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价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体内外抗须癣毛癣菌(T.mentagrophytes)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抑菌圈的影响,试管药基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T.mentagrophyte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皮肤病变评分、真菌学转阴率、组织病理形态学综合评价对T.mentagrophytes致豚鼠体癣模型的治疗作用,从对生物量、超微结构、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影响探究香鳞毛蕨有效部位抗菌机制.结果 香鳞毛
【机 构】
: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市新药筛选模型系统建设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广东省局部精确给药系统工程中心,广东广州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体内外抗须癣毛癣菌(T.mentagrophytes)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抑菌圈的影响,试管药基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T.mentagrophyte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皮肤病变评分、真菌学转阴率、组织病理形态学综合评价对T.mentagrophytes致豚鼠体癣模型的治疗作用,从对生物量、超微结构、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影响探究香鳞毛蕨有效部位抗菌机制.结果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可明显抑制T.mentagrophytes抑菌圈形成,对13株T.mentagrophytes的MIC和MFC的几何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197~3.15、0.313~3.969 mg/mL.相对于模型组,不同浓度的乳膏给药第7、14天均可降低豚鼠体癣模型皮损评分,低、中、高剂量组转阴率分别为50%、75%、87.5%.HE和PAS染色结果表明,乳膏有较好的改善皮损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减少角质层的孢子数.透射电镜观察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可破环T.mentagrophytes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可降低T.mentagrophytes的生物量和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结论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对T.mentagrophytes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可能与破坏T.mentagrophytes超微结构、抑制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优化健脾通气无糖颗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以成型率、吸湿率、溶化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结合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相对均齐度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水分、吸湿率、休止角、豪斯纳比为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样品质量的一致性.结果 最优条件为干膏粉与混合辅料[乳糖-甘露醇(0.684∶0.316)]比例1∶0.2,润湿剂(89%乙醇)用量40 mL,成型率、溶化率、含水量、休止角分别为91.93%、89.53%、7.89%、30.04°.5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相似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舒眠胶囊(酸枣仁、柴胡、白芍等)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斯皮诺素、槲皮苷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CORTECS C18色谱柱(4.6 mm× 150 mm,2.7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2 nm.结果 4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8.95%~ 103.5%,RSD 0.61%~2.2%.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可
目的 优化扶正治癃颗粒的提取、成型工艺.方法 以5-羟甲基糠醛、松果菊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花糖苷、总多糖、总黄酮含量及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结合信息熵理论优化提取工艺;以吸湿率、成型率、溶化率、休止角、堆密度为评价指标,浸膏粉与辅料比例、润湿剂(95%乙醇)用量、辅料(预胶化淀粉、麦芽糊精)比例为影响因素,采用均匀设计结合G1-熵权法优化成型工艺.结果 最优提取工艺加水量10倍,煎煮2次,每次2h;最优成型工艺为浸膏粉与辅料比例1∶0.7,95%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