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图片“动”起来

来源 :电脑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kdkfjklds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承载图片的空间是平面的,如何才能在平面化的空间中让图片显示出动感?其实在静态的图片上,我们可能通过营造透视效果、重复、色调、透视、版式等等来产生动感。
  营造透视效果
  我们先来感受一下静态的设计及动态的设计之间的不同。
  从上图可以看出,没有经过调整前,整齐排列的杂志封面虽然能够完整地向读者展现杂志,这是基本的目标,但是因为整齐划一的排列,让图片缺乏美感。经过修改后,仅仅是改变杂志封面的排列方式,就让我们产生了一种透视感,传达出另一种不同的感觉,表现出更多的动感。
  创造连续场景
  这种技巧是用图片元素动感地真实呈现一系列的动作或事件,通过这种手法可以让你的读者注意到某些东西是如何演变的。
  你的读者可以很仔细地观看在练习高尔夫球中是如何挥杆的,或者如何在健身中锻炼三头肌。这里不需要“后退”或“快进”等按钮。留意干净空白的背景使读者的注意力能够更加放在整个系列动作上。
  使用层次渐变
  这种手法类似于前面的连续情景,通过不同层次的渐变营造出“从这里到那里”的感觉。
  这幅图片很好地讲述了一个故事,通过不同图片的透明度的设置,我们就像在讲述一个环环相扣的故事。留意上图中老人图片的透明度由淡至深的渐变。
  重复使用图片
  你可能在一些影音商店特别是电视机的销售柜台里看过这样的情景——同样的一个图像在不同的十几个屏幕里同时出现。无论你往哪个方向看,它都无所不在——这其实是充满能量的一种效果,我们的眼睛总是喜欢重复的东西。
  首先我们要选择简单的图片,这非常重要。
  上图中的左图,因为有背景影响,显得非常复杂。而右图仅仅展示面部,效果很好,因为它产生了一个焦点元素。
  重复使用图片还可以将图片平均分布排列,填满空间即可。
  最后一种方法是横扫,一排玻璃杯很自然地使你的眼睛由左向右移动。杯子及里面的酒的高度都是一样的,这加速了动态的效果。
  强化动感
  如果图片本身就已经具有动感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对背景的剪切进一步强化。
  上图从左到右,第一张本身就有动感,但受制于四周的框框,这种动感是受到压抑的。切掉一半背景,产生一种驶出背景及进入背景的感觉,后两张的动感得到了强化。
  如果还嫌以上的处理动感不够,可以将整个图片下方的三方之一切掉。
  经过处理后, 这幅图给人一种轮子转得更快的感觉,而摩托车像是跳到了前景中。处理后的图片增强了水平线的效果,由于水平线的方向与摩托车的方向是一致的,这使得速度感进一步得到加强。
  使用弧线
  弧线具有强烈的动感。弧线给人一种快速的感觉,多条趋向一致的曲线在一起产生更快的视觉效果。
  左图中,两束弧线的集合点形成版面的一个自然焦点。所以在这个地方放上其它的元素,没有人会忽视它的存在。
  图中,垂直线给人静止的感觉,当形成弧线,我们的视线会不自觉地跟着它移动,从而“延伸”成动感。其实弧线可以是平静的,也可以是充满动感的,这取决于弧度大小,弧度越大,动感越强。
  形成角度
  倾斜的线条天然具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这种不稳定便产生了一种能量。无论是文字还是线条,角度都增加了动感、紧张及兴奋的效果。
  如果是水平线摆放,就算是一辆急速行驶的汽车,仍然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因为它不会“掉下来”。而倾斜就营造了紧张及不稳定,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坡度”,给人一种上升或下降的动感。
  只有角度及曲线,富于冲击力的图片形成了角度及倾斜线,这辆跑车向着远处的消失点狂奔。同时与图案呼应的文字是一种简洁、非衬线体的斜体。
  亲密接触
  就像在一个狭窄空间中有一群人在跳舞,或者一群人相挤照相一样,当对象挤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种紧张感,而紧张感等于动感。
  选择一种简单的、粗壮及非衬线字体效果最佳。像上图一样,字母粗壮肥大,就算是重叠时也很容易阅读。而下面的几个示意图,太细的字体给人杂乱的感觉,太复杂的字体形成了一些奇形怪状影响阅读。结构过于相似的字体或太拥挤的堆放已经让人无从阅读。
  模糊及摇晃
  模糊或摇摆的处理形成了一种动感的效果。
  在PS里进行模糊处理:PS里的动感模糊可以轻易实现,我们这里的图是水平放置的,距离设为50,不同的图片及不同的角度需要不同的设置。
  出位
  将图片元素移出原来的框框,传达出动感,增加了版面的层次且形成焦点。
  原图中,学生的姿势仿佛依靠在图片的边缘上,而通过去掉刚好处于他眼睛下方的部分背景,可以说打破了原来的框边,形成了一个水平边缘,产生了动感的效果。事实上,这种剪切是在版面上增加了第三个层次。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线条越多,动感越强,学生的视线得到加速,因为其周围的水平线条强化一种方向感及运动感。那些元素之间的纤细留白空间同样形成了线条感,发挥了相同的作用。
其他文献
现如今,英特尔的处理器除了高端的“K”系列之外倍频基本锁死,无法再通过BIOS进行超频。不过,虽然BIOS不能超频,但却可以通过厂商的超频软件进行超频。就拿笔者的华硕H61主板来说,便赠送了ASUS TurboV EV0这款软件。只需简单几步,便可将奔腾G620的外频从100MHz提升至105MHz。  要想使用ASUS TurboV EV0这款超频软件,首先要正确安装主板驱动。驱动装好之后,再把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整合,逐步实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师生互动的现代化变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工具。视频资源便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既可以使抽象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化,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从而达到增强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打造出全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又能让更多的学生懂得物理学习学习的内在乐趣。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也是一门值得学生用心去完成的课程。学生要试着优化自我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也能让学生在化解自身的问题和障碍后。高中物理教师要让学生用合作化的模式去克服更多的问题和障碍,又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力汩汩流出。学生同时应该懂得:完成物理学习任务,要把实验放在一个更
期刊
摘要:词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基础。调查发现当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问题。将phonics教学法应用到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与拼写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及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phonics;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A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13-310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阶段,而教育现代化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内容。教育现代化实则是人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不仅要实现教育方式和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育主体的现代化。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导,需要对其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个人素养进行完善和提高,并借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实现教育主体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重点学科,学好小学数学不仅可以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深远的意义。也正是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技巧,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13-296  引言  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使学生充分地学会
期刊
网上经常看到名人们的Q版头像,那些都是“好事”的画家帮忙制作的。但我们不是名人,没有人会主动来“奉承”,看来要想有个性,只能自力更生自制Q版卡通照了。  移花接木完成Q版头像  首先准备一些自己的照片,最好是大头照,为方便演示,本例选用了一张电影的海报照片。然后在Photoshop中,选取出照片中所需的头像。新版Photoshop中抽出滤镜已被取消,替代它的是功能更为强大灵活的调整边缘工具。  打
期刊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常见的,用来加深理解和记忆的途径之一,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学习中必须学会并且要逐步提高的综合素养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做到高效化、趣味化阅读,让学生代入更多的情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13-298  引言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感情
期刊
摘要:在现实中,部分小学英语课堂并不具备趣味性、互动性。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既不能高效学习知识,更不能得到核心素养的发展。而灵动课堂便是针对这一情况而产生的,在灵动课堂中,英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体现,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增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的情绪与思维保持活跃,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针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方面,教师往往只是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其他素养。伴随经济的持续进步,在教育期间,要将学生素养培养作为关键点对待,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推动其发展,而且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13-299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