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 有的放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1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写生画”是幼儿美术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幼儿对着实际景物(包括实物图片)来画画,主要表现自己的感受,捕捉写生对象的特征,以及发现有趣的细节。而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笔触稚嫩,富有想法,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遍一律的训练。
  毕业季,在和孩子们讨论“毕业册”上要呈现哪些内容时,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幼儿园的大型玩具,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们决定带孩子们到户外给幼儿园的大型玩具来一次写生。
  我们将角度作为此次写生过程中突出的一个关键点,分析班级幼儿的现有经验,我们进行了以下的设计和实施。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与运用核心经验,我们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让幼儿在聊一聊、找一找、画一画、评一评等环节中,帮助幼儿建构经验。
  (一)准备图片资料,让幼儿在观察交流中感知有关写生角度的核心经验
  为了让幼儿发现角度的问题,活动前我们准备了3张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个大型玩具的图片,活动中提问幼儿: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大型玩具?为什么这个大型玩具的图片会不一样呢?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能帮助幼儿直指观察内容,唤醒幼儿积极的思考,发现角度问题。
  通过这个环节,意在让幼儿在欣赏、解答的过程中感知有关写生的角度核心经验,既避免了范画带来的弊端,又让幼儿在积极的讨论和验证中自然而然的达到教学目标。
  (二)图片连线,让幼儿在生活经验中验证有关写生的角度核心经验
  幼儿的学习要建立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带领孩子感知角度问题后,教师要如何引导幼儿感知角度与画面的匹配呢?可以用孩子的哪些已有经验进行深入?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已经非常熟悉,他们熟悉幼儿园的每个场所,每个门。因此我们对孩子进行了追问:你们能猜出这几张照片老师是站在哪个地方拍的吗?通过追问,进一步帮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回忆幼儿园的场景,回忆图片中的位置与大型玩具的关系,帮助幼儿在场景的比较中再次思考角度的问题。最后出示大型玩具周边的3张图片,让幼儿进行两两连线。
  孩子们在游戏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角度不同,呈现的画面也不一样,并将角度与画面建立了匹配关系。
  (三)自主选择,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有关写生的角度核心经验
  幼儿个体鲜明,在爱好、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分析班中幼儿,他们对自身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评价能力,日常活动中他们已经能在衡量自己能力的情况下做出的符合自己的行为。基于孩子们在前面两环节中的认识以及孩子们的现有经验,活动出发前我们对班级孩子进行了暗示:“画大型玩具时,你们要先想好画哪个大型玩具,然后站在哪里画。选好地方后不能随意移动当然如果有时间你可以调整地方再画一张。”帮助孩子明确可以自主的信息与内容,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型玩具进行写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写生大型玩具,但同时也明确幼儿做事要专心,要画完一张再选择地方画第二张,这也是幼儿在写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個关键点。
  有了前期的铺垫,这个环节气氛轻松、活跃。当有幼儿提出要再画一张时,我们给予了允许并适当放宽了时间。幼儿写生时,班级三位老师进行了场地分工,以便观察幼儿给与幼儿及时的帮助。如当我们发现宝宝因不知如何画,在大型玩具旁边着急时,我们老师手把手的帮助他完成了前半幅作品,然后让他继续画自己看到的大型玩具。
  在自主选择的空间中,在真实的情境中,我们让幼儿学以致用,体验了一回从自身的观察角度进行写生,使幼儿在各自的经验基础上获得成功。
  (四)找画面,让幼儿在欣赏评价中巩固有关写生的角度核心经验
  评价能激励幼儿,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如何在评价中渗透角度,形式又易于幼儿接受呢?临近活动结束时,班级幼儿的作品已经基本成形,为了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有关写生角度的核心经验,我们让画同一大型玩具的孩子进行了作品比较。在此次活动后,我们又陆续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写生活动,鼓励幼儿用写生的方式完成想要在毕业纪念册上呈现的幼儿园其他内容,如幼儿园的小车、七卦田、保安叔叔、保健医生等。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作品也越来越丰富。比如,通过观察角度的不同,幼儿园的扭扭车经过孩子们的写生与想象,变成了一辆辆狐狸车等。
  幼儿学习的每个领域都有自身的核心经验,每个领域的每个内容和活动也有关键的核心经验,有多个也有单个。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班级幼儿的真实需求寻找出关键的核心经验,有的放矢,把握好指导的时机、指导的方式,找准介入点,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其他文献
作为一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令人称羡的待遇。然而,我却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生命的价值。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课本即生活的记录。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
期刊
学习习惯是长期逐渐养成的,学习习惯的好坏,对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有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者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好的学习习惯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会导致付出的劳动事倍功半,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并丧失對学习的兴趣,对今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会产生较大的阻碍。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处于英语学习的初
期刊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和应用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老师完成课程的各项任务,还要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如将趣味性教学融入到体育课程中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随着新
期刊
一、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趣味性,激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方能顺利到达“目的地”。教学中,我们从教材实际出发,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例如,汉语拼音第11课中编排了一首儿歌,并配有一幅形象逼真、色彩丰富的图画。我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文来提高学生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激发学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单向的传输信息,没有师生、生生的互动。学生缺乏体会规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其结果往往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创设教学情境,并通过一些相应的主体活动构建新的学习主体;坚持以学
期刊
一、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题量过多,有量却无质  2.作业设计方式僵化,缺少原则  3.学生对于数学作业存在厌烦和抵触情绪  二、以学定教的基本概念  “以学定教”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课前预习度、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接受能力、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潜力以及成长的实际需要等情况拟定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生
期刊
2015年9月我参加约克大学的“科学教学和技术应用”的培训班。“小组协作式学习”是这次培训的重点。首先,这次培训的方式不同以往,不是专家讲座学员听的方式、也不是简单的“提问-回答”的互动方式,而是以“小组协作式学习”的方式传授“小组协作式学习”。让被培训的老师身临其境、切身体验感受“小组协作式学习”。作为受训学员,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理论的,更多是难忘的体验和经历。我本人的受教育方式是“老师讲授为主的
期刊
长久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学几乎沦为习题的海洋,师生共同挣扎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它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优化和发展。针对于此,我认为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内容的枯燥无趣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课堂富有情趣,可结合数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案例等。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
期刊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我们的探索也一直在路上。数学的独特魅力在一次一次的嘗试实践中展现着越来越深刻的内涵。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我们追求怎样的课堂?一直是我们研究的方向。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带着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对课程改革做了较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获得了一些浅显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動力。这一指示给予创新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怎样发掘科学优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人间永不朽”,这是郭沫若同志咏赞中国民间剪纸的佳句。可见剪纸是中华民族特有
期刊