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enhui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引领我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本文主要就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并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师的系统讲授。教师应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第一步。
  
  二、倡导教学民主,强调尊重、赞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从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要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条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真正使“教学在师生互动与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建立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平时通过微笑、点头、鼓励来善待学生,决不用训斥、讽刺、否定的态度对待学生。上课时常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或讨论”的语气开题,将师生融合在一个情感亲密的教学整体之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老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民主的氛围,加上老师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动而有序,活泼而不混乱。这样的课堂气氛,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必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 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随着中考制度的改革,“课堂”的外延不断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也得以不断拓展。只有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的融合,才能够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研究,将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中显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有机地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如在《感受身边的变化》教学时,要求学生主动调查本班同学的家庭年收入情况、家庭年支出情况等,并进行交流。调查的数据、照片等信息资料来自学生生活,体现了真实性,增强了教材的可信度,学生感受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龙岭中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