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训练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idu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的实施强调“过程”的设计。依托工程训练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过程将思政元素传递给学生,课后要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调整和完善。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不断循环,能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
  [关键词]工程训练;课程思政;实践;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0-0077-03
  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是高校思政工作不可忽视的课程面最广、最贴近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1-2]。课程思政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当前全国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基于各类学科、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一、工程训练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工程训练中心是高校实施工程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平台,工程训练课程是学生学习工程知识、提高工程能力、培养工程情感、建立工程态度、树立工程观念不可缺少的实践课程,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多种工程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训练课程课时长、学习面宽,学生数量多,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及教学设施最接近于真实的企业,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学特点,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及对学生进行的价值观引领同样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依托工程训练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资料表明,以工程训练为载体实施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多集中在某一具体工种和具体方面,包括传统制造、先进制造、电工电子等模块的教学工种以及实训安全等方面的内容[3-5],在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实施路径上的探讨还不多。本文以工程训练热处理实训中进行的课程思政实践为例,阐述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和实施路径。
  二、依托工程训练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
  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主要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一)课前
  课程思政强调过程性,过程决定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为达到更好的效果,课前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是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育人效果。只有准备工作做扎实了,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将思政元素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才能落到实处,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才能实现。课前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课程思政
  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精髓。课程思政是以思政课程之外的课程为载体,比如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等,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课程思政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观的正确引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和科学的信仰,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从而实现育人效果,其具有隐性教育的功效。课程思政与具有显性教育功效的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在育人上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课程思政虽然强调把思想价值引领放在首位,但不能替代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把专业课程“思政化”,更不能把课程思政所依托的载体课程上成第二个思政课。可见,课程思政的精髓是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育人,所依托的载体是思政课程之外的课程,课程范围广,受益学生多,育人功效显著,有利于形成立体化的育人格局。
  2.领会思政元素的内涵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课程思政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指导下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与课程内容融合为一体传授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品格、品行、品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要求,将“教书”与“育人”有效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受益者是学生,落脚点是学生的成长成才。围绕课程思政的“育人”核心,在课程中挖掘的思政元素不管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是宽泛的,可简单理解为,只要是对学生成长成才有利的元素都应该归于思政元素范围之内,比如家国情怀、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环保意识、规则意识等。
  3.思政元素的挖掘
  在領会课程思政及思政元素的内涵之后,就要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这一过程应包含以下两个层次。
  第一,立足于现有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梳理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发挥课程特色,提炼出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及承载思政元素的知识点和教学环节。这个模式是大多数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模式和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式。
  第二,深度开发和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课程思政的更深层次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对现有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和设计,挖掘和激发其中的思政元素。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的再设计应该与现有课程内容融为一体,不应脱离现有教学框架和思路。
  以工程训练热处理实训为例,根据工程训练的课程特点及热处理教学内容,提炼和挖掘出的思政元素及对应的知识要点,见表1。
  4.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找准契合点,将思政元素进行合理设定,并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建立内在契合关系,既紧贴课程,又科学有序。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要把握好。融合,是水乳交融、合二为一,具有“1+1>2”的功效。蕴含思政元素的知识点应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或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讲解到该知识点或进行到该教学环节时,学生应能自然地悟出其内含的思政元素,这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思政元素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应避免偏离课程原有轨迹,生硬地加入某句话或某个观点,给学生造成简单叠加的感觉,更不应上成第二个思政课,否则会适得其反。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启发学生思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取得预期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比如,在进行热处理实训时,让学生观察工业生产用箱式加热电阻炉,通过炉门开启和关闭的操作,观察炉门上行程开关的联动,让学生分析行程开关的作用,通过大家分析讨论及适时的引导启发,学生很自然得出行程开关是设备在安全上设置的第二道防线这一结论,从而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意识到在以后工作中涉及产品设计时要有安全意识和安全可靠的设计。又比如,在讲解感应加热设备时,其加热原理是高中学过的电磁感应原理,学生自然就联想到这个知识点,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原理在生活中应用案例,得出电磁炉的应用例子,同理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案例是钢铁厂的感应熔炼炉。这种思维的引导和启发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原理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应用,这就是创新,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深入学习和领会课程思政的育人精髓和实施要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指导下提炼和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以有机互溶的方式与课程内容融为一体,完成合理的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二)课中
  课前准备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如何,如何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体现在教师能否将挖掘出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学过程传递给学生,并使学生领悟。可见,教学过程是将思政元素传递给学生的关键环节,也是课前准备工作在课中的集中体现。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课程话语体系,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觉教学内容与育人要素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在过渡上是自然而然的融合,而不是生硬的切入。将思政元素通过教学过程传递给学生,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1.通过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使学生领悟。这是体验式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领会到的思政元素是最直接、真实和深刻的,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说明和引导,就能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领。比如工程训练教学特点是实践性,学生要在各工种实训时动手操作,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实训后学生必须进行设备和场地的卫生打扫,工具等辅助设施的分类放置等。经过这个过程的训练,学生能直接认识并具有安全意识、劳动意识和规则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我校工程训练安排在上半年、下半年和暑假三个学期,暑假高温酷暑,热处理又是高温操作,学生要穿全套工作服进行实训,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力。这些品质和意识都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的,对学生成长成才非常重要。
  2.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主动领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讲解的内容应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不要偏离原有的教学轨迹和内容框架,引导的方向也应该沿着教学思路进行,让学生感觉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的,这样教学效果才好,学生主动悟出的思政元素才能被内化,价值观的引领才能落到实处。比如,在进行热处理工件硬度测试时,学生直观感觉钢件挺硬的,可测试数值却很低,学生感到疑惑,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件硬度不能靠感觉,要以实测为准,尊重实验结果。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明白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科研上,不能靠感觉,要通过实验数据说话,要具备求真、实证、严谨的科学态度,这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师顺着讲课思路直接总结出思政元素。在讲解思政案例时,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可能无法完全领悟案例中的思政元素,此时,教师可以沿着讲课思路直接将思政元素分析总结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但应注意不可生硬地说出思政元素,一定要顺理成章地得出,这样才能达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比如,讲解热处理工艺时,氧化脱碳会导致工件尺寸减小,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方法时,得出下面的分析路徑简图(见图1)。
  这个分析路径包含的创新思维有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这是能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案例。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学生能领悟到系统的思维方法,但蕴含其中的几种创新思维很多学生并不明晰。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这个分析过程之后,对分析过程做个总结,将这几种创新思维在总结思路时顺理成章地讲解出来,让学生明白这几种创新思维的含义及应用,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课后
  课后需要对课前的教学设计和课中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使下一次的课程取得更好的效果。课程思政的实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育人要素的融入点与融入方式、语言的组织与表述等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这是一个“过程”性的设计,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承载课程思政的教师不断学习和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和内涵,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不断进行总结、反思、调整和完善。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前、课中、课后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达到育人功效。
  三、结语
  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主要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是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育人效果,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上要做充分的准备。课中是将思政元素传递给学生的关键环节,也是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的集中体现,需要创新话语体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课后是对课前的教学设计和课中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调整和完善的过程。可见,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实际上是课前、课中、课后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能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 石书臣.正确把握“思政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3] 任博文,董人喜,王玮,等.工匠精神视域下的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钳工和车工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1):125-128+136.
  [4] 李佳丽.新形势下综合性大学工程训练课程中电火花加工的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 2019(28):112-113.
  [5] 花有清,楼蔚松,应一镇,等.课程思政理念下的电工实训教学改革[J].湖北农机化,2018(7):41-42.
  [责任编辑:刘凤华]
  [收稿时间]2020-06-04
  [基金项目]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工程训练教学改革(项目编号:1905023) 。
  [作者简介]郑朝霞(1965-),女,辽宁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训练教学、创新。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中心环节,民俗旅游教学实践基地的设立对文化旅游方向的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结合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MTA教育的实际需求,对其省级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基地的管理制度、运营机制、功能和成效展开研究,对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旅游管理
期刊
[摘 要]为了解决地方高校大三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强烈诉求和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问题,课题组教师在教授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内容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介绍对应的深造专业和就业方向,在综合运用案例、PBL等多种教学方法,合理改革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解决具体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科研思维深入学生内心,最后紧密衔接生产实习课程,深化学生对工作的了解。这种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授课方
期刊
[摘 要]为了保证新冠疫情期间铸造工艺学课程在线教学的效果,结合新工科建设的要求,课程组以 “QQ群课堂 + 超星学习通”为教学平台,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课程设计,重组了课程内容,改革了考核方式,构建了在线教学的新模式,并对在线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思考。文章可为工科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的在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铸造工艺学;在线教学;新工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机电传动控制是陕西理工大学国家一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疫情期间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学实践。通过课程组织实施,构建了目标多维化、内容模块化、工具多样化、互动及时化和资源系列化的“五化”融合的课程组织模式;并基于雨课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直播平台,设计实践了“课前线上预习,课中直播教学,课后线上拓展提升”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该教学实践推动了机电传动控制课
期刊
[摘 要]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学生、教师、企业对工科专业课程提出的新要求,课题组分析了高阶性、创新性、具有挑战度的工科专业课程的建设思路,提出“引出来—画出来—做出来—用起来”四部曲,综合在线开放课程与案例研究式学习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切实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工科;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案例研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数量以及高校安全专业的招生人数都有一定的增长。随着社会大众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相关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及满足高校自身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安全工程专业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做出了一定的改革。文章以安全法规课程为例,分别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以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进入深层学习是其重要突破口。文章面对实际教学中学生出勤率与学习效果不匹配、前置知识影响学习效果、专业课教学难度大等问题,研究制订涵盖确立学习动机、评估学习状态、配置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开展阶段反馈、实施过程评价、反思利弊得失的系统化教学策略,做到深层学习影响因素对教学过程全覆盖,真正将学生引向深层学习状态。  [关键词]深层学习;教学策略;学
期刊
[摘 要]文学社团尤其是农林类院校的文学社团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文章以山西农业大学文学类社团的发展现状为例进行调查分析,对其发展现状、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合思政教育经验,由点到面,为农林类院校文学社团发展路径进行客观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文学社团的更好发展提供路径,使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提高其在学生之间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读书成为一
期刊
[摘 要]在物理化学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的讲授中,采用“做中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首先制订“做中学”探究式教学的目标,然后明确采用的教法与学法,最后提出具体的“做中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给出具体实验数据,引导学生绘制相图,分析数据,探讨结论,并且补充介绍水的三相点的测定,其间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做中学;探究式教学;单组分系统;相平衡  [中图分类号] G642
期刊
[摘 要]课题组针对专业英语类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为例,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考核形式进行全方面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该教学改革方法实践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专业英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