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和“汉文学”——在“入世”和“出世”之间

来源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目漱石是深受汉文学思想影响的日本文学家,汉文学思想是漱石的文学底色,并贯穿于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之中。研究汉文学对于夏目漱石的影响,对于从整体上把握漱石的汉文学观以及他创作思想的变化,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将漱石的汉文学观分为“入世”(儒家)和“出世”(禅宗和道家)的两个层面,运用文本分析和文化比较的方法,从漱石的汉文学阅读和创作实践入手,分析其形成原因、相互关系、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Natsume Soseki is a Japanese writer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thought of Chinese literature. His thought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the literary background of Soseki and runs through his literary creation.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Han literature on Natsume Soseki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Ssushiku’s view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hanges in his creative thinking. This paper divides Ssushhi’s view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to two aspects: “Entering the World ” (Confucianism) and “Birth ” (Zen and Taoism). By means of textual analysis and cultural comparison, Practice, analysis of its formation, interrelationships, in the works of the specific embodiment.
其他文献
记得孩童时代,经常随母亲到生产大队参加集体劳动。那时是农业合作化时代,常常把一个大队(即现在的行政村)、甚至几个大队的群众组织到一起劳动,特别是集中进行平田整地、围
文化,是洋溢着鲜明地方特色的物质财富,因为它,我们的生活才丰满富足;文化,是浓缩着特有的人生智慧的精神财富,因为它,我们的生活才精彩纷呈。不要以为文化是内涵抽象的概念,
生存于职场,难免遇到不平事。遭遇“不公平”让我们没办法回避内心的冲动,也因而会在愤怒驱使下做出一些脱轨、反常的行为。其实,逞一时之快往往只会伤害到我们自己。 Livin
我有一个心爱的文具盒,那是在我7岁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我的礼物。文具盒穿着一件粉红色的大衣和银灰色的长裤,它的“上身”显得既明快又娇嫩。这个文具盒是长方体,在它的上面
经历过多次的考题“磨练”,同学们获得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更获得了解题的经验和技能。但,高考毕竟是具有较强的筛选性质,在“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下,总有一些从未见过,老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copper and aluminium fabricating indus-try started only after the 1980s. By theend of 1995, domestic rolling capacityfor co
出发的那天,刚好是大年三十。于是在飞机上,空中小姐给我们送来了一份惊喜。只见机舱的闭路电视中出现了一位漂亮的空姐,她笑容可掬地对我们说:“各位旅客,早上好!欢迎大家乘
旨在探索国际化软件、数码及嵌入式技术、IT服务外包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国国际软件、数码及嵌入式技术·人才论坛于6月1日在清华科技园区召开。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资深专家倪光南、原国家外专局局长马俊如、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办公室主任万金发、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西安分会主席黄建国、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汪惠、国际数码及嵌入式技术认证机构、IDETCO首席执行官D·Howard等人出席
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位主席,他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超凡的洞察力一直令国人钦佩不已,而他的预言更是让世人惊叹…… As the first chairman of the People's Re
【说明】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这首诗描写吴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