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新品牌的创造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z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政治思想的,通常都把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视为现代政治的开端。
  它的理由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尚未形成国家的自主价值。只能被动因应情势的变化,截长补短地靠着马基雅维里式的现实权谋政治而维持国家的存在。只有等到时代改变,自主性增强,国家的政治论述才可能出现。
  而近代中国在以前的百年里,只能被动因应外在形势,维持国家的存在,根本谈不上什么国家的自主目标和自己的政治论述。但到了现在,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有了成绩,显然已到了中国发展自己的国家认同、国家论述、国家大型策略的时候。这也是中国新一代领导班子的任务。
  习近平和李克强现在已正式就任国家机构领导新职务。全世界都超乎平常地予以重视,这表示各国都不言自明地理解到,中国从这一任领导团队开始,将会是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始,中国的对外对内势必会发展出足以振动全球的大策略。这也是美国会在这段期间派出特使财政部长、国务卿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访问中国的原因。
  而果不其然,最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伉俪也作了他们上任之后的第一次出国访问。习近平伉俪的这次出访,意义非比寻常。就现实面而言,它是未来中国大策略展开之旅;就思想层次而言,它是未来中国自我定位、开创之旅。
  我只是一个旁观者,但纵使旁观,也可看出这次习近平伉俪出国访问的独特意义。
  一、它宣布了现实政治上的制衡策略,中俄伙伴关系的强化,对当今一元化权力的结构,当然是一种制衡,也反映了中国自主意愿的增强,这也是美国不断塑造中国威胁论、展开冷战式围堵的必然结果。
  二、如果只是制衡,那就和冷战时代的二元对立相同,并无新意。而今中国和平崛起,它一定要对世界作出贡献。在这方面,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即做出了一种范例,一种不同于殖民时代的模式。西方对非洲基本上是以一种宰割的方式进行剥削式的控制,甚至介入部落间的战争,以图取利益。但近年来,中国却在非洲展开了一种经贸及协助开发的平等互惠模式,虽然美国媒体一直在丑化说是“中国的新殖民主义”,但不久前,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非洲做了调查,认同中国的平均有六七成,认同美国的只有一二成。
  在过去10年里,中国已成了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由124亿美元增至1984亿美元。由于中国参与非洲事务,非洲的稳定程度已增加,目前的非洲已成了全球成长最快速的地区,未来10年,非洲的年平均增长率可到6%,中国在非洲的确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国家行为模式,新旧殖民主义已在非洲画下了休止符。
  因此,习近平的首次出访就列入了非洲,这实在是中国国家行为的重要宣示,它等于向世界宣告了中国的国际观,它不以支配别国为目的,而以和平互利、协助开发为目的。中国在非洲的表现,已对世界秩序提供了非西方式的选项。中国的崛起一定要对世界的秩序具有正面的意义,中国对非洲就是个样板。
  三、习近平伉俪首次出访,特别有参加金砖国家的首脑会议这个节目,这也是个攸关未来国际秩序的重要宣示。今天国际上的新兴国家已在崛起,但整个国际秩序却仍是旧秩序—旧的国际机构、旧的权力分配和旧的游戏规则。它已必须有新的动力才可能形成新的游戏规则,而金砖国家无疑地对新规则有推动的作用,特别是在财经新秩序方面。
  上述三点,基本上显示中国现在已到了一个更加参与世界、扮演起改变世界结构的角色,因此习的出访可以说是国家大策略的宣示及展开之旅,而到了这种新阶段,作为国家领导人,他的表现、谈吐也必须更加灵活,要像个国家形象的推销员,将与别国不同的品牌加速建立。而可能也是凑巧,习近平伉俪这次出访,由行前记者会的表现,到正式的出访以及第一夫人的表现都非常符合他们的角色身份,而且有超水准的发挥。在这个媒体时代,领导人伉俪已必须创造及行销他的国家品牌。
其他文献
真相之外  到底撞没撞?  过去10天里,淮南师范学院学生袁晨和老太婆桂庆英的新闻,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伴随着事件“相关证人”不断出现,情节不断逆袭,话题高烧不退。  在证据没有显山露水前,口水挺多是情绪的宣泄,但情绪不代表真相。  我们注意到,这些年,年轻人和老人“碰撞”的新闻很多,特别是发生在城市社会里。我们也注意到,这类新闻出现时,互联网上的情绪,几乎都是针对老人的指责。  以袁晨和
中日美韩新领导层陆续亮相,加上朝俄稍早前的领导人变更,使得东北亚的多对双边关系面临调整。一段时间以来,各种特使身份的穿梭外交,频频现诸报端。  然而,东北亚“外交花园”上空,历史问题仍阴魂不散。停战60年后,朝鲜半岛仍被三八线阻隔;战败68年后,日本还在为二战的遗留岛屿问题叫嚣;即便是高唱“大和解”的朴槿惠,也要处理父亲时代亲美反朝与日据时期韩人受辱之间的紧张关系。  多年来,东北亚从未像现在这样
“历史不会死亡,甚至永远不会结束”。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重温美国著名文学家威廉·福克纳的这句名言,意义尤为特别。中日之间的战争已经成为历史,但有关历史认识的“战争”仍未结束。美国学者加纳·费尔德曼去年4月在《外交政策》杂志上一篇题为《和解意味着你必须说对不起》的文章中写道:和解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没有终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8月14日发表的战后70周年讲话中,虽有
因为在各种突发事件频频“被主角”,“临时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生态中一个独特的符号。  “转正?哼!想都不要想!”2014年4月24日,面对《南风窗》记者的采访,余习亚没有言说的欲望,他右手一摆,指着广东东莞常平派出所的门卫侯红彦告诉记者,“你找他(采访)也是一样,我下半年就不干了”。  年近五旬的余习亚,来自湖南常德农村。前几年,他就嚷嚷“不干了”,但每年春节后,他依旧出现。像他这个年纪,找工作确
一个幽灵—可以“消灭工作岗位”的技术幽灵,正在世界经济上空飘荡。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将决定世界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命运。当新工业工人阶级开始组织起来时,政府通过扩大政治和社会权利、监管市场、建立提供大规模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险的福利国家、平滑宏观经济起伏等手段消弭了马克思所预言的革命的威胁。事实上,它们重新发明了资本主义,让它变得更包容,让工人在体系中也能占据一席之地。  今天的技术革命也需要类似的全面再发明
在暮色中乘车上莫干山,一路上胡思乱想,不知道怎么就联想到了水泊梁山。其实没什么联系,只不过都是山而已。  然后就又想起一个旧闻。今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一群人聚在北京开全国“两会”,有个姓李的政协委员抛了个观点出来,说《水浒传》那样的电视剧应该禁播,因为和暴力有关,而且《水浒传》是旧时代的名著,和现在的时代不符了。  这个旧闻还是新闻的时候,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人参与讨论,看出李委员的意图在于“维稳
“寻租”这个词,大家恐怕都不陌生,它在媒体上经常出现。“寻租”绝大多数时候和“权力”被连在一起使用,即说成“权力寻租”,这是对腐败的一种较为文绉绉的表达。只说“寻租”的时候,一般是对“权力寻租”的简化,意思也约等于腐败。  不信的话,大家可以用这两个关键词加上任意一个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或者其他什么学家)的名字百度一下,就会知道我没有撒谎。  “租”在这里的意思和生活中常用的意思(比如房租)有很大的
《自然》6月18日  空间工作记忆是通过额叶前部脑区域与海马体之间的活动协调来维持的。研究人员最近确定了额叶前部皮层与海马体之间的一个直接路径,发现显示了海马体-额叶前部直接输入在空间信息的连续更新中的至关重要性。研究人员还对特定海马体记忆印迹中正面的、中性的或负面的经历进行了研究。最终显示,这些记忆之后可以通过光被人工激活,即可人工激活海马体中的正面记忆。这一研究对空间回想正面记忆,减轻抑郁有一
过去30年,社会科学领域,除了经济学,最活跃的或许就是人口学了。仅对生育意愿这个主题,学者们就做了数百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得出了许多有趣但又经常悖逆的结论,例如有的研究认为,高收入群体的生育意愿会高一些,有的研究却认为随着经济发展生育意愿一路下降。还有的研究认为,现在还不到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人口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另外一些研究则针锋相对,认为目前低迷的生育意愿已经使中国面临生育危
临近20世纪时,教皇利奥十三世(Leo XIII)为人类在无神论社会主义和腐败自由主义间的选择而备感神伤,于是委托天主教知识分子设计一种更好的发展出路。利奥十三世的继任者庇护十一世(Pius XI)率先在1891年通谕中为社团主义命名,并认为它“规定了人类正确解决‘社会’难题的最可靠的规则”。  社团主义(有别于20世纪70年代以“新社团主义”名义在众多国家兴起的三方谈判机制)是现代史上对经济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