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工会怎样做好职工维权工作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li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劳动者与企业方在劳动关系中强弱失衡,并且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深层次因素,在短时间内难以扭转的现实。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如何正确认识,正确对待,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给新时期企业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使企业工会维权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而做好这一工作的迫切性必要性,更显得毋庸置疑。
  【关键词】工会 维权意识方法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理应围绕中心,突出中心、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在扬安集团“建百年扬安,创百年品牌”的宏伟目标建设中,工作重点应放在健全工会维权机制的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企业做出贡献。
  一、增强维权意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建筑企业劳动者与企业方在劳动关系中强弱失衡,并且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深层次因素,在短时间内难以扭转的现实。这就要求工会履行维权职能,把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使干群相处和睦,促膝谈心共谋企业的发展。工会组织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进一步做好工会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迎难而上,敢于维权,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立场必须坚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格局和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多元化的情况下,工会只有把工会工作的触角伸向劳动经济关系领域,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好职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才能不辱使命。
  二、要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善于维权。
  主动维权,就是要有主动的意识,超前的预见和积极的作为,实现从事后介入的被动维權向提前参与的主动维权转变。工会要履行好自己的基本职责,就必须主动研究维权内容、维权方式和维权途径的新变化。一是主动把握职工需求。走向基层,走进群众,主动了解和反映职工权益实现的相关问题,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职工需求,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主动争取党委支持。要把广大职工的意愿需求主动向党委做真实、全面的反映,为党委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从而使工会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就必须不断增强广大职工和工会工作者的法律意识,使其明确法律赋予的各项权益。要建立法制化维权保障机制、规范化维权运行机制、社会化维权互动机制、目标化维权责任机制和个性化维权统筹机制等五大维权机制,形成工会维权工作的完整体系。
  科学维权就是要把握工会维权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与专业性强等特点,用科学理论来指导,用科学方法来推进,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一是要坚持维护职工具体利益与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相统一,以党的总体方针和国家的法律规定为前提,做好职工权益维护工作。二是要坚持维护困难职工利益与维护全体职工利益相统一。三是要坚持维护职工经济利益与维护职工其它利益相统一。
  善于维权,就是要讲政策、讲策略。党和国家关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很多政策、法律、规定,如《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企业法》、《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工会要依据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很讲策略地贯彻好、落实好。
  三、坚持党的优良作风,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工会是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要对职工有深厚的感情,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要发挥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特别是基层工会,应该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认真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要求,努力协助党政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多解燃眉之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发展企业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把握住这一点也就是从根本上把握了职工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四、要依法维权,从源头维权。工会应积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法律政策、规定,并依据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参与制定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凡是涉及到有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一定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确保职工在政治上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落实职工知情权。通过实行企务公开,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决定企业重大决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处理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时,充分贯彻和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原则,按市场机制办事的原则,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原则,这样既有力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又有利于造就企业人员为核心的共生共存的管理理念和观念,引导职工逐步确立具有先进文化特征的契约意识、平等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顺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其他文献
摘要 笔者根据多年从业经验,就当前机械制造高新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机械制造技术;先进性;动态性;设计技术  中图分类号:TD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高新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技术日趋完善,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笔者主要就机械制造行业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进行研究,并总结出以下七个特点:①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工业应用
期刊
摘要:本文对机械设计作具体阐述,并对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机械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D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人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产品更具多样性、快捷性、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等。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机械制造中融入自动化技术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其不但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促进产品的更新速度, 节约生产成本, 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还能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力, 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机械制造; 自动化; 应用  中图分类号:TD
期刊
摘要:科技在进步,新技术的应用使新理论、新概念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产品不断更新,竞争日益激烈。因为生产模式落后,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传统制造业存活越来越艰难。现就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机械工艺;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D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机械制造加工是把原材料、半成品转化为成品的生产过程,包括产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在工程管理上的要求也日益规范化和系统化。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建筑工程中质量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成败。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确保居住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应该强化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文章对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期刊
摘要:介绍微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及关健技术,阐述微机械制造工艺的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MEMS LIGA技术 准LIGA技术  中图分类号:TD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微机械制造工艺及应用  1.微机械蚀刻技术  在集成电路制造中所使用的加工工艺只考虑到深度在大约10μm的硅片表面的范围,在微机械结构元件的加工中,要穿过整个硅片厚度进行硅的三维加工。根据使用的蚀刻剂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深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不断加快。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既能加快国民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的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关键词:水利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深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不断加快。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既能加快国
期刊
摘 要:随着钢结构在建筑业的应用日益广泛、钢结构建筑的大量涌现,许多建筑设计和施工企业纷纷参与钢结构工程的建设。钢结构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有关钢结构工程的专业知识与管理内容,在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以质量求生存,规范高层钢结构工程建设市场,建立一套完整的钢結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有效的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
期刊
摘要:在市政,给排水和燃气工程建设中,一般都会有大量的埋地式水池构筑物,在建设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的埋地式水池时,抗浮措施是设计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水池抗浮包含有整体抗浮和局部抗浮两类,整体抗浮设计只需通过在池体外压实填土配重解决,相对的,局部抗浮设计就会比较难以满足。本文主要通过设计中的公式计算来解决在实际工程中水池局部抗浮设计常见问题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局部抗浮;配重;不透水层;变形
期刊
摘要:位于塔里木盆地南段的和田地区,气候独特,沙化严重、生态脆弱和多种文化交融的特征,促成了当地农村住宅空间结构的独特性.本文通过调研总结了聚落形态、院落空间组织、住宅营造与传统建构技术的形成与当地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并研究经济滞后、环境恶劣及建筑材料受到限制的条件下,人们通过千年建构经验的积累,创造出适应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人居环境空间模式,以期为未来农村住宅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脆弱环境;空间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