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CC基因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情进展中是否发生基因改变,用PCR及限制性酶谱分析17例MDS患者骨髓DNA的DCC抗癌基因中的微卫星(TA)26N28 (AT)8序列和多态性D18S8位点,探索基因的微卫星序列的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LOH)与MDS骨髓异常细胞克隆演化的关系。发现17例MDS中11例患者微卫星序列出现微卫星序列的不稳定性(65%)。11例数月后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或原始细胞增多的MDS患者中8例有明确的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性(73%)。5例DCC D18S8信息个体4例(80%)出现LOH。说明MDS的恶性演化与基因组的复制和修复错误及等位基因的缺失有明显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为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骨胶原代谢产物浓度与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的相关性,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6例MM患者血清I型胶原代谢产物I型胶原羧基远端交联肽(ICTP)和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浓度,前者反映I型胶原的分解代谢率,后者反映其合成代谢率。结果表明,MM患者血清ICTP和PIC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中血清ICTP浓度随病程进展和溶骨病灶数
为重新全面认识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特征。对16例CM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MML患者起病症状多为非特异性,外周血可出现少量原幼粒、单核细胞,成熟单核细胞比例均>0.10,骨髓原始、早幼粒细胞多>0.05,原幼单核细胞>0.05,成熟单核细胞>0.20,伴有明显的二或三系病态造血。表达额外的ADA2同工酶。化疗耐受性差。外周血白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明显升高(分别>5
为消除白血病细胞中bcl-2基因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开辟白血病基因治疗的途径。将合成的针对bcl-2 mRNA的"锤头型"核酶(Ribozyme,RZ)基因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DOR-neo,构成pDOR-RZ重组体。通过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的DNA转染法,把pDOR-RZ导入HL-60细胞。用Southern印迹,RNA斑点杂交法观察RZ基因在HL-60细胞内表达,并通过电镜、流
为了从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转录水平了解GR的质量改变与化疗疗效的关系,并为进一步研究GR提供新的线索,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并以人GR cDNA为探针的分子杂交技术对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GR及GR mRNA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GR及GR mRNA水平与化疗效果呈正相关;②初发ALL化疗前GR及GR mRNA水平高于化疗后。提示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对GR及G
为澄清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认识和诊断方面的混乱状况,对我院按FAB标准(1982年)诊断的35例CMML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用现行FAB标准诊断的CMML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的组群,CMML-A和CMML-B。统计学分析证明,两个组群的白细胞总数[(33.60±21.16)×109/L vs(6.36±2.46)×109/L, P<0.01]、血红蛋白(97.9±26.2g/L
为了解缺铁及铁剂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氧变化,用电子自旋共振法直接检测了缺铁患者(有或无贫血)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时产生的活性氧。结果显示:缺铁患者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时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且随体内缺铁程度的加重而降低;补铁4周后明显恢复,但未能达到正常。中性粒细胞产生的()和·OH与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铁蛋白均呈正相关。结果表明,补铁后铁剂可改善中性粒细
为探讨bcr/abl融合基因对维持细胞生存方面的作用,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表达bcr/abl融合区反义RNA片段的重组质粒导入K562和BV173细胞系,对细胞的超微结构、细胞大小的改变以及核DNA降解等进行观察。结果:表达bcr/abl反义RNA片段的细胞呈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细胞核DNA降解。证实bcr/abl反义RNA片段启动人Ph+白血病细胞系凋亡过程。提示bcr/abl融合基因是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