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翔海底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ew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深海基地坐落在青岛即墨区鳌山卫,占地面积390亩,海域62.7公顷。这里是我国大型深海装备业务化运行支撑基地,也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这里还是我国深潜“三龙”聚首之地,未来更是“七龙”聚集之地。

我国深海战略规划回顾


  人们常说某某事比登天还难,其实对于人类来讲登天相对容易,下深海则比登天难。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海洋占到地球面积的70%。然而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勘探与研究仍停留在十分初步的阶段。阻碍人类前进脚步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海水的巨大压力。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加一个大气压。当深度达到10000米左右时,海水产生的压力为1000个大气压,相当于一个指甲盖上要承受一辆小轿车的重量。人类要想进入深海,离不开能承受如此巨大压力的深海装备。

  20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了“上天、入地、下海”的战略规划。几年之后,上天、入地均有收获,下海却苦寻无功。此时,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已经具备了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能力,最深下潜至6500米,而中国载人深潜技术还仅仅停留在600米。直到2001年初,根据国家的战略安排,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20余位国内海洋领域院士、专家齐聚北京再次交流探讨,最终取得共识:发展深海技术,已经时不我待。起初,人们在研制多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问题上意见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海底矿产资源大多集中在4500米左右的海底,研制4500米级就够了;另一种观点主张要有超前眼光,研制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在后一种意见上达成了一致。2002年4月,科技部批准了国家海洋局报送的《关于启动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重大专项的请示》,正式列入国家“863计划”。从此,中国研制大深度载人潜水器驶上了快车道。
“蛟龙号”

  目前,我國已经成功自主研发出了多款海洋观测装备,如无缆水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水下滑翔机、载人潜水器等。其中,“蛟龙”“海龙”和“潜龙”被称为“蛟龙探海”工程“三龙”,是我国的深海重器。“三龙”可以搭载科学家和相关调查作业工具进入深海,并利用不同类型的作业工具实现深海各类环境要素和底质样品的探测和取样,成为我国开展深海资源勘查和深海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蛟龙号”:创造载人潜水器世界纪录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中国是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下潜更深的潜水器数量更少,目前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除中国外,其他4国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为日本深潜器的6527米。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试成功到达7062米海底,创造了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这意味着中国的这项科技水平已经达到顶尖国际水平,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海龙11000”:创造了我国无人有缆深潜纪录


  “海龙11000”是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葛彤团队研制的万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设计最大工作深度为1.1万米。其系统方案、总体方案、控制方案突破了传统缆控无人潜水器模式,大量采用创新技术。其中,可加工浮力材料、多芯贯穿件等部件均为我国自主创新成果。2018年9月,“海龙11000”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完成6000米级大深度试验潜次,最大下潜深度5630米,创造了我国无人有缆深潜纪录。“海龙11000”具备良好的深海观测及探测能力,可以支持在大洋科考船上常用的万米铠装光电缆上的应用。
“海龙11000”

“潜龙三号”无人无缆潜水器:擅长大范围精细探测


  深潜器通常分为载人潜水器(HOV)、无人有缆潜水器(ROV)和无人无缆潜水器(AUV),“蛟龙号”“海龙11000”和“潜龙三号”分别是三类潜水器的代表。相对而言,载人潜水器、无人有缆潜水器擅长小范围精细作业,而无人无缆潜水器“潜龙三号”则更擅长较大范围深海近底高精度勘查,作业效率高。“潜龙三号”出发前,只要将规划好的作业深度、路径及内容等指令输入其“大脑”—控制计算机,“潜龙三号”就能发挥其聪明才智:用“嘴”内的前视声呐感知前方障碍物,用“肚皮”底下的高度计感知离底高度,操控“眼睛”内的水平槽道推进器和四个鳍的动作,实现潜水器前进后退、上浮下沉、左右转向,实现智能避障。在已完成的3个潜次中,“潜龙三号”最长的一次航行超过42小时,遨游156千米,获取了约40平方千米的相关科学数据。在另两个潜次中,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照片,为深海调查提供科学资料。“潜龙三号”长长的尾巴引人注目,其实它拥有过人本领,但在经历的这几个潜次中并没有展现。它要到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中才会大显身手。它的尾巴内置有三分量磁力仪,对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格外重要。
其他文献
教育没有情感,就像河塘里没有水一样.新课改提出实施素质教育,随着现代化教育观念的逐渐改变,情感教育也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实施情
期刊
木霉菌对有机磷农药的耐受性是其生物降解农药残留的重要前提,因此,研究ABC转运蛋白在木霉菌耐受敌敌畏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RNA-seq转录组分析对深绿木霉T23中敌敌
干细胞对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许多研究报道都证明包括神经干细胞(NSC)、间充质干细胞(MSC)、内皮祖细胞(EPC)在内的干细胞对实验性的脑缺血具有明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重要危险因素。体内胆固醇的稳态平衡主要受:(1)机体自身合成途径。(2)食物胆固醇的吸收。(3)胆汁酸的清除与排泄三条途径的调节,其
20世纪,“第一次量子革命”孕育出激光、半导体、核能等技术,发展出光通信、电子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应用,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进入21
期刊
目的:Notch1通路的过度激活在T-ALL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筛查我院T-ALL患儿的NOTCH1基因突变谱,探索其发病机制,阐明NOTCH1基因突变在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电影海报将绘画和设计的特点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对特定的观念和信息进行有效的传达,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电影艺术品位和价值的极大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图形作为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碱基的非编码RNA分子,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并在细胞的繁殖、分化、凋亡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现在已经公布了108条牛的miRNA。寻
近日,研究人員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和河岸蜘蛛体内,检测到了69种药物化合物,包括抗抑郁药、止痛药、抗生素和抗组胺药,这一结果令人不安。2018 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约1.17万亿美元,最终这些药物将全部进入自然生态系统,然而,药物将带来怎样的风险?目前,对人类来说依然如同雾里看花。  药物中的化学物质单独或联合会产生何种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研究发现,随环境进入动物体内的药物浓度正日
期刊
新型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neoformans)作为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主要感染免疫力缺陷人群,例如HIV病毒携带者,器官移植产生排异现象的患者以及接受大量类固醇药物治疗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