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圖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076-01
  
  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 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研究性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
  如上完《愚公移山》后,教师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了一场“愚公移山还是搬家好”的辩论赛,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饭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投诸渤海之尾的做法是利己不利人,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在教授《曹刿论战》一文时,教师就曾组织过一场“鲁庄公真的'鄙'吗?”的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辨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说:鲁庄公作为国君,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够接见曹刿,,而且还能诚恳地与之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这说明他是开明的,这在当时封建专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还有的同学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国君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扮好配角,这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最后,同学们一致公认: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的平庸国君、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
  在学习《孔乙己》《范进中举》这个比较单元时,教师采用了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不同意见的同学持之以据地分析,然后也从课本出发,点拨学生,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深入领会文章,从而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以小论文、小作文为依托,形成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自己的一种见解,一种认识,甚至可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这一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在于研究性学习过程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在于对课文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表达,而这也正是大纲所要求的。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所引用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另外要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不空发议论。以此养成研究的习惯,培养研究的能力。
   如在学完《孔乙己》之后,同学们就写出了《我说孔乙己》、《孔乙己之死》《孔乙己是个可笑又可悲的人》、《孔乙己是个可怜又可憎的人》、《走进孔乙己》等文章,学生们深入挖掘教材各抒己见,由表及里,全面深刻的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从而带动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001-4128(2010)07-0068-01    我九九年毕业后就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曾多次教授八年级的物理课。每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都采用课本上的传统方法。通过几年的总结,我发现课本上的探究方法要借助刻度尺和三角板进行测量,在证明像与物体是关于平面镜对称这一结论时缺乏说服力。于是,我将探究过程作了适当的改进。  探究过程中我
期刊
【Abstract】 This present study explored what English teachers focused on EFL students' writing with their direct written feedback. Eight hundred and sixty-four pieces of writing drafts were written by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030-03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呢?  1 认真学习新课标,更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072-02    外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会运用。教学大纲上对“说”英语也有明确的要求。“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用思维去组织自己的想法,直接在图片或教师的提示下说,第二种是根据一定要求,经过思维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整理,从而正确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通俗地说也就是灵活运用。对于前者的要求,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067-02    在英语教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有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进而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能力。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的那样:“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著名青少年教
期刊
【摘要】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教学任务之后的系统、完善、深化所学知识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中考的备考是最后的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所以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实施和落实总复习教学过程,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要不断地从钻研中考试题中挖掘出试题的命题考察内容、考察方式,在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与创新,归纳出新的教学方法,能生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素质特征的有效复习方法。本文通
期刊
【摘要】 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及其范围是十分宽广的,大到全球,小到某个区域,如此广阔的研究对象,单凭眼睛在同一时间内是不可能直接把它尽收眼底,只有通过地图,才能一覽无余。因此,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增强学生的学生兴趣, 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以提高教学效率, 这就成为地理教学的一个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地图应用  【中
期刊
【摘要】《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开发性使用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内容整合教材,使教材与生活“同构”;要巧用教材范例、话题,把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成教材的“活资源”;要活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补充教材“留白”,开发学生“自己的教材”,才能使《品德与社会》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整合 活化 补充 教材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2-0057-02 
期刊
【摘要】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目的和作用是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070-0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已成为共识。只有科学、高效地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尤其是随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定的教学手段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