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报第8卷总目录

来源 :植物生理学报 |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nfu54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硝酸还原酶(NR)是一种不稳定的酶,离体的NR在0℃下保藏几小时后,它的活性会显著丧失,有时甚至测不出它的活性。这一情况一直是进一步研究NR的生理生化的主要障碍。1979年,Sharrad首先发现小麦叶片中有二种因素能增进 NR活性,他认为这二种因素可能是蛋白类物质。我们(1980)证实番茄叶片中也有蛋白类物质能活化脱辅基NR酶蛋白。Purvis(1980)发现棉花种子及子叶中有一类热稳定的蛋白类
期刊
在几种逆境下引起严重损伤后植物组织产生的乙烯和乙烷呈现此消彼长现象: 小麦黄化苗受机械伤害,在一定伤害程度内乙烯产生渐渐增加,伤害加重,乙烷明显上升,乙烯则相应下降。 通N_2引起麦苗伤害时,随着通N_2时间的延长,乙烷产生逐步上升,乙烯生成则递减。 受通N_2伤害的组织放在不同氧分压下,在低氧分压范围内(1~20%),乙烷产生随氧分压提高而上升,在高氧分压下则显著下降;乙烯生成随氧分压提高而一直
期刊
测定了蚕豆(Vicia faba)植株的第三、四、五、六、七叶位各叶片中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EC.4.1.1.39)和苹果酸脱氢酶(EC.1.1.1.37)的活性以及蛋白质与叶绿素含量。发现酶活性随叶位升高而增强,随叶龄延长而减弱。RuBPCase/RuBPOase比值随叶位升高而下降。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随叶位升高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这两种酶的三种酶活性和蛋白质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叶位升高
期刊
当蓝藻的囊状体膜在SDS与叶绿素之比为10:1的条件下增溶后,经不连续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出六条含叶绿素的带。按照电泳迁移率增加的顺序,以及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鉴定结果,自上而下分别命名为CP1a,CP1b,CP1c,CP1,CPa和FC。 CP1a,CP1b,CP1c和CP1四种复合体在蓝区和红区的吸收峰分别位于435 nm和675 nm处。该四种复合体在77°K的荧光发射峰位于72
期刊
1×10~(-6)MABA促进经去离子水或10 mM KCl溶液预处理启再置于去离子水中的菜豆根的溢泌量,促进K~+、Cl~-、NO~3~-、H_2PO_4~-向木质部的运输速率和这些离子在溢泌液中的浓度。但对根系的K~+离子吸收无促进作用,也无抑制作用。 ABA处理的菜豆根20分钟之内,~(86)Rb~+的运输速率为对照的1.4倍,溢泌速率为对照的3.5倍。6-BA抑制溢泌速率和离子向木质部的运
期刊
采用光强、光质、照光时间、温度、气体成分以及叶水势、光合抑制剂等多种因素处理小麦叶片,观察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及其与光呼吸关系。结果证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光合作用与光呼吸变化始终保持平行关系,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始终保持25%左右的比值,并发现二者比值变化受温度的调节。 发现光合与光呼吸从照光初始达最大速率(饱和值),要经过一个“滞后期”,小麦在10~15℃下,大约需55分钟,水稻在30℃
期刊
C_3植物大豆的叶片无机磷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淀粉则显著增加。蔗糖积累数量较少,随叶龄增长略有增加。 不同浓度P_i处理的大豆植株,在光合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叶片中P_i含量的增加,淀粉积累不断减少,蔗糖不断增多。各种年龄的大豆叶片都在含较多P_i时有利于蔗糖合成,不利于淀粉合成。 C_4植物玉米经不同浓度P_i处理,叶淀粉与蔗糖的积累都稳定在一定水平上。P_i浓度过高时,积累数量都下降。在C_4
期刊
用NaCI溶液培养15天的大米草幼苗,脯氨酸积累较双蒸水培养的多。同时随着溶液中NaCl浓度的增高,脯氨酸的积累也增加。用双蒸水和NgCl溶液交替培养的结果表明,大米草幼苗中脯氨酸的含量与溶液的盐度有着密切相关。
期刊
整体黄化小麦叶片经5~10分钟红光预照射并置暗处2小时以上,其在连续光下的叶绿素积累受到明显促进。红光的作用表现在消除照光初期叶绿素积累的滞后期和促进叶绿素积累稳定期的增长速度两个方面。红光也能促进叶绿素前体——δ氨基乙酰雨酸(ALA)的形成,说明红光可能是通过促进ALA的合成而影响体内叶绿素的形成。 红光对叶绿素积累和ALA形成的效应可被远红光所逆转,暗示了光敏色素参与红光的这一调节过程。另外红
期刊
近年来陆续报道了植物(包括小麦、水稻、辣椒、番茄、苜蓿以及一些葫芦科的植物等)接触SO_2或HSO_3~-以及发生伤害后产生乙烯和乙烷(Bressan等1979,Peiser等1979,李振国等,1980, 刘愚等1980,1982)。最近我们观察到烟草和上述这些植物不同,它的叶片接触SO_2或HSO_3~-和发生伤害后大量产生丙烯和丙烷。就我们所知,植物受SO_2或HSO_3~-作用和伤害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