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的“镜子”:从数字美颜技术下的图像符号重构看个体自我形象重塑

来源 :声屏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媒介技术的发展赋予了人们更多的可能性,也让人们被源源不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图像符号裹挟.数字美颜技术作为一种新近兴盛的视觉媒介技术,已经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用以建构和重塑个人外在形象.文章基于符号学理论,从生产者、图像自身和图像传播的场域入手,对数字美颜技术下的图像生产、图像本身及图像传播过程进行阐释.数字美颜技术借由图像符号重构,完成了个体对于自我形象的重塑.这一过程建立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图片的制造者借助假想中的“镜子”,追求一种想象中的自我形象和完美的符号指代,这使得图像的相似性沦陷、迹象性凌乱、象征性减弱,图像的阐释空间也随之压缩.
其他文献
张艺谋导演从影四十载首次创作的谍战类电影《悬崖之上》于2021年4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这部新鲜出炉的电影作品无论从叙事结构还是视听美学等方面依旧可圈可点,对我国谍战类电影的美学探索与创作皆具有里程碑意义.
社群经济持续发展,用户社群活动的参与意愿将会成为撬动线下消费场景的关键.基于SOR(刺激-认知-反映)理论,文章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社交氛围、控制氛围、意见领袖和信息价值对用户社群活动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使用Bootstrap方法重点分析了社群意识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交氛围、控制氛围和信息价值对用户社群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社群意识在社交氛围、信息价值与活动参与意愿之间起到中介效应.
2021年2月,电影《你好,李焕英》获得了较大成功.文章以“弱传播”理论视角论证了该电影票房成功的原因,同时也印证了弱传播理论的适用性.弱传播理论的情感律、轻规则、性别论、时间律及空间律均在该电影的票房成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媒体深度融合是广播电视媒体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省级广播向融媒体转型已经在路上.文章分析了广播融媒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广播新媒体的发展应该从以融合优势创造内容精品、关注技术的发展前沿、革新媒介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去着力.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各领域技术升级,但是技术所带来的红利并不能平等地惠及社会上的每一个公众,由此产生了全新的数字鸿沟问题.数字鸿沟的“使用沟”开始缩小,已经逐渐向“使用沟”与“内容沟”扩散.在智能时代,数字鸿沟出现了新现象与新发展,即代际鸿沟和智能鸿沟.面对数字鸿沟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媒介型态单一化,微电影广告只能过多投放在主流电视平台上,但是会存在企业与受众互动、受众与受众之间互动有限,投放成本过高等问题.而进入融合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拥有了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平台同时投放的机会.文章通过研究百事可乐大中华区《把乐带回家》系列微电影广告来探讨微电影广告在融合媒体背景下传播过程中的优势、劣势,并为企业微电影广告在融合媒体背景下的传播提供应对思路.
媒体融合是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的重要任务和时代命题,在经历了“推动融合”之后,进入了“加快推进”“深度融合”阶段.“工作室制”是实现城市台“加快推进”“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两微一条”、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在信息领域的大型基础设施,城市台应该将这些互联网平台作为转型的主战场.主战场需要配备主力军.城市台要用“工作室制”在主战场上尽快配备主力军,重建制度机制,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设立具体的管理措施.“工作室制”对于城市台建设融合发展新生态,打造融合传播新体系,形成融合集群新格局,加快形成
抖音作为当下热门的短视频软件之一,其作品中有大量谐音现象,这些谐音幽默有趣,能使语言表达呈现不同的效果.文章从认知语境和隐喻的角度对抖音中的谐音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说明其在作品中的表达效果,同时也对谐音现象的语言规范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学播”作为一种新颖的视频播放形式,近两年备受关注.“学播”的核心受众是中国的年轻一代,以学生群体为主.新传播革命下,随着人们对知识技能需求的日益增加,“学播”为网络意见领袖的诞生提供了天然的土壤.文章以罗翔的走红为例,浅析新意见领袖角色的诞生过程,并提出其未来可能遇到的发展困境.
战争给世界各个国家、民族的人民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灾难,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迫害便是人性扭曲的至暗时刻.电影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的记录手段,应传达出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的嬗变,正视历史的真相.2021年3月19日在中国上映的《波斯语课》便是一部表现复杂的人性、反思历史以及呼吁世界和平的纳粹题材电影.文章分析了该电影反类型的角度创新、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波斯语”的符号意指、平庸之恶,战争与道德的关系、电影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来分析电影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征,以期为日后对纳粹题材电影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