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全学科、全方位培育时代新人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ick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东洲校区是隶属于芳草地教育集团的一所新建校区。2018年建校伊始,全校只有一年级49名学生,既没有高年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又没有成熟校区学生管理经验的延续。面对这种学生年龄小、教师队伍新、学校建校时间短的局面,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生管理教育之路,成为摆在东洲全体教师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从“食不言”入手抓常规
  一个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在于学校的管理到位、秩序井然,如何让一所只有49名一年级新生的新建校区能尽快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由幼儿园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及学习生活节奏,引导每一位小朋友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显然不是一件易事。
  面对这一状况,学校从吃饭这一小事入手,明确提出午餐要求:“食不言”。“食不言”这一餐桌礼仪的要求虽然浅显,但它是一切良好习惯培养的开端,是由简到全、由一点带动全局的最佳切入点。要求好提,贯彻很难,校长带领全体班主任做到和学生同吃饭、共看护,检查落实学生的吃饭要求。
  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基本可以做到人人“食不言”。受此事件启发,学校也找到了适合低年级学生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即用简短可行的规范要求来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以此为基础,学校将学生课堂行为进一步细化,要求做到“坐得住、听得清、学得会、站得直、举手说”,以此促使学生养成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确保稳定的课堂秩序。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的进步明显,教学质量大为改观,但学校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探索的脚步。为了加快形成学校教育管理和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特色,芳草东洲校区锐意进取,提出了教育新路径:全学科、全方位育人。即全体教师都要在自己任教学科中提出习惯培养的具体要求,而且利用每一节课坚持落实,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
  全学科重视行为习惯培养
  行为习惯的培养,单靠班主任是不够的。只有全学科、全体教师都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己任,努力践行人有责、事有序、行有法、物有位的行为准则,才能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夯实基础。
  在东洲,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学科培养习惯的明确的要求。体育学科:动作到位不马虎,令行禁止有秩序;科学学科:科学课,看表现,团结协作先实验;美术学科:想好动笔大胆画,多看勤练才艺高;音乐学科:认真聆听不喊唱,每天坚持音准棒;英语学科:多说多听多模仿,大量输入成绩好;数学学科:多观察、勤思考,联系生活效果好;语文学科:多读多背多练笔,文化熏陶语感强;道德与法治:遵规守纪有理想,团结友爱好风尚。
  全方位关注行为习惯培养
  除了着眼于各学科课堂习惯培养,学校还结合学生在日常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育建言,为培养学生习惯实施教育一点通。而事实也证明,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两手搬凳放平稳,不拉凳子出噪音;排队打饭不紧跟,遵守一米线规定;人走燈关闭,随手请关门;人走桌净,学具归位;物品排队分开放,安全有序最重要;伸伸手、弯弯腰、睁大眼睛找一找,小纸屑,捡起来,我为集体作贡献……这些老师提出的小要求,都成为了规范学生学习生活规范的好帮手,好向导。
  从“食不言”到“全学科全方位关注习惯培养”,是芳草地国际学校东洲校区学生习惯培养的亮点与特色。但是,学生的成长是持续的、波折的,如何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培养过程中落到实处,持续深入,这就需要把评价与行为习惯培养有机整合,纳入到学校教育管理的体系中。
  以评价促成长
  从“食不言”到全学科、全方位育人仅仅是教育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有效的评价措施帮助学生提升内生动力,从而加速习惯养成,同样也是教育目标达成的关键。为此,学校积极创建了以“东洲校园之星”“班级一日常规评价我最棒”和“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优胜班”的三级评价体系,将班级内部评价、学生推优评价和学校评价有机结合,为进一步推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夯实了基础。在评价过程中,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正确意识培养,把评价当做好习惯养成的促进手段,而不是找茬批评的证据。为了使评价发挥更佳功效,学校多次组织全体教师研讨,力求评价要素合理,让评价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回顾建校两年的工作,正是因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挖掘学校教育管理的亮点与特色,东洲校区才真正走出了拥有自己独特气质的教学道路。而未来,让每一名东洲娃娃享受芳草地最好的教育,继续以全学科、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矢志不渝的追求。
其他文献
读了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函,我们非常振奋。答复函以专业、严谨、科学的态度,肯定了戚建国、吴昌德委员所提“雷锋精神进校园”提案中的三项请求,即:将雷锋精神纳入各学段教材体系中;将雷锋精神融入德育教学实践中;将践行雷锋精神纳入考评激励体系。从答复函的内容可见,教育部高度重视在教育系统大力学习、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从我们的实践也表明,这三条既必要,也很可行。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用道德的
期刊
八年前,张慕桦带着对未来的希冀,从校园走向社会,来到中国光大银行广州分行的大家庭。这个清瘦的广东姑娘默默地在三尺柜台挥洒汗水,用青春谱写了一首华丽的劳动者之歌。  璞玉琢器,从初入职场到业务精英  银行的柜台工作枯燥、单一,从一名普通柜员成长为业务骨干更需要长期的耐心和坚韧的决心。每天无论是晨曦前的黎明,还是暮色后的夜晚,在单位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和繁重的工作曾让她疲惫,技能
期刊
湖南,作为雷锋的故乡,多少年来无不以拥有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而自豪。望城,作为雷锋同志的诞生地、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滋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雷锋式楷模。仅在我们身边,就涌现出舍身救人的欧阳海、戴碧蓉、文花枝,全国“道德模范”廖月娥、周美玲,全国“最美志愿者”赵建恒,“中国好人”卢光等时代榜样。  我们这代雷锋家乡人,是从童年听着雷锋故事长大、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走向成熟,对雷锋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有
期刊
“你看你这娃,你一家老小都需要照顾,还天天睁开眼就往我这跑,真让我过意不去呀!”冬日清晨,看着一年多来每天7点半准时出现在家门口的“黎明志愿者”蒋凤,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的马西英很是感动。而蒋凤只是淡淡一笑,“谁还没有个老的时候,我这都是举手之劳,您老人家安心享受就行!”  和村里其他22名被列入“相约黎明”服务对象的独居老人一样,今年75岁的马西英,老伴去世早,儿女又长年不在身边,最怕的就是半夜
期刊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教育制度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在成績背后,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有专家学者表示,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固化和机械化了,扼杀了我们丰富的想象力。我们的学生不是不聪明、没有天赋、没有潜能,而是在我们循循善诱、孜孜不倦的教育下,孩子们很多的潜能被掩埋了,让潜能成为了深藏在迷雾之中的宝石。  僵局的破解需要教育思想的革新。而钱学森所提出的大成智慧教育
期刊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如何让雷锋精神在中央管理的企业干部员工心中扎根,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人,中国光大银行黑龙江分行采取多种方式,启发引导员工在本职岗位上“学雷锋见行动”,使学雷锋活动在金融服务和经营发展中结出了累累硕果。  高举雷锋旗帜,用雷锋精神占领员工的思想高地  黑龙江分行党委十分重视弘扬雷锋精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侯胜才谈道,雷锋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
期刊
2020年12月17日,在雷锋诞辰80周年之际,“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雷锋精神”系列主题活动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为浙大理工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市工程学院等6所大学成立的6支学雷锋志愿者应急服务队授旗,设立宁波市福建商会、宁波市消防协会、宁波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等6家商会、协会《雷锋》杂志发行站,揭牌成立了宁波雷锋学院研学基地。  在系列主题活动现场,雷锋杂志社浙江工作部(籌)、宁波市退役军
期刊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战略部署的具体展开,是我们党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方面的创新举措,也是顺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拓展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新延伸。总之一句话,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领袖有号召、时代有呼唤、社会有需求、群众有期盼,这是一篇与时俱进、必须做好的综合性大文章。  2018年6月,我们岚山区被确定为山东省新时
期刊
2020年12月13日,在乌云蔽日的南京,第七个国家公祭日,上午9时57分,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学院、艺术学院和预科生班的青年学生,齐聚校园内“李文正图书馆”前的广场上,举行追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悼念仪式。这是该校精心组织的思政大课的重要内容。  这已经是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举办的第十二届“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系列活动”了。这一系列活动还包括:“永忆金陵殇”主题作品
期刊
常xx,16岁:我有时候看着同学的父母,身份尊贵、地位显赫,看着同学穿名牌衣服、坐豪华私家车,就会羡慕、嫉妒。暗暗得也会抱怨自己的家庭太普通,不甘于自己父母的太平凡,甚至萌生过换父母的想法。我知道这种想不对,又遏制不了,怎么办呀?  是什么原因迸发出这种不切实际的奢望呢?  从众心理:学校的集体生活、同学间的扎堆聚集,会让我们形成“随大溜”的趋势,看到别人拥有时,我们心里会“痒痒”,想“得到”的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