参加学校或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举办的家庭美术教育交流会等。如:孩子们在参观海战博物馆后,有的孩子用泥塑的形式捏大炮、兵士;有的孩子画古时后的船;有的孩子用竹条制作战弩;有的孩子创造、发明现代兵器、战舰、战斗机等。孩子们通过小小的写生活动,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活动使美术教育形式和内容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四、发扬民间、地方传统艺术的美术教育活动实施与探索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与根源,它有着其特有的艺术韵味和魅力。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地方,感知、传承、尊重、接纳多元化民族艺术,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传统文化除了中国的民间习俗,如婚庆习俗、过节习俗、传统节日等;还包括很多民间的制作、民间的建筑、民间的传说故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选择挖掘美术课程内容时可以考虑到的多方面的文化资源。
  当前美术教育的多元化日趋明显,多元整合的幼儿园美术教材资源构建并实施必须符合幼儿艺术天性,符合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具备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活化、游戏化的美术教育课程是必要且可行的。多元整合的幼儿园美术教材必然构建创设出多样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为幼儿艺术潜能的开发和艺术素养培养搭建多方位的发展平台;为教师艺术活动开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资源;更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提供了多方面的活动载体,促进了幼儿与教师共同进步。
其他文献
摘要:在“多元智能理论”之中明确指出,音乐这一形式是人类智力的良好体现,因此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之中往往会和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深度融合,以此来让幼儿音乐教学的模式得以丰富,极大地调动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也能够让幼儿的多元智能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音乐教育所产生的作用及意义,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以求为推动学前教育水平提供理论上
期刊
美国小学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jamesmossel曾经说过:"器乐教育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它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和效果的可能性。而在传统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不太重视器乐的教学,但器乐的教学却是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积极使用小乐器,从而获得更
期刊
摘要:从学前教育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是儿童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此问题关乎到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幼小衔接的问题已成了重要的教育问题。而语文教育对人们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语文教育能否顺利衔接关系到学生素质能否顺利提高,并且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语文教育各阶段的衔接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学前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衔接为研究核心,对这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学前 小学
期刊
一、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与背景  1996年,我校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成为北京市第一所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已累计向社会输送英语功底扎实、专业能力熟练的合格毕业生近2000多人,其中1000多人获得国外大学学士学位,300多人获得英国硕士学位, 4人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开始,已连续6年荣获北京市中职校英语
期刊
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久远,内涵丰富。  一、儒道思想对琵琶的音乐审美影响深远  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儒家的“礼乐”思想和道家的“大乐与天地同和”思想影响深远。  1.“礼乐”之美  孔子是“礼乐”思想的奠基人,儒家的礼乐思想对中国民族乐器的音乐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的音乐美学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和”的音乐是最完美的至上的音乐,重视音乐的政治、社会、伦理、教化功能,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
期刊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思维形象,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根据新课标提出音乐审美这一课程性质,小学音乐教材中加入了许多提高音乐综合性的相关元素,舞蹈便是其中一项。  一、小学《音乐》(二年级)中舞蹈元素呈现研究  在现行使用的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中,以二年级全
期刊
摘要:当今大多数幼儿园美术游戏化教学还没真正打破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孩子跟着范例模仿,忽视了儿童活动的主导地位。单一的美术教育工作,缺乏了童趣。因此,我们应尽快加大推进幼儿园游戏化美术活动策略的挖掘,使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内容,活动组织的形式,活动的观察与美术教育指导都具游戏化的特性。这需要我们站在新时代课程观、教学观、儿童观、评价观的基础上,多维度对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策略游戏化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和理
期刊
摘要:青春期是指人类个体从性机能还没有启动,发展到机能成熟的这个阶段。一种广义的青春期概念是指孩子从开始进入生理发育时起到生理发育完全成熟为止的10~11岁到21~22岁之间,相当于小学高年级到大学毕业这个漫长的阶段,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小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会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青春期对小学生
期刊
说起交往,它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也是每个人立足社会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在交往中,人们能够交流信息,传递感情,协调彼此的关系进而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所以说,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对于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交往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时期开始。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有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幼儿在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利于其认知能力的
期刊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兴趣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只有乐学才能善学,这无疑说明了兴趣对于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性。  关键词:手段激发提高  什么是兴趣?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巨大能动力量。爱因斯坦曾说过:“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