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杂剧中主唱人的改扮及其叙事学意义

来源 :四川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杂剧中,主唱人除扮演主要人物外还兼扮次要人物,这一行为被称为“改扮”.主唱人的改扮多被用来配合叙事、塑造人物、评价事件等.改扮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元杂剧演唱体制、剧本体制和音乐体制的要求与杂剧选材之间的矛盾,间接原因是受说唱文学与古典小说的影响.从叙事的角度看,改扮丰富了元杂剧的表演内容,也为其多线叙事提供了可能.
其他文献
自新中国成立之初至1960年代后期,内地为香港左派电影族群制定了走市民娱乐路线、避免意识形态宣扬的美学策略,并给予了较高的政治肯定.在轻松的创作环境中,香港左派电影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并在美学和产业两个方面对整体香港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一时期,以电影为龙头,内地文艺开始全方位地登陆香港,香港左派电影族群也开始了在港的高质量文艺演出,形成了一代港人的集体记忆,最终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铸成了强势的左翼文化.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美学范式独特,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之—.当下,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中国戏曲艺术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土壤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变革创新,不断拓展传承和发展的路径,已成为中国戏曲艺术面临的新课题.对此,本文认为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中心,积极探索中国戏曲艺术的动漫化传播与接受,构建多元化的媒介传播体系,对促进中国戏曲艺术的当代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论述了川西林盘的历史成因和林盘的传统文化,分析了川西林盘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治理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以期推动川西林盘文化建设及文旅经济的发展.
重构文化生态促进乡村的全面充分发展,是脱贫乡村在后扶贫时代的工作目标.重构脱贫乡村的文化生态,必须改善乡村的物质环境条件和人文环境,来增强脱贫乡村文化生态载体的支撑作用;通过教育、引导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文化骨干和民间组织,来提升脱贫乡村文化生态主体的文化自觉.
时代变迁中,随着鼓吹文化的产生、发展、兴盛、变革到再发展,鼓吹艺人的“艺能”产生着一定范围内的伸缩及变化,在这其中包含着鼓吹艺人的表演、受众、适用等诸多问题.全文以不同时期为契机,对鼓吹艺人相关“艺能”的呈现进行探讨,全面而综合地看待鼓吹艺人“艺能”的新呈现,希冀能够在时代变迁大环境下深入了解鼓吹艺人艺能“至上-至下-至上”之变.
我们国家大凉山地区不仅住着大量的彝族同胞,还是四川省内最具民族多样性、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笔者以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为主要创作元素,创作了油画《彝人彝语》.在创作过程中,笔者融入了装饰性绘画方式,结合构图、造型、色彩、工艺等方面,用彝族典型的色彩和造型符号来表现该主题,表现出彝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以唤起大众对彝族地区的文化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中,非遗传承发展模式从最初的“静态保存”转向“动静结合”的双轨发展模式.本文通过介绍福州漆艺发展的概况,剖析融合社会创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不同模式,分析福州三坊七巷和朱紫坊两条历史街区漆艺的发展定位,以及漆艺文化酒店的实践案例,从社会创新、市场培育、产品价值等角度阐述说明非遗“活态遗存”的复兴之路.
相较其他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南斯拉夫实践派给予先锋艺术以更多关注和讨论.一方面,其从象征意义上将先锋艺术看作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相对的艺术形式予以推崇;另一方面,其又质疑先锋艺术能否真正发挥人道主义功能.南斯拉夫实践派对先锋艺术的推崇和批评都基于对艺术自律原则的坚守,但艺术自律以及以之为基础的艺术体制却从未在南斯拉夫实现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技艺是苗族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以王丽红为代表的珙县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坚守传统,发扬匠人精神,坚持在自家庭院用案板、画笔、蜂蜡等描绘苗族人心中的图案,并大力推广和传承苗族蜡染技艺,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传播、传承和发展.
本文以西方哲学史上的“存在观”为参照解读荒诞派戏剧,对荒诞派戏剧中“人的存在”及“荒诞性”做出新解.文章指出,与古希腊哲学物我浑然一体的存在相比,荒诞派戏剧解构了人的自然存在;与近代哲学以“理性”确证人的存在相比,荒诞派戏剧解构了人的理性存在而陷入非理性;与传统西方哲学相比,荒诞派戏剧以现代主义哲学立场解构了一切传统的存在和人的终极存在走向虚无与荒诞,呼应了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精神.荒诞派戏剧除了哲学、美学价值外,其艺术形式的创新启发了国内的话剧,也使国内的话剧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而贴近大众的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