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另一道风景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一种多重的对话过程,是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的经历。真正的阅读,不仅仅是了解到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还需要用心在文字里反复地来回,从而对自己的知识、品行、能力达到一定的提高。为了让孩子真正做到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与老师对话,甚至是自己与自己对话,笔者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个要教会孩子阅读的老师,自己首先要俯下身子去阅讀。否则,一个连文本都打动不了自己的老师,如何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去引领学生在文本中品读、发现文章的表达魅力呢?在上课之前,教师对文本的深入钻研、深层挖掘极其重要。文本告诉了我们什么?背后涉及了哪些知识?它涵盖了哪些内容?编者选编这个文本是想要我教给孩子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这几个问题思考清楚了,也就吃透了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对话就轻松多了。笔者把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分为了三个步骤,也就是有效对话三步曲。
  第一步:阅读文字。任何课文都离不开文本的教学,这是进行其他层面对话的基础。大多课文往往都有中心句或关键词。学生通过各种朗读方式,找出中心句或关键词,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字敏感度的重要途径。以《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为例,课文开头的第一句“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千古奇人”就是中心句;《地震中的父与子》最后一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其中“了不起”就是关键词。拎住了中心句或关键词,然后再加以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这就做到了有效阅读的第一步。
  第二步:阅读灵魂。如果说阅读文字是浅层阅读的话,那么阅读灵魂就是深度阅读了。只有通过字词的推敲,句子的品味,才能触动心灵的深处。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文字里自由地来回走动:哪些句子或词语打动了你?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有效对话的第二步,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换词体会、补充资源、换位体验、激情引读等。以《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为例。在体会徐霞客志向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埋头经书”与“醉心古今史籍及地志”进行对比读,体会徐霞客的“卓尔不群”。研读徐霞客奇特行为是重中之重,我利用白板课件的聚焦功能,突出课文插图徐霞客的“燃松拾穗,走笔为记”,体会他的坚持;而体会“千辛万苦”一词,我请孩子们想象徐霞客经历了哪些苦?哪些危险?通过补充文本让徐霞客的锲而不舍精神悄然走进孩子的心。而在体会徐霞客当时的交通情况和社会动乱时,我利用课件出示路线图,让徐霞客曾经的艰辛再次呈现。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没有平坦的大路,就靠着一双脚,要克服大自然的困难,还得克服交通困难、不断出现的劫匪,可以说,这九万里路,三十多年,饮尽孤独,绝非是常人能为。然后我再趁热打铁:徐霞客一路走来,伙伴们有的病死了,有的被劫匪杀了,还有的甚至偷了他的行囊逃了,此时,如果你是他的亲人、朋友,你理解吗?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换位体验,奇人形象不丰满都难了。这样的深度对话,自然让学生感触到徐霞客的伟大灵魂了。
  第三步:阅读自我。阅读自我,其实是沉淀美丽的心灵对话。引领学生在文字里来回行走,最后还得走出文本进行对话,否则就不是有效的阅读了。你感悟到了什么?你从文字里收获了什么?你在写法上有没有收获?当然,这些都是让学生自由去发现,去表达。以《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为例,短短几百字,独特的题目、精炼的语句、对比的写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学生感悟到语言、动作的描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时间的分段描绘,可以更形象地凸显救援时间漫长,展现一个焦急不安,期盼儿子生还,不放弃任何希望的父亲形象。以后要突出表现人物心情,也可以采用时间的分段描绘。当学生畅所欲言时,作为老师,必须珍视学生的阅读体会。很多时候,学生领悟到写作方法,远远比一个老师去教授好得多。
  与孩子们一起在文字里行走的历程中,我们对阅读便有了深刻的感触。庆幸地说,在我们学习一篇篇美文时,也领悟到了另一种阅读。那一篇篇美文,不就是一处处风景?好词佳句,就是构成风景的奇石异树,在风景里行走,阅读文字,阅读灵魂,阅读自我,这,难道不是我们的另一种阅读吗?
  (作者单位:江西省分宜县分宜二小)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
其他文献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善、和谐个性的人。引入课堂器乐教学是推进音乐课改的有效尝试。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巴乌器乐教学,以提升学生整体音乐素养。  一、巴乌的特点  巴乌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主要流传于云南宏州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中,在当地主要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  1.巴乌(又称“把乌”),由一根竹管构成,外观古朴、柔美、典雅,一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紧扣新课标要求,从低学龄段开始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笔者以一年级上册、下册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结合“语文园地”中一个全新的栏目“字词句运用”,分析编者编辑意图,提出教学建议。  1.比较
期刊
作为由中小学一线教师成长为大学教授的李华平,堪称把教学实践上升为教学理论的一面旗帜。他成为大学教授后,仍不时深入中小学课堂进行教学理论反哺教学实践,执教的《老王》一课,就是用他主张的正道语文教学观打造的优秀教学范例。  【片段一】别径切入破解读  师:第一自然段从词句上来说,大家发现了什么毛病没有?  生: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地方重复了,本来就是作者坐着老王的三轮,老王本来就该蹬,可这里偏要阐述一句“
期刊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名单,认定2772所中小学校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抚州市8所学校名列其中。包括:临川第一中学、临川第二中学、抚州市第一中学、抚州市实验学校、抚州市临川区第十二小学、广昌县第二小学、金溪县仰山学校、南城县实验学校。  据了解,“示范学校”是教育部认定的学校体育工作达到《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优秀标准,成效突出,且富有特色的学校。经遴选、审
期刊
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内容本质性的理解,引导学生思想认识的提升,因而,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文本主旨的提炼和内化,这也是一节课教学的重心所在。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把握文本主旨呢?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提问学生:学完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从课文中你学到了什么,这样做简则简矣,可教学一旦变成枯燥的外加标签——为文本主旨的教学而走向机械问答,这样的课堂效益无疑是低下的,也是令人觉得乏味的。文本
期刊
《數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教学总目标由“两基”变为“四基”,其中增加的内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教授认为: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对于数学的体验和认知。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秒的概念,在体验1秒的基础上体验时间的长短,掌握秒和分之间的进率关系。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秒是比分更小
期刊
本節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1节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课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产生的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学科都提倡主体性教学。所谓主体性教学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过程。
期刊
人教版初中化学“空气”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精彩纷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通过“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片断一】烧杯中有什么?  老师拿出一个烧杯  师:烧杯
期刊
笔者有幸聆听了2014年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录像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的录像课——《难忘九一八》,深有感触,收获颇丰。这堂课以学生为主体,精彩纷呈,形式活泼,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发展,重视以学定教,执教老师朱丽琴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片段一】论从史出,分组合作  师: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态度如何?  出示材料 ,请学生朗读
期刊
笔者主持的省级课题“韩愈文化进校园的方略研究”(编号:CH2013—007)正式立项于2013年11月,并在当年的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评审会中,被评为省级重点课题。2015年底,该课题成功结项。回想这两年多的探究与实践历程,感触颇多,笔者既为课题实践取得的宜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而自豪,更为参与了一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旅而欣慰,在此形成一点简单的文字,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缘起——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